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关崔永元组织的 “重走长征路 ”的报道,内容翔实, 平铺直叙 ,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好评。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危害平民, 罪不容诛 ,正义的力量决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C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 相提并论 。 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 春意阑珊 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 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3分) A尽管作为欧盟
2、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B我国计划在 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 ”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近日,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的财政收入在今年将超过 8万亿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答案: A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只欲栏边安枕席,
3、夜深闲共说相思 ”。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一诗一般的语言。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这种形象 ,却多与建筑有关。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作者: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 que音却)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 que),你却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道: “有
4、这个必要吗? ”,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 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 “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 “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
5、学 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 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 “中学 ”必要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 “西学 ”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 ,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
6、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
7、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 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
8、,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 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 8月,阔别 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 “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 ” 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
9、于 1964年,陈寅恪 75岁。五年后, 1969年 10月 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选自 2007-04-21文 汇报 作者:柳青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四大导师,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周游列国的著作等身的陈寅恪。 B因为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当他的藏书被毁,他随身
10、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时,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就只能主要依靠记忆了。 C 57岁的陈寅恪重回清华园,已失去治学读书的双眼。我们可以通过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推断出他的内心中经受着多么大的煎熬,这些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清晰的表达了出来。 D陈寅恪认为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再加上当时他沉浸于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 E由上文推断出陈寅恪是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且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严谨。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 【小题 2】请根据本文内容
11、概括传主的精 神特点。并举例说明。( 6分) 【小题 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表现人物上有哪些特点?( 6分) 【小题 4】请联系当今实际,谈谈你对陈寅恪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这一主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1】 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王国维碑文: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其实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不慕名利,坚守独立的人格和学术操守;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潜心治学,死而后已。有元
12、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作品。(每点 2分)(注意要有事实例证) 【小题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传主的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依次连缀成文,思路非常清晰,充分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 本文围绕反映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主题,选取了传主各个人生阶段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真切传神。 本文首尾遥相呼应,突出表现了传主一生为学、追求真理、死而后已的特点,全文浑然一体。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特点。(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小题 1】陈寅恪的这一主张深刻地警示我们:我们既要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努力使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
