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宁都中学新干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江西宁都中学新干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西宁都中学新干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江西宁都中学新干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人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种观念的思想源头主要是( ) A宗法思想 B三纲五常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无后为大强调的是传宗接代的重要性,这体现的是宗法思想的影响,故 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传宗接代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 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按照这一
2、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 ”,可知题干划分历史的角度是站在经济工业化的角度,而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洋务运动,故 B项正确; AC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据安义县志记载: “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 A国
3、民经济恢复时期 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二十一世纪初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 “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 ”信息说的是出勤不出力,这与人民公社时期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特点相符,故 B项正确; ACD项时期不存在人民公社,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 1949的 12月毛泽东前往苏联访问,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看到流水线上鱼贯而出的汽车时,对随行人员说: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这表明毛泽东当时在思考着( ) A中国工业化的模式问题 B抗美援
4、朝战争的物质运输问题 C中苏合作共建汽车厂的问题 D苏联专家汽车制造技术的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的信息表明毛泽东当时在思考中国的工业化问题, 故 A项正确; 1949的 12月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发生,故 B项错误; CD项与 “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中国的工业化 胡佛在 1928年竞选总统时说: “今天我们比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穷。 只要给我们机会继续执行过去几年的政策,那么在上帝的保佑下
5、,我们将很快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除出去的那一天。 ”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胡佛相信自己的执政将使美国战胜贫穷 B “过去几年的政策 ”应该是指 “自由放任 ”的经济政策 C胡佛的目标根本没得到实现 D “过去几年的政策 ”导致了大危机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我们将很快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除出去的那一天 ”的信息表明胡佛相信自己的执政将使美国战胜贫穷,故 A项排除;结合所学可知,胡佛继续奉行 “自由放任 ”的经济政策,使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故 BC项符合史实,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导致大危机出现的根源,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因
6、此答案:为 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2014年 8月 28日甲午战争 12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们今天研究和纪念甲午战争的主要意义是( ) A以国耻为动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B以国耻为契机,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C以国耻研究为支点,回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法西斯言论 D以国耻纪念为号召,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提防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我们今天研究和纪念甲午战争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激励我们
7、不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A项正确, B项错误; CD项不是主要意义,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 ”该描述应符合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能工巧匠因劳动而劳累,智慧聪明的人因思考而忧愁;没本事的人没有追求,他们吃饱了四处游玩,漂泊就象没固定的小船,虚无缥缈就是四处游玩的人。这体现了道家缥缈逍遥的人生理念,故 B项正确, AC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8、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 “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 ) A天主教权被理性否定 B有利于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C强调了人的价值和 作用 D设计了美好的社会蓝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肯定了人的作用和价值,故 C 项正确; ABD三项都是启蒙运动的特点,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封建政府的
9、高度重视 B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更聪明 C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 D封建经济的的发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农耕经济的发达,故 D项正确; A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 BC项明显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科技领先的原因 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说过: “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 ) A统治阶级上层对中外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 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C中国近代社会和平繁荣 D中国
10、近代社会士大夫醉生梦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 ”的信息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之后,统治阶级仍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去反思战争失败的原因,这表明统治阶级上层对中外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故 A 项正确; BC 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题干中说的是内外诸大臣,而不是所有的士大夫,向林则徐、魏源已经睁眼看世界,故 D项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天朝上国的思想 1956年 7月 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 “ 在学术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
