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 B C D 【小题 2】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淹没险滩,使水流趋
2、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 “黄金水道 ”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水电的环境效应体现二方面:一是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将资源优势转换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水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选择 B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大坝修 建后对航运的改善作用。大坝修建后调节径流,河流流量稳定,水位提升,流速减缓等对航运有重要的改善意义。选择 D项。 热带雨林是:( ) 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地球之肺 ” “地球之肾 ” 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仅属于当地
3、国家 A B C D 答案: A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B C D 答案: A 读图 6,回答问题。 【小题 1】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小题 2】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
4、线,胶济线 【小题 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水 南水北调 B天然气 西气 C电 西电东送 D煤 西煤东运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小题 4】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小题 5】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 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
5、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B 【小题 1】本题考查,变输煤为输电的优点。一、越高经济效益;二、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选择 B项。 【小题 2】本题考查山西三条运煤的铁路专线。自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选择 B项。 【小题 3】由于该地水资源短缺,制约该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选择 A项。 【小题 4】山西煤炭开发条件。一、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二、市场广阔;三、位置适中,交通便捷。正确的是 B项。 【小题 5】山西煤炭的综合开发。一、
6、提高煤炭利用技术;二、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三、调整产业结构。选择 B项。 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答案: B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答案: C 绿洲的稳定程度取决于( ) A自然和人为的水源保证程度 B人类植树造林程度 C自然环境土壤的肥沃程度 D气候的变化程度 答案: A 实现绿洲的可
7、持续发展应以什么为单元统一规划( ) A流域为单元 B部门为单元 C行政区域为单元 D自然村为单元 答案: A 以下材料是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2100 2460 【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小题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
8、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小题 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 ) 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 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 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我国的沙尘暴源地是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少,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选 择 D项。 【小题
9、 2】本题考查的是治理沙尘暴的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保护植被,减轻环境压力等方面入手。选择 C项。 【小题 3】我国沙尘暴在冬春季节频繁发生。该季节 1 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选择 D项。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小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小题 2】对 1985年与 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
10、降水变化趋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商业的区位条件 ;一是便利的交通;一是大量的消费人口。所以城市交通图和人口图符合商业要求。选择 A项。 【小题 2】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反应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选择 C项。 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答案: A 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答案: B 图 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
11、1回答问题。 【小题 1】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小题 2】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小题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小题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D 【小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宿松县 复兴 中学 第一次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