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三年级 3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挣 揣 ( chui)蟊 贼 ( zi) 创 可贴( chung) 咄 咄逼人( du) B 视( chn) 荸 荠( b)老 监 生( jin) 量 体裁衣( ling) C脑 髓 ( su) 漩 涡( xun)亲家母( qng)繁文 缛 节( r) D 刨 花( bo) 烙 印( lo)踏 莎 行( sh)不落言 筌 ( qun)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碧波万顷,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
2、富的土特产品,千岛湖因此成了响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B “限购 ”、 “地王 ”、 “蜗居 ”、 “史上电强调控 ” 在这些火爆一时的词条背后,是政策的轮翻调整,是市场的变幻莫测,是中国房地产久治不愈的痼疾。 C香港一家旅行社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感谢信,在埃及局势骤紧时中央政府包机撤侨是史无前列的完美安排,称这是香港人的福祉。 D 2010年伴随着微博一起流行起来的 “杯具 ”“洗具 ”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逐渐被赋予了深邃的寓意,频繁用于一些社会和文化事件中。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如果春晚是一盘菜,导演应做采购而非厨师。春晚为何难办?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
3、了厨师,自己设计节目,这就是 越俎代庖 。 B在中国市场上,由于获得成功的概率要比失败的概率大得多,由于即便失败付出的代价也很轻,沃尔玛们终于也 “入乡随俗 ”了。 C新一轮教育改革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 方略 。 D讽刺假药代言人,是他 锱铢必较 的第一枪,此后常常在他的相声里拿这个说事儿;甚至,他连宋祖德老师都不放过,在博客里跟他对骂。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美国科学家杰伊 梅洛希表示,假如该小行星撞击地球,将引发浪高约 21米的海啸,导致 7级地震,然后在地面上砸出一个直径约 6 4公
4、里、深约 518米的大坑。 B大气中臭氧层的变薄以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等造成的恶果,这不是所谓的天灾而是人祸。 C正当这个时候, “神八 ”和 “天宫 ”都在黑夜的位置,它继续在进行通信,飞船激光雷达锁定着对方,这样的环境也最有利于地面指挥中心和观众看清对接的过程。 D如今,当国家财力大增之时,应当积极关注百姓的 “税负痛苦指数 ”,将过高的 “税负痛苦指数 ”降下来,切实提升纳税人的幸福指数。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20分) 按揭一份关爱 孙建勇 他第十九次面试失败。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这个打工者举目无亲,口袋里已
5、经连乘车的钱都没有了。将近四十个小时的饥饿,让他眼冒金星。 他走到街边柏树下的长椅旁想歇息一会儿。正要坐下去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亮,长椅上躺着一只黑色的皮包。他不由得本能环视四周,夜色里空无一人,只有寒风吹着柏树哗哗地飘落着枯黄的叶子。 迟疑了片刻,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拿起皮包,将它打开。 皮包里有现金以及证件。打工者数了数现金,三千元整,不多不少。他又翻看了证件,身份证上的这个人叫钱柏,家庭住址清清楚楚。 这一刻,他觉得眼前的一切,是对他严峻的考验。 犹豫了好久,打工者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把现金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在装钱的一刹那,他很痛苦地问自己:这难道是我吗 ? 稳定了一 下情绪后,他从身上掏出纸
6、和笔。想了一会儿,提笔写道: 尊敬的钱先生: 您好! 我感到非常非常地抱歉!我拾到了您的皮包,目前,我处在困难中,急需要用钱,所以我把您的三千元钱留下了,算是我借您的。请相信,我一定会还您的,真的!其他的证件和钥匙都还给您,保证不少。我再次向您保证,我一定有能力还您的钱。其实,我很想很想做一个好人,但现在,我的确非常困难,只有请您原谅了! 一个失败者 丁小兴 XX年 X月 X日 第二天上午,他将信郑重地放进钱包,按照证件上的地址把皮包用特快专递寄给了钱柏。 转眼五年过去了。在这些年里,每 当遇到困难而想退缩的时候,打工者总会想到自己所欠下的一份人情,就逼迫自己不懈地努力。终于,打工者成了一家网
7、络公司的老总。 选定一个晴好的日子,打工者怀揣着三万元,开着私家车直奔钱先生的住处,这个地址,他一刻都不曾忘记过。 当打工者敲开一扇防盗门时,门里出现一位中年女人。打工者说明了来意,中年女人把他让进了屋。屋里躺椅上坐着一个银发的老奶奶。 他再次说明了来意,老奶奶颤巍巍地说: “丁先生,你要找的那位钱先生早在两年前已经移民美国了。临走的时候,他把一个包裹托付给我,让我转交给一位姓丁的来访者。我想这位来访者肯 定就是你了。 ” 老人让中年女人从屋里拿出一个包裹。 他郑重地接过来,打开,是一只他非常熟悉的皮包。捧着皮包,他的手不禁有些颤抖。 他拉开皮包的拉链,里面空空的,只有一封信: 丁先生: 当您
8、再次见到这只皮包的时候,我想,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我应该祝贺你! 我相信你一定会来的,这是我从未怀疑过的!但是,我要说:如果当初我那一个月的薪水能够助你战胜厄运,走向成功,赢来一生的辉煌,我以为,那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你为了心灵的解脱而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决计偿还那一笔钱的话,那就请你交给这个房子的新主人 老奶奶吧老人家是我从敬老院里接出来照看房子的,我为她请了一个护工赵阿姨。老人没有亲人,唯一的儿子在外打工,死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 好了,我会在大洋彼岸遥祝你们的:愿幸福与你们同在! 你的未曾谋面的朋友 钱柏 XX年 X月 X日 读罢,他怅惘地望着面前银发苍苍的老奶奶,他忽然觉得
9、面前的这个老人极像自己的母亲。 (选自 2011年第 4期微型小说选刊)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本文的线索。( 3分) 【小题 2】文中画线句子在刻画人物时,各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6分) ( 1)犹豫了好久,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将现金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在装钱的一刹那,他很痛苦地问自己:这难道是我吗? ( 2)第二天上午,他将信郑重地放进钱包,按照证件上的地址把皮包用特快专递寄给了钱柏。 【小题 3】试简析两封信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6分) 【小题 4】文章的标题是 “按揭一份关爱 ”,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 5 分) 答案: 【小题 1】 生活无着的 “他 ”捡到