11、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们仍然可以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是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或评判是非的标准,那也要看各人自愿。 ”这反映了 ( ) A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理论界的真理性遭到怀疑 B当时贯彻执行 “百家争鸣 ”阻力很大 C当时要积极深入开展 “百家争鸣 ”运动 D当时知识分子一直不愿意 “百家争鸣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时间 1956年,题干中“达到了 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们仍然可以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或评判是非的标准,那也要看各人自愿 ”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要积极贯彻双百方针,故 C项正确; A项明显
12、错误, B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百家争鸣 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据此,该老师的绘画风格是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 ”的信息可知它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相符,故 D项正确;浪漫主义宣扬情感,重视色彩,现实主义注重写实,印
13、象主义强调光与色的结合,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ABC项错误。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现代主义美术 乾隆九年皇帝在水木明瑟词中说: “以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冷冷瑟瑟,非丝非竹, 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 吟不成。 ”材料不能体现( ) A当时西学东渐仍在进行 B水力成为风扇的动力 C工业革命的成果已进入中国 D皇上对新降温工具的得意之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以泰西水法引入室,以转风扇 ”信息可得出,当时西学东渐仍在进行,水力成为风扇的动力,故 AB项排除; “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的信息表明皇帝对新降
14、温工具的得意之情,故 D项排除;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才逐步传入的,与题干乾隆九年的时间信息不符,故 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西学东渐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 “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 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 ”这说明( ) A工业革命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 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力量 C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 ”信息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15、,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使工业资产阶级渴望得到更多的政治权利,故 B项正确; ACD项与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先代治国,分土建邦,子弟相沿,血脉为系,难以行远 ”。秦始皇为解决“难以行远 ”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修筑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货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意思是先代实行分封制,难以行远,秦朝统一后,为解决分封制的弊端,实行郡县制,故 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分封制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6、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 ”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选官标准,这说明当时选拔官员注重( ) A能力至上 B唯才是举 C德行优先 D德才兼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 ”强调了对官员品行的考察,故项正确;题干只突出了品行,没有体现才能,故 AB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据史载,元顺帝至正五年,河南行省掾范孟等冒充朝廷使者,假传圣旨,公然在行省官署杀害行省平章月鲁不花,左丞劫烈、理门、金刚奴,被杀行省大臣竟俯首领死,未作任何反抗。
17、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元朝对地方的管理十分混乱 B “假传圣旨 ”的戏演得太真了 C君主专制制度的必然性 D当 时行省官员有其名无其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朝廷使者 ”“圣旨 ”“行省大臣竟俯首领死 ”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与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现象相符,这本质上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故项正确; AD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项不是根源,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加强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
18、十日。在此期间,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 ,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司法非常重视证据 B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违者必究 C尽可能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D奠定了后世罗马法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题干中的做法一方面保护了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另一方面也注重保护债务人的权益,这表明罗马法尽可能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故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英国首相张伯舆伦在二战爆发前后,对希特勒德国
19、的侵略一让再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但事与愿违,希特勒的战火不断漫延;甚至指向英国。为此,张伯伦遭到国内舆论一片谴责,从英国国家机构职能来看,张伯伦有可能面临( ) A英国国王对他免职 B英国内阁逼迫他辞职 C英国议会对他质疑 D英联邦成员国要求他辞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和内阁向议会负责,故 C项正确; ABD与英国的政 治运行体制不符,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血肉长城(于江欣等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有如下记载: “ 大战历时三个半月, 一共进行了 1800
2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 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 2.58万人。俘虏敌人 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质,同时破坏铁路 470余公里,公路 1500余公里 ”。关于该 “大战 ”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确保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大战历时三个半月 ”“同时破坏铁路 470余公里,公路 1500余公里 ”等信息可知该战役是 1940年 8月至 12月的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B项正确;项是淞沪会战,项是平型关战
21、役,项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对毛泽东说: “润之,一起干吧,不要另立锅灶了。 ”毛泽东当即回答: “如果蒋先生给人民吃,还立锅灶干什么? ”以上对 话不能反映 ( ) A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B国共两党谈判代表的广泛性不同 C国共两党执政理念不同 D国共两党谈判目的不同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不要另立锅灶了 ”和 “如果蒋先生给人民吃,还立锅灶干什么 ”得信息可以看出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为人民争民主,而将介石则是为了拉拢共产党,继续维持其独裁统治,也说明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西 宁都 中学 新干 六校高三 第一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