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牌头中学高三3月联考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省牌头中学高三3月联考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省牌头中学高三3月联考语文卷(有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牌头中学高三 3月联考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溽 暑 /儒 术翠 钿 /掂 量蓬 蒿 /缟 素 B 悯 然 /泯 然幽 咽 /酒 靥 洲 渚 /伫 立 C暮 霭 /和 蔼 楫 橹 /弓 弩将 息 /将 养 D豆 蔻 /叩 谢 喋 血 /耄 耋阑 干 /褴 褛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将人们击垮的有时不是艰巨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亲点生活,将那些无益的缠人的事情抛弃。 B有人说,清华大学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京大学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清华如同 “李白 ”, 北大好
2、比 “杜甫 ”。 C那年胡适才二十七岁,年纪比那些先生们差一大节,于是他格外谨小慎微。可是自从那篇文学改良刍议刊布之后,他立刻声名大震,红极一时。 D日落是一种优雅,一如婉啭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 答案: B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个性是在自身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人的发展轨迹不同,个性自然不同, 蓄意 的追求只会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 穿云裂石 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对于小学考试的超纲题,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
3、法。然而,在小学试卷上出现超纲题已经是 习以为常 了。 D审视同仁堂的训条,我们会觉得,它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 而且是 华夏五千年文化之精髓。它的基础是 “同修仁德,亲和敬业 ”。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年轻人生活观的转变, “蹭生活 ”这个新鲜的名词也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新一代 “蹭一族 ”悄然升起。 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教育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还要考虑自身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 D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
4、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 60%来自刺绣。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小题( 20分)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
5、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 乐而 轻信 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 ,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 ,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 ”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 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
6、,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 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 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 ,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 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 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 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 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
7、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 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 !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 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
8、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 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
9、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 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 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 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 ) 【小题 2】联系全文,分别理解文中划线词或句子的含义。 (4分 ) ()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 轻信 的态度迎接它。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 【小题 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 “遥远的岛 ”的理
10、解。( 4分) 【小题 4】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小题 5】有人认为文中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 答案: 【小题 1】好奇(憧憬)、执着(信念)、兴奋(激动)、失望(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 1分) 【小题 1】( 1)轻信:原意指轻易相信。这里指小岛快乐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将此作为对自己的又一次 洗礼,拟人化地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 ( 2)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
11、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 【小题 1】字面 意思是指水面上那座孤独的小岛。实质上寓意孩子遥远的并未实现的梦想。 【小题 1】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分)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 趣。( 1分)同时为下文两个小孩急切地想登上小岛的行为作了充分的铺垫,又与文末小岛的真实情形形成 鲜明对比(先抑后扬),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分) 【小题 1】要真正认识一个地方单靠远远的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到实地去走走。 或: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其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或:遥远的岛是一种象征,一种美丽的未来、 美好的理想的象征,这启迪我们要像孩
12、子一样积极地追求, 不断地努力,但又不能像孩子一样遭遇失败而垂头丧气。 或:我们所有的美丽的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岛一样,即使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景,而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已经隐含在执着的追求之中了。 【小题 1】此题考查心理过程的变化,好奇 执着 兴奋 失望。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轻信:原意指轻易相信,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注意 “悄悄地哭 ”的原因,为何 “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 ”。 【小 题 1】 “遥远的岛 ”不仅指实际的岛,同时还有寓意,指孩子遥远的并未实现的梦想。 【小题 1】本题考查
13、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此题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既写小岛景色的迷人,又为下文两个小孩急切地想登上小岛的行为作了充分的铺垫。 【小题 1】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 9分) 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的景观是:国际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 “文化竞争 ”,换言之,那种可见的国家 “硬实力 ”竞争,已逐渐被无形的文化 “软实力 ”
14、竞争所遮掩。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提醒我们:中国文化不 “走出去 ”,中国在世界上就只能永远是 “提篮小卖 ”的农夫。当今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加入了WTO,贸易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 ”在不断走向世界,而中西文化交流却是 “贸易逆差 ”,严重入超。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中国往往还是在人家搭建 的舞台上、在人家的主场里当配角。因此中国不应该满足于人类物质生产加工厂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中国应该有魄力和勇气参与调整当代世界文明进程,应该发出而且要把自己的声音放大为国际的声音;中国在向西方学习、 “拿
15、来 ”了一个世纪以后,也要开始 “送去 ”,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尽快结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 “文化赤字 ”现象。 那么,中国文化应该拿什么 “走出去 ”? 中华文化的基因里,总有一股 “君子以天下为己任 ”的情怀。君子立于天地之间,就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一度是世界 上最先进的文化理念,缔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使中华文明成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今天,当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卫星通讯、数字传输、卫星定位、远程医疗等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当数字化、信息化使地球成为 “智慧 ”地球、中国成为 “感知中国 ”、人类进人太空时代的
16、时候,中国文化的 “天下情怀 ”又得到了不断的充实更新,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 “贵和 ”。在世界三大文明中,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崇尚包容。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是中国文 化的基本特质。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在我们眼前的世界却并非和谐。人类在自然资源的争夺、国际秩序的平衡、意识形态的认知、宗教信仰等许多问题上的纷扰、矛盾不断,导致出现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全球变暖、贫困蔓延、自杀率上升等现象。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 “避免人类自杀之路,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
17、民族。 ”诚然,中国独具魅力的 “和 ”文化,必将为化解人类面临的危机与冲突带来新的智慧。 因此中国文化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自信与尊严中走出去,展示给世 界的,不再是 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更不是持 “中国威胁论 ”所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扩张性文化,而是一个强调和睦、和谐、和平的可以与世界各国合作的中国,是以人为本、仁者爱人、有宽容精神的中国,是怀有 “天下 ”观念和博大精神的中国。 【小题 1】下列各项中,据文意不属于中国文化应该 “走出去 ”的理由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在不断走向世界,而文化交流却是 “贸易逆差 ”。 B中华文明崇尚包容,一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省 中学 联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