13、大潮流,又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甚至不少专业学者开口闭口都是 “国际潮流 ”,对我们的优秀传统道德、民族节日、古典文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却是知之甚少甚至是嗤之以鼻。这无疑将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长此以往, “本来民族之地位 ”将岌岌可危。 【小题 1】 A、当时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原文说: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 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C、原文有: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
14、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 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此题答题注意是如何写人物的,而不是写人物的神魔特点。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
15、,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 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对陈寅恪主张的理解阐释 4 分,联系实际 4 分。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25分) 逃兵 曹德权 “预备 ” 随着执刑官的一声厉吼,一排枪刺齐刷刷地抬起,对准了五米外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十一条汉子。 十一个战场逃兵有的耷拉着头,有的双目紧闭,有的瞪圆充血的双眼盯着执刑官,有的嘴角斜拉出一丝惨笑 逃兵们面前,肃立着一
16、千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国军弟兄,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此时,一千多生者愤怒地盯着面前这十一个败类,十一个丧失血性的 孬种。 逃兵是在上士班长向二狗的带领下从河堤上溜走的,他们没跑出去,被连长带人截住。 少将旅长冷酷地盯住面前这十一个兵,鼓起的腮帮抽搐着。 执刑官的右手凝固在右耳上方,就要劈下。突然,少将旅长向执刑官摆了摆手。执刑官举起的右手缓缓放下。行刑队抬起的枪刺缓缓放下了。 少将旅长来到向二狗面前: “你说,你为什么要带着全班当逃兵? ” “旅长,我错了,我前天接到家里的信,我媳妇被保长给糟蹋了,跳了井 我七十岁的老娘 也气 气疯了!我想,这一仗我
17、们会被打死的,打死了,我怎么报仇呢 我就 就 跑了! ”向二狗泣不 成声。 少将旅长盯住向二狗,一言不发。 “旅长,我向二狗不是孬种啊!我不是孬种啊!我犯了军纪,死而无怨,只求旅长为我做主,给我报仇啊! ”向二狗仰天惨嚎,嗵地跪下。 少将旅长将向二狗扶起,命人拿来十一支手枪,二十四颗手榴弹,蹲下身亲手将手枪压满子弹,然后站起,亲手解了逃兵们身上的绳索,再将枪和手榴弹发到逃兵们手上。 少将旅长的双眼挨个将逃兵扫过,说: “生死一人一回。你们犯了军纪,罪不容留,必须死,可这个死法,如何对得起父老乡亲?你们 自个选个死法去吧! ” 逃兵们惶恐而不解地望着旅长,好久才回过神来,向旅长行了个礼,拖着沉重
18、的双腿在一千多生者鄙视愤恨的眼光下离去了。 五天后,情报处长将一份详细书面报告递到少将旅长手上,下面是一段节录:“逃兵李二牛、何喜发,刑场下来后逃往伏牛山,加入赵明英匪部;逃兵方财旺、陆邦才日前夜袭高桥日军弹药库,炸毁其号炮弹库后滚入烈火中自焚;逃兵王磊、王玉清,深入汪伪张汉田旅部,击毙张旅参谋长高志国部下多名,弹尽拉响手榴弹自尽;逃兵刘四方、魏功德、毛金银,在上士班长向二狗带领下,猛攻日高堡车站,炸翻日军军列,击毙日伪军多名,向二狗以及 三名逃兵全部阵亡 ” 少将旅长长久地盯着报告,叹了口气: “派出两个小组,将李二牛、何喜发和那个保长杀掉。余下这九名逃兵 把他们记入阵亡将士英名录吧! ”
19、半月后,派出去的两个小组先后回来,报告李二牛、何喜发二匪已被击毙,只有那个保长不知被何人砍了头,祭了向二狗媳妇的坟。 少将旅长正惊异间,忽听门外一声报告,两名卫兵架了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进来。 少将旅长吃惊地盯住血人: “是你! ” 血人正是向二狗。 少将旅长逼前一步: “你,怎么没死? ” 血人艰难地喘着气,从怀里掏出一件染血的衬衣,双手捧着挪前一步: “旅长,我们 攻了高堡车站后,弟兄们掩护我冲出去 去杀保长,报仇!弟兄们要我报了仇后把这件衬衣交给您,我,爬了三天,爬 回 回 来了 ” 血人说完轰然倒下。 少将旅长展开那件衬衣,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六个血字: “我们不是逃兵。 ”还有九个血写的名字
20、。 少将旅长将衬衣裹了向二狗的尸体,紧紧地抱着他,走出旅部,走向操场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有十一名士兵在班长向二狗带领下逃跑 的事件,说明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会实现其不同的人生价值。 B “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 ”,一个 “拼 ”字,两个数字,写出了战斗的惨烈,也衬出了战士们的军人气节。 C少将旅长 “盯着向二狗,一言不发 ”、解绳、装子弹、送枪等一系列的动作,透露出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感情因素占
21、了上风,侧面刻画了他鲜明的人物形象。 D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看出,作者笔下真正的逃兵只有两个:李二牛和何喜发。他们与其他九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其他九人知耻后勇,是真正的勇士。 E.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会给人性带来暂时的迷失,但血性男儿终会有颗维护正义的心。 【小题 2】小说中的向二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尾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 ”的内涵和作用。( 6分) 【小题 4】有人说,真正的英雄,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战友们用性命与敌人相搏之时,冲到最前头,坚持抗战不退缩。可是,作者笔下的这
22、几个人他们会逃跑,为的只是报私仇。这会不会是个败笔?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1】从为家人报仇而临阵脱逃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情冲动;( 2分) 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中可以看出向二狗的勇敢;( 2分) 从爬了三天送回血衣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格中的重情义、有血性。( 2分) 【小题 1】内涵:少将旅长不仅仅是给向二狗一个人守灵,他也是给衬衣上用生命写下名字的 “逃兵 ”守灵,更是为千千万万个为了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战士们守灵。( 3分) 作用:这处描写,是对向二狗等九人不是逃兵的证明,对英雄的认可。升华了主旨,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3分) 【小题 1】不是败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新疆 喀什市 第二 中学 下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