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4月月考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4月月考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4月月考语文卷(有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 4月月考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顷 刻( qng) 中 看( zhng) 呱 呱坠地( g) 扛 鼎之力( gng) B下 载 ( zi) 剽 ( pio)窃 量 体裁衣( ling)势不可 当 ( dng) C连 累 ( li)洗 涮 ( shun)博闻强 识 ( zh) 嬖 臣宠妾( p) D 乘 客( chng)眩 晕 ( yn)疾风 劲 草( jng)发生口 角 ( jio) 答案: A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仓皇掎角之势鸠占雀巢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B床第矫揉造作平心而论有志者事竞成 C渲泄饮鸩
2、止渴鬼鬼崇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青睐矢口否认崭露头角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答案: D 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英雄不怕出身低,不少现在的大明星,在未踏入演艺圈前,几乎都有一段 的血泪史。 为创作新绘全本三国演义,他与夫人再度携手,赴三国古战场 ,与千古风流人物进行灵魂碰撞。 亚明先生听此情况,立即表示要把这幅原作送给我。我再三 ,他执意要送。 孔子作春秋曰: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说,夷狄到了中原地区, 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 A辛酸查访推卸袭用 B辛酸察访推谢习用 C心酸查访推谢袭用 D心酸察访推卸习用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 A我们可以从他的失败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善于把握擦肩而过的机遇,二是他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B他们只具有普通人的才智,所受的教育也很一般,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制造机会,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C这次邂逅相逢,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彼此,我们都不再是二十年前懵懂莽撞的少年了。 D我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名显赫,但我显然已经得罪了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
4、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 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
5、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 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
6、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 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
7、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小题 1】文章第二段描绘了记忆中的炊烟图,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 【小题 2】文章
8、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 “我 ”说那番话?( 6分) 【小题 3】文中两次出现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4】文章的标题是 “跟着炊烟回家 ”,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 6 分) 答案: 【小题 1】围绕 “炊烟 ”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安详,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小题 1】( 1)土地是农民的宿命 ,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 2分);( 2)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 2分);( 3)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 2分)。 【小题 1】 点题( 1 分);
9、 前后照应( 1 分); 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 1分); 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概括出大意即可)( 1分)。 【小题 1】 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 2分) 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 2分); 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
10、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 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1、。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 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 “别婚姻 ”“别贵贱 ”,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
12、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 “四知堂 ”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 “陇右名望 ”,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 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
13、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 ”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性情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
14、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 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小题 1】下列对 “姓名文化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名文化是一种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内容的独特的文化系统。 B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天津市 天津 中高 月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