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许田射猎之后,汉献帝觉得天威受辱,暗中授予国舅董承衣带诏,让他去招揽忠心之士伐曹,马腾、刘备等人先后在义状上签名。事情败露后,董承等人被满门抄斩,带孕的董妃也被杀害。 B黄忠牙将陈式被擒,黄忠也用计生擒夏侯渊之子夏侯尚,最后两军相约阵前交换俘虏,夏侯渊不讲信义,放冷箭射伤陈式,激怒了黄忠,两将大战一番。 C关羽破襄阳后围樊城,曹操令于禁带兵前往救援,庞德自请为先锋。过后曹操又疑心庞德会降蜀,要收回先锋令,庞德断发以表决心。后来,他与关公大战百余回不分胜负
2、。于禁怕庞德功成,乘乱射中关公手臂后,鸣金收兵。 D张飞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准备三军挂孝伐吴,末将范疆、张达置办白旗白甲不利,被张飞打得满口出血。当夜,范、张二人把醉卧帐中的张飞给杀了,并带着其首级逃往东吴。 E孔明驻军五丈原,多次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于是孔明派人送去巾帼妇女服饰及书信一封以讽刺,想激怒司马懿,诱其出战。但司马懿竟然接受了那羞 辱人的礼物,并重待来使,还与来使聊孔明的饮食状况。 答案: BC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B项,表述不正确,是黄忠不讲信义,放冷箭射伤夏侯尚,激怒了夏侯渊。 C项,表述不正确,庞
3、德造一榇,抬赴樊城,与妻子生死离别,射中关公的也是庞德。所以选 BC。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 3分) 北京飞控中心通过认真分析计算 启动探测器自身携带的推进器 为嫦娥三号顺利到达环月轨道奠定了基础 成功向探测器注入控制参数 研究确定了嫦娥三号首次轨道中途修正控制策略 顺利实施首次中途轨道修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先找出说明主体对
4、象,自然为 北京飞控中心; “计算 ”的结果是 “确定了 ”,故 与 具有递进关系; “成功 ”是在确定策略的基础上实现的,故与 有递进关系; “启动 ”的前提是 “控制参数 ”, “实施 ”的内容与启动具有递进关系。所以选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卷帙浩烦似 是而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急功近利浓墨重采革故鼎新讲信修睦 C一厢情愿胡搅蛮缠步履匆匆悬壶济世 D义奋填膺扼腕叹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 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
5、是否正确。 A卷帙浩烦 -卷帙浩繁; B浓墨重采 -浓墨重彩; D义奋填膺 -义愤填膺。所以选 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界需要 “中国新思想 ” 乐黛云 193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 生活的艺术。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 52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国重印 40多次,被翻译成 10多种不同的文字。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己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觉。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人的自觉
6、,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 “中国新思想 ”,是根本之道。 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解决的最大问题。 中国先哲认为,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与父母和他人的关系,这首先就是一种社会合作状态。社会的基因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中国学者李泽厚在伦理学纲要中,提出了中国文化的 “情本体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的 “情理 ”与西方 “理性 ”的讨论,也引发西方文明 对自身的反思。 中
7、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中国文化面向世界,与他种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已有悠久的历史。 18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荣格、白璧德、布莱希特 等人吸收,包括误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主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共鸣,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 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
8、片面性,但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 “文明型国家 ”的发展,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 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开篇写生活的艺术一书在国外的畅销,引出 “世界需要 中国新思想 ”这一论题。 B “中国新思想 ”根植于中国文化,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
9、题的根本之道。 C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新思想 ”的创生对于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积极的意义。 【小题 2】第 段以李泽厚为例,其论说目的是什么?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怎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进入西方文化主流 根据全文从 中国文化的角度简要分析。 (3分 )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说明从中国文化的伦理立场出发,中国学者参与世界大问题的讨论才能产生国际影响力。 说明世界需要的正是中国有别于西方的另一种思想,通过两种思想的碰撞,引起西方文化对自身思想的反思。(意思对即可。) 【小
10、题 3】 提高中国文化自觉,创生 “中国新思想 ”是根本之道。 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出发,积极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 在长期互动沟通交流中,不失去中国文化特色,并能积极主动推广中国文化。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 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是否符合原文观点内容, B项, “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根本之道 ”,于文无据。所以选 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论据对论点和分论点的论证作用。解答此题,可根据举例论证的一般性作用,然后再找出分论点和文章的论点
11、即可。本文论点是世界需要 “中国新思想 ”,本段的观点是 “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 ”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联系中国文化自身的实际探究。作者在文中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观点可分别从答题区间第二段 “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 ”,是根本之道。 ”,第四段 “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
12、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 ”,第五段“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 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 ”提炼性的概括出来作者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2分) 邦有道, 危 言危行( ) 夫子欲 寡 其过而未能也( ) 答案: 正直 减少 ,使 少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13、。治世中,言谈正直,行为正直,由此可得出 “危 ”为 “正直 ”的意思。寡,为使动用法,使 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释下列加点字。( 7分) (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 检: ( 2) 序 八州而朝同列 序: ( 3) 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 ( 4)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乃: ( 5) 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 ( 6)宁许以 负 秦曲 负: ( 7) 稍 迁至 刂芯羌 稍: 答案:( 1)制止,约束 ( 2)排列座次 ( 3)无论,不分 ( 4)竟然( 5)到职工作 ( 6)使 承担 ( 7)渐渐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
14、语的含义正确与否,可根据对课内文言实词的积累,有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1)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 2)序,使动用法,排列座次。使其排列座次,可引申为使其归附。( 4)乃,竟然,表转折;( 5)视事,在古义中为到职工作之意;( 6)负,负 :使动用法 ,即负担 ,承担;( 7)稍,用在动词前面,应为 “渐渐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课外文言文阅读( 22分) 说钓 清 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 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
15、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 “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 “鱼至矣,大者可得矣! ”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 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 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
16、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 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 ,是得鱼之大, 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 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注:( 1)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 “天官 ”为吏
17、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饵 钓而下之饵:放饵料 B盖 逾 时始得一动逾:超过 C注意以取之, 间 乃一得间:间隙 D 率 如前之鱼,无有大者率:大多 【小题 2】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持篮 而 往 起立 而 伺之 B 余疑钓 之 不善 是得鱼 之 小者也 C 乃收竿持鱼 以 归 余示 以 篮而一相笑也 D 手倦足疲,倚竿 于 岸 其趣或类 于 求得 【小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是小鱼之窃食者也
18、 B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 C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 D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小题 4】下列各句中,都以具体行为表现作者 “喜钓 ”的一组是( )( 3分) 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A B C D 【小题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 “吾将唯鱼
19、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 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 C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D作者用 “鱼 ”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小题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3分) 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 4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20、 D 【小题 4】 B 【小题 5】 B 【小题 6】 等到日落之后才回家,钓到的鱼和早上的(中午前)差不多。(逮、比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如果进入礼部,在吏部做官,这是钓着了大鱼。(吏 1分,状语后置和判断句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C项,间,间或,偶尔。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 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福建省 莆田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