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三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三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三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三上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6000K,主要发出可见光;人体温度约为 310K,主要发出红外线;宇宙间的温度约为 3K,所发出的辐射称为 “3K背景辐射 ”,它是宇宙 “大爆炸 ”之初在空间上保留下的余热,若要进行 “3K背景辐射 ”的观测,应该选择下列哪一个波段( ) A无线电波 B紫外线 C X射线 D 射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出电磁波的波长变长,则温度约为 3K 时,辐射称为 “3K背景辐射 ”,若要进行 “3K背景辐射 ”的观测,应该选择无线电波故 A正确, BCD错误 考点:光谱和光
2、谱分析;电磁波谱本题属于信息题,关键能够从题目中挖掘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 41026,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 1036 kg B 1018 kg C 1013 kg D 109 kg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可得,选项 D正确 考点:考查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简单应用 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是 衰变 B 是 衰变 C 是轻核聚变 D 是重核裂变 答案: AC 试题分析:对于 A,由于反应产生了 粒子,故它属于 衰变, A正确; B中反
3、应的产物是质子,故不是 衰变, B不对; C中是 2个较轻的氢核反应生成氦核和中子,故它是聚变反应, C是正确的; D中的重核裂变是由较重的原子核裂变成较轻原子核的反应,故方程 D中并没有发生裂变,故 D是不对的。 考点:本题考查了原子物理的有关知识。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 A质点就是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 B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等于它的位移 C运动物体也可选作参考系 D作平动的物体,一定沿直线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看做质点,但是不能以物体的质量大小来衡量是否能做为质点,比如地球的质量很大,但是
4、在研究其公转运动时,可看做质点,原子核的质量很小,但是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时,不能看做质点, A错误;路程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可能为曲线的长度,也可能是直线的长度,位移表示两点间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大小, B错误;参考系的选择是具有任意性的,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物体做为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 C正确;平动的定义: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物体上任两点间的连线保持平行,这种运动称为平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D错误 考点:考查了质点,路程与位移,参考系,平动与转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
5、零 B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物体做往返运动时,过程中会出现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却为零的现象, A正确;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但是方向时时刻刻在变,相信加速度不为零, B 正确;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 C 正确,当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在减小,但是速度在增大, D错误,让选错误的选项故选 D 考点:考查了对加速度的理解 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 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
6、时速度为 54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 108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A 36 km/h B 40.5km/h C 54km/h D 81km/h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 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 ,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 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 得 . 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 得 , B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下列实验中,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一面的有 答案: AB 试题分析:散射后波长变长是康普顿效应,经典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光子与电子碰撞的角度
7、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圆满地解释,此为光的粒子性, A正确。锌板被光照射后有电子逃逸出,此为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爱因斯坦因此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答案:B 对。 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与光的粒子性无关。C错。线状谱的出现使得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无法解释,据此波尔提出了原子能级和轨道的量子化,与光的粒子性无关, D错误; 考点:原子结构 如图所示,已知用光子能量为 2.82eV的紫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头 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电压表读数为 1V,则该金属涂层的逸出功约为( ) A 2.91
8、0-19J B 6.110-19J C 1.610-19J D 4.510-19J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知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即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都不能到达另一端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联立可得: , A正确; 考点: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知道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 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到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
9、性衰变 ,放出 、 、 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为 3.8天,若取 4个氡原子核,经 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B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 射线一般伴随 或 射线产生,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D发生 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子数减少了 2 答案: B 试题分析: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原子核时不适应的,A错误;原子核内 没有电子,发生 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B 正确;三种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陕西省 西安 一中 国际 合作 学校 高三上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