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应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的高节奏_。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A. 体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B. 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C. 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D. 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
2、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材料中无“忧喜祸福” ,不用“休威相关” 。心跳目眩:心脏因兴奋或紧张而加快跳动,眼昏花。目眩神迷:神迷,心神摇荡,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与“神迷”无关。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躁动:浮躁好动。与“急功近利”等呼应,用“躁动”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 (1)逐字解释词语,
3、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A. 脉冲星导航团队还计划用 5 至 10 年的时间,持续探测 26 颗脉冲星以建立精确的脉冲星导航数据库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B. 行为矫正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儿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降低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C. 一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
4、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D.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鉴往知来,为推动共同发展开出中国良方,向世界释放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积极信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去掉句中的“以”字;B搭配不当, “降低”与“出现”不搭配,应改为“减少” ;C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面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我们,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
5、不感到陌生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以判断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由句内的“陌生”判断转折句为,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 C 项。- 3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C.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
6、未磨。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是考查学生理解判断诗句中修辞手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 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 项,“红巾翠袖”是借代;C 项,比喻,将“潭面”比作“镜” ;D 项,拟人, “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咆哮发怒,如人生气,尽显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故选 A。5.下列是给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运用得体,要审清题目,抓关键信息,本题要抓住“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 。A 项,正确。B 项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 项,借“落红”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形象地表达作者为国效力献身精神。D 项,是说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
8、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 4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
9、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
10、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选自东坡全集 ,有删改)6.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B. 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C. 计欲倾之 倾:倒下D. 神苶思困 茶:疲倦7. 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传: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古者以车驾马,秉诣京师,称传车。给传,即提供传车。B. 郡守:指郡的行政长官。始于战国,秦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 5
11、 -治理民政。汉改称太守。C. 书指尚书,与“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D. 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和“致仕” “乞骸骨” ,意义大致相同。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9. 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答案】6. C 7. C 8. (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能忍受呢!(2)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9. 命名(叶嘉) 生活环境(名
12、山) 外形(面目较黑、气质如铁) 品性(遗香、言苦、其气飘然,若浮云、刚正不阿) 功用(令人清醒) 他人态度(陆羽为著其行录、殊令人爱) 。【解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计欲倾之”意思是“谋划着要排挤他” , “倾”意思是“倾轧,排挤” 。故选 C。【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 项, “书指尚
13、书,与后文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说法错误, “书”指尚书 ,史书名;后文“尚书” ,才是官名。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司” ,管理;“苦辞” ,难听的- 6 -话;“堪” ,忍受。 (2)句中:“爵” ,封赐爵位;“宗支” ,家族;“宗支之良者”定语后置,品行优良的家族中弟子;“贡” ,推荐给朝廷。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
14、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 ,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读懂文章,然后圈出文章文中关键词句,根据关键词句进行信息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通读文章,在文中筛选圈出能体现
15、写人其实是写茶叶的信息,然后进行概括即可。通读文章,文章为叶嘉写的一篇传记,实际上是为茶叶立传。首先传主名字“叶嘉”暗含茶叶,生活的环境“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外形“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品性“其气飘然,若浮云” “遗香后世” “其气飘然” “言苦” ,功用“不觉洒然而醒” ,以及他人对叶嘉的态度“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等方面可以看出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参考译文: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
16、,虽然不被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 ”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
17、以急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 ”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 7 -到这里, (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 ”于是邀
18、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 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 ,说的就是叶嘉啊。 ”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
19、远了他。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 ”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三、古诗词鉴赏 (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 郊韦应物吏舍局 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 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 真可庶 。【注】局:拘束。事:指政事。陶:陶渊明。庶:庶几,差不多。10.
20、 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8 -11. 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答案】10. 在郊外,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绪变得澄明;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述蒙的细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鸪鸣啼。 11. 开头作者拘束于“吏舍” ,即“官府” ,心情烦闷;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这就要求考
21、生梳理诗歌的内容,圈出诗歌中写作者在东郊获得乐趣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并结合诗句解释。本诗写春日郊游情景,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一二句意思是说诗人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三至八句写东郊之游的快乐,诗人来到东郊,看到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淡泊了诗人的尘念俗情。诗人斜倚树丛休息,感觉是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但毕竟诗人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最后四句诗人指出自己向来喜爱幽静,可惜总难以遂心。公务缠绕,生活常感迫
22、促不宁,所以自己终将辞谢官职,去营造茅屋一进,追随陶潜的步履,过着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风情。所以作者在东郊获得的乐趣在诗歌的三至八句,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 ,这就要求考生结合诗中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人的心情变化。从诗中来看,作者在诗中的心情变化,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一二句“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写诗人困守官舍终年感到烦闷,漫步郊野,感觉曙光荡涤了
23、自己的胸襟;然后三至八句具体写到东郊看到的美景和自己的感觉,诗人来到东郊,看到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感觉淡泊了诗人的尘念俗情,诗人斜倚树丛休息,感觉是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听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看到美景时的舒畅心情。最后四句“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 9 -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写诗人虽然游东郊心情舒畅无比,可是诗人毕竟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决心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希望能过上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
24、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大直若屈,_,大辩若讷。 (老子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市 扬州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