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四川省高三高考极限压轴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四川省高三高考极限压轴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四川省高三高考极限压轴语文卷(有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四川省高三高考极限压轴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骠 勇( pio)授 予 ( y)呼天 抢 地( qing) 间 不容发( jin) B 脊 梁( j)下 载 ( zi) 敛 声屏气( lin)暴戾恣 睢 ( su) C 强 迫( qing)租 赁 ( ln) 量 体裁衣( ling) 为 虎添翼( wi) D 谙 熟( n) 看 守( kn)上不 着 天( zhu)忧心忡 忡 ( chng)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装潢笔竿拉拉队哀声叹气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B泄秘厮打捅漏子皇天后土 道远知骥,世伪知
2、贤 C杂糅委曲殊不知得意忘行焚林而田,竭泽而鱼 D青睐蔓延天然气训练有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门工具学科,对我们学习其他学科,对我们的生活及工作起到了 敲门砖 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学科的学习。 B学习雷锋应该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 当仁不让 ,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 C 2011年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 11月 20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落下帷幕,中国队 囊括 了 6金 1银,日本小将吉村真晴获得男单冠军。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 见微知著 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
3、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日,铁道部总工程师、客运专线总设计师何华武在科协年会上透露,成渝高速铁路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该铁路建成后,从重庆到成都时速将达到 350公里 /小时,全程只需 80分钟。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姚明退役,又有林书豪崛起,有西方记者大胆预言,林书豪有可能取代姚明,成为亚裔球员在 NBA赛场上新的榜样。 D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 “毒胶囊 ”
4、,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衰老之谜有了新发现 人的身体在到了 25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一个逐渐衰老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医学上,人的衰老分为程序性衰老和非程序性衰老。程序性衰老是指由遗传基因的原因导致的衰老。遗传基因作为生物信息的源泉,像程序一样控制着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包括衰老和死亡。研究表明:在基因程序中,人的寿命平均在一百二三十岁左右。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寿命只有七八十岁。这是由于环境、营养和疾病等原因,人体的老化速度加快,缩短了基因程序的进程而提前进入衰老,这就是非程序性衰老。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非
5、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直接关系。 素问 五脏生成论记载道: “眼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在人体毛细血管和微淋巴管中的体液循环。它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 微循环下降为什么会引起衰老呢?大家知道,在血液中,血红细胞扮演着最为主要的角色。青少年人的血红细胞是饱满、透亮、分散、活跃的;而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血红细胞往往干瘪灰暗、结团成串、变异畸型,呈现出脱水衰老的状况。由于缺乏活力,粘连在一起的血红细胞很难流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和末端部位,造成微循环 下降,一方面导致氧气和营养成份供应不足,另一
6、方面又会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杂质无法正常排解,进而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衰老和病变。 若微循环不通畅,人体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例如当心肌微循环障碍时,人体可以出现心慌、胸闷、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当脑微循环发生障碍,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中风、痴呆等;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人们说,微循环通则不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流畅则健康寿长。 一位著名医学家说: “不管你相 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 人
7、们还发现,人体血红细胞的衰老病变一般都要先于其它组织细胞的衰老病变。因此,只要观察、检测血红细胞的形态和活性,就可以及早发现和判断人体是否出现非程序性衰老以及是否出现病变。不过,在血检中能够观察和分析的红细胞,基本上都是成熟期的红细胞。因为,一方面红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后,必须成熟后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健康红细胞个体的晚期与中期在形态上并无大的差异,只是在濒临死亡时变硬变脆 ,容易破碎,最后被脾脏肝脏等清除掉。人们所说的与人体衰老病变相关联的血红细胞衰老病变形态,也指的是成熟期红细胞的衰老病变形态,而非红细胞濒临死亡时的形态。如果人体血红细胞过早结团成串、变异畸形、干瘪灰暗,起不到输
8、送氧气和养分,清除体内 “垃圾 ”的作用,就必然造成身体的很多组织和器官呈现出衰老和功能失调的状态。许多中老年人的疑难病症实际上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小题 1】本文称述 “人类衰老之谜有了新发现 ”,其 “新发现 ”指的是 ( ) A人体 25岁后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 B人体的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 环下降有直接关系 C人体衰老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全身微循环出现了衰退 D人体的非程序性衰老首先源于体内血红细胞的衰老 【小题 2】第二段引用了素问 五脏生成论,体味语意,对此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承接上文,论述人体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B铺垫下文,说明器官只有