10、钱包,留下钱后将钱包、证件寄给失主并附信表示以后还钱;( 1分) 五年后,他带着十倍的钱准备还给失主;( 1分) 已出国的失主留下一封信,让他照顾一个孤独的老奶 奶,将爱心传递下去。( 1分) 【小题 1】( 1)心理描写。( 1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迫于生计,无可奈何才这么做,表现出他本来是一个善良、诚实的人,并不是刻意想占有这三千元钱。( 2分) ( 2)动作描写。( 1分)一系列动作行为,可以发现他是心思缜密之人,同时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说明他还是一个言而有信之人。( 2分) 【小题 1】第一封信:阐明所处困境,希望取得对方的谅解,表示以后会还钱。( 2分) 第二封信:钱包
11、主人祝福他实现了人生理想,期待他爱心接力。( 2分) 两封信推动了情节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分) 【小题 1】关爱不是物品,按道理说不可以按揭。可是,这正是标题新意所在。( 2分)关爱不可以借贷,可是却可以接力。让这份关爱延续下去。( 2分)正是有了这份延续不断的爱,人与人之间才更加友好相处,才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 3月间,一师同学
12、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 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 “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 “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 5月 18日写了读 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4隋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 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飙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
13、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 “金粒 ”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 “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 ”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 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 “因怅惘而感到空虚
14、,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 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 。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 1 11月 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
15、“转向 ”。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 “现在 ”的生活,往往只 “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 ”,将功夫 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 ”。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 “只管一步步走 ”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
16、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 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 1923年 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朱自清 “刹那主义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着它相当的位置,都有着它的意义和价值。 B不必思虑过多,只求取刹那的
17、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C “刹那主义 ”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体现出一种 “从小处下手 ”,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小题 2】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以时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 “从小处下手 ”,不务空想, “只管一步步走 ”的人生信念的 “转向 ”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 xt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出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第 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
18、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能胜任教学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小题 3】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 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工作不稳 ,来去不定。(答对两点给满分) 【小题 1】 A项的对应语句在第 3节,其余三项的对应语句在第 6节。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 “往往只 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 ,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 ”的不良现象,而主张 “从小处下手 ”,不 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所以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高级中学 三年级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