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 均富贵 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 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 “均富贵 ”措施的是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一是土地兼并,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人民反抗与政府调整。题目设问的是政府的调整,并且是开创性的,北魏的均田制首开先河。为保
2、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较为安定。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均田制。 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 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唐
3、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目的是保证君权的独尊,这一制度并没有被后世借鉴,排除 A、B、 C项;这些分权理论与实践都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社会环境 ”:儒学家提倡 “三教合归儒 ” B “个人理智 ”: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 “廉洁和诚信 ”: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 “形成丛林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
4、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严重禁锢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以及创新发展,而李贽则对此作出了大胆的批判,所以答案:选 C, A、D两项分别发生在隋唐和西汉时期, B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 “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 ”的优点,又有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B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
5、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能节制生产 ”、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 ”可以判断这种经济现象是垄断组织, A、 B、 C符合题意; D近代资本主义工 厂制度建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8世纪的 70%下降到 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
6、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 “血汗工厂 ”。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图表,史实 1,英国农村人口在工业革命后迅速下降,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推论正确。史实 2,德国的现代化是伴随着国家统一进行的,而统一又促进了德国的现代化,推论正确。史实 3,工厂在给资本家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残酷剥削压榨工人,但现代工厂制度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不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推论错误。史实 4,垄断资本的出
7、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推论正确。因此,正确的推论有 3个。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 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重商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蜜蜂的故事说的是 “节俭的逻辑 ”,在经济学上叫 “节俭悖论 ”。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
8、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 步论证了节俭悖论。凯恩斯认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本题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理论基础。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 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 “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 ”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 “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 ”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 “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 ”的观 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
9、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 世纪时,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期,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中国首当其冲成为其侵略的目标,因此建立起 “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 ”的认识;但一战后欧洲地位下降,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欧洲人的对外意识也发生变化,注重借鉴外部的东西,由此提出 “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 ”的观点。故应选 D 项。 考点:国际关系的演变 中欧关系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从 1930年到 1990年 ,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 68美分降到 11美分 ,纽约与伦敦之间
10、三分钟的电话费从 244美分降到 3美分, 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空运成本、电话费的大幅下降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从根本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据上海研究资料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11、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18891926 年,上海增加了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近代化的交通工具, 符合史实;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的出现表明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正确;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生产汽车, 与史实不符,而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 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2、交通工具的进步。 张謇说: “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张謇认为:民族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 “无法律之导之故 ”,即没有法律的保障。 B、 C、 D项虽然都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 原因,但与题干提供的材料无关。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
13、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的政体。确立这种 “政体形式 ”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 ”,该法律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 ”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 B项德意志帝国宪法符合这些特点。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
14、体现了民主性; C、 D项都建立了共和制。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汤因比说: “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观点。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 “文明的益处 ”体现了文明史观, “整个人类 ”将
15、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体现了全球史观。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故选 B。 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 史学观点 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 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 “中国 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 思想上闭关自守 智识上的义和团 了。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
16、本加深了解, 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的主旨认为不对日本现在的思想文化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无法了解真正的对手,也就无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关系。 美国学者斯科特 戈登在控制国家 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 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
17、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联邦政府与国 会之间是相互制约关系,故 B、 C不正确;美国颁布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而英国没有颁布类似的宪法,故 D不正确。本题选。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吕氏春秋 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
18、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农 “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一生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生产能力低下。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 以去研究学
19、问或做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商之道。材料认为商与士异业而同途,均需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商人经商如同做人一样要有道德规范,商人爱财但要取财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 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费正清认为:在 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 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 19世纪 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 1905 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 ”思想 “加速 ”、 “发狂 ”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
20、工业的发展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各种救国思想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60年前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西方社会的生活、思想观念逐渐传入中国;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19世纪 90年代以后 ”正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期,所以学习西方的思想出现 “加速 ”、 “发狂 ”的现象。 A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 “以民道代天道 ”,是 “有民无天 ”的新道统,是 “翻天 ”,让民 “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
21、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民道 ”即指民主制度, “天道 ”即指君主专制。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等权利。故应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 六十余年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这一期间双方有过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既值得留恋,也值得检讨。这 “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 ”是因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家与农民 “如胶
22、似漆的蜜月期 ”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伦敦大学成立于 1828 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 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
23、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开拓 世界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伦敦大学成立于 1828年,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伦敦大学的成立及课程设置正是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故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礼记 中庸中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 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上饶市 横峰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