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3次月考历史卷.doc
《2011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3次月考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3次月考历史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 3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阅读重庆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1900-1911),判断下列哪一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重庆海关 1900年 1911年 商品种类 出口(银两) 1056790 17803414 生丝、猪鬃、牛羊皮、烟叶和大黄 进口(银两) 430557 125594 00 洋纱、洋布 B该时期近代工业已为重庆经济的主体 C重庆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 20世纪初重庆的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 答案: B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文
2、中的 “他们 ”是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A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短句,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 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中国文学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变化 答案: C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西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 自是新旧两陆、东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 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 ”,
3、“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 ”。又道: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该材料中有明显知识性错误的是 A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 ” B “自是新旧两陆、东西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 ” C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 ” D “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 答案: C “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 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以上材料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对其评价不恰当的是 A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和节省军费开支 B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 C战
4、斗力提高,有利于以后联辽灭金 D促进军队的纪律改进 答案: C 下列选项对图片的正确的是 A列国诸侯野心勃勃皆欲代周自立,战乱频繁 B赵、魏、韩从周王那里得到封地,定期向周王朝贡 C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各国统治者不断强化贵族势力 D当时政局的发展正从 “多极化 ”走向 “一体化 ” 答案: D 下列语句体现 “以民为本 ”思想的是 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 B C D 答案: C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
5、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 “扶清灭洋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C 马关条约规定: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 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答案: D 某人认为
6、晚清以来,中国之所以贫弱在于生产力水平太低,救国之道惟在振兴实业,遂积极筹措资金,以待时机来到。后来,他发现外商投资减少,判断情况有利,立即开办纺织、面粉等工厂,果然业务兴隆,获利甚丰。请问此有利时机与下列何事有关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D 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维新变法 ”、 “民主共和 ”、 “民主与科学 ”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中体西用 D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 B 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 帝王专制史 ;而今后的中华通史
7、,将是一部 民主政治史 。 ”在 “从君主到民主 ”的历史转型中,可以作为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明代沉船 “南澳一号 ”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不得往日本 。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 ”政策 答案: C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
8、 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广西买不 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答案: C 曾国藩立稿、李鸿章会衔上疏清廷 “今中国欲仿效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 ,携往外国肄业 ,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 ”洋务派此举的深远意义是 A开 “西学东渐 ”之风 B开近代教育出国留学之先河 C推动 “中学西传 ”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B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宋朝皇帝每 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 送礼 , ( 送礼 )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
9、民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 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送礼 ”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 “送礼 ”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送礼 ”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送礼 ”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B C D 答案: A 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火炮称佛郎机,由 “佛郎机夷 ”于正德年间( 1506至1521年)率先传入东南沿海。这里的 “佛郎机夷 ”最有可能指的是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 答案: B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
10、华民族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这里所指的 “第二次反思 ”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D 1858年,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了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其原因是 太平天国运动切断了广州通往内地的商路 天津条约的签定 洋务运动的大型企业在沪建立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A B C D 答案: C “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 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
11、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 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答案: B 近代史上,顽固派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C 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 “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
12、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大旗,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其中,陈独秀的伟大功劳是 A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B抓住旧道德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抨击之 C成为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文学的典范 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答案: A 1876 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日朱仙日佛山。日汉口,日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 ”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魏源在 19世纪 50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 ”
13、。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 “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洋 ”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B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判断该企业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天津开平煤矿 D安庆内军械所 答案: C 孙中山认为, “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
14、法律手段来解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 “耕者有其田 ”思想 答案: D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答案: B 1842年魏源编竣并刊行了海国图志。据档案记载, 1853年,武英殿修书处奉旨将此书修缮贴锦进呈,
15、但咸丰未细读,读后有何感受,今人亦无从得知。 1851年海国图志传往日本,两三年内,日本刊印的各种选本有二十多种。这一现象 A成为中国在现代化方面被耽搁二十年的诠释 B导致十九后半期中日国势大相径庭的重要原因 C激发日本有识之士推动社会变革 D是中国重视文化编撰整理和传播的重要成就 答案: A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认为: “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造成这一 “经济奇迹 ”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的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B工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D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
16、势 答案: A 对 19世纪 6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洋务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外商企业 A B C D 答案: A 隋唐时期,由于民族之间、中外之间交流频繁,社会生活呈现多姿多彩的特点。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有: 妇女盛行穿男装 百姓蔬菜结构中增加了莴苣、刀豆、 波菜等新品种 天下不分贵贱都爱穿戎装 贵族高官的不少园林中有球场 A B C D 答案: B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旧染既除 ,新机重启 ,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河北省 正定 中学 第一 学期 月考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