9、得到健康的血液供应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C承接上文,援引古例,说明并引出后面关于微循环基本概念的解说。 D铺垫下文,间接地引出关于血液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的论断。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能延缓人体的老化速度,那么就有望防止非程序性衰老。 B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衰老和病变的基本原因是微循环下降。 C如果消除了人体的微循环障碍,则意味着消灭了各种病之源。 D如果维持了血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就能够防止许多疑难病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联系全文, D项既是人们对人类衰老之谜不断探索的最新发现,又是对人类
10、衰老之因的深层破解。其余各项则只是关于人类衰老的一般现象或常识介绍 【小题 1】对引文的理解较 自然贴切。 A错在论述后面的内容; C错在 “说明 ”;D错在 “引出 ”和对第二段段末 “它 ”的指代义的理解, “它 ”指代的对象应是 “微循环 ” 【小题 1】以偏概全 ,不当推断。文中医学家的话虽然强调了微循环与疾病的重要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微循环障碍是所有疾病唯一的根源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意 赵丽宏 诗意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公式化的标准答案:。不过我以为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
11、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最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诗意每时每刻它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夏日的炎阳照耀着一朵初绽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着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面对古诗中所 描绘的大自然的机会似乎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钢筋水泥建筑,面对无数熟悉与不熟悉的脸孔,面对茫茫人海。 人群中当然也能找到诗意,因为有人说: “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 ”事实上人群中的诗意往往比大自然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更使人为之心弦颤动
12、。 有些人只是从人的外表中发现诗意,譬如少女的明眸和秀发,譬如在音乐中翩然作舞的青春肢体 而 真正韵味悠长,意境幽深的,是出自心灵的诗意 。这样的诗意无须用语言解释,譬如母亲聆听新生儿的啼哭,譬如热恋中的情侣互相凝视的目光,有时甚至只是会心地莞尔一笑,只是一声 含泪的叹息 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情,渴望真诚的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有时候,相识几十年的熟人会形同陌路,有时候,陌生的心灵却会在一瞬间碰撞出美丽璀璨的火花。那一瞬间,可能是茫茫人潮中一次邂逅,也许从此便消失在人海中,再无相逢的机会,可是 记忆中却点燃起一盏不灭的灯 。只要你想起人海中
13、那一缕清澈透明的目光,心中的这盏灯便会发出晶莹动人的光芒。 诗意也是一种激情。因幸福和欢乐忘情歌哭是诗意,譬如亲人久别重逢时泪眼相向、抱头失声,譬如游子返乡时手捧故乡泥土深情 长吻 诗意还表现在人类良知的情不自禁的流露。面对同类的灾祸和危难,见义勇为、奋力相助,这也是诗意。曾经看过一部难忘的电影:一个幼儿失足跌落在深井中,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赶采,为抢救在黑暗的地下挣扎的幼小生命齐心协力、不分日夜地拼搏,终于驱逐了死神。孩子被救出地面时,欢呼的泪水汇成一片激情的海洋 这样的故事和场面,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发生,谁说这不是诗意呢 面对残忍和凶暴发出愤怒的呼喊,也可以是诗意的宣泄。目睹人间
14、惨剧后进洒出悲戚的热泪,发出哀恸的长叹,也可以是诗意的绝响 有时候,在孤独中同 样能寻求到诗意。陶渊明的 “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便是这样的意境;王摩诘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也是这样的意境。远离尘嚣,陶然于大自然永恒的宁静,当然是诗意盎然,现代人几乎已无法体会这种独酌天籁、陶然忘忧的快乐。 现代的喧嚣常常使心灵疲惫,寻求诗意的心灵却可以在喧嚣中进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绝不是与世隔绝、超凡入圣,而是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独自一人默默地遐想。诗人好比夜莺,坐在漆黑之中用优美的声音唱着自己的孤独。现代人生活空间的狭窄和闭塞无法封锁心灵的翔舞,自由的思绪和幻
15、 想的翅膀可以飞向任何你想抵达的目标。 诗意,是活泼的生命在生活中发现或者创造的一种情调。不管生活的节奏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酿成这种情调的土壤却永远存在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诗意撒播诗意。当你的心被浮躁或者冷漠笼罩,当你对生活和人生丧失了激情和爱,那么诗意便会离你而去,就像小鸟毫不迟疑地飞离凋零的枯枝。 假如你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你就可能成为诗人。当你面对辽阔的世界高扬灵魂的旗帜,当你的心弦因真情的呼唤而颤动,你就已经和骄傲的诗人们站在了一起。 【小题 1】作者认为 “真正韵味悠长,意境幽深的, 是出自心灵的诗意 ”,这些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概括作答。( 6分) 【
16、小题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 1)作者为什么说 “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 ”?( 3分) (2)怎样理解 “记忆中却点燃起一盏不灭的灯 ”这句话的含义?( 3分) 【小题 3】 “诗意 ”虚渺复杂,难以把握,作者怎样把它表现出来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根据你对 “诗意 ”的理解,描绘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要求:不少于 50字)( 6分) 答案: 【小题 1】 (1)人类美好情感的抒发 (若答出 “真诚的爱和友情 ”,给 1分;答出 “激情的涌现 ”,给 1 分 ); (2)人类良知的自然流露; (3)在孤独中获得的宁静和自由。(每点 2分;语意相近
17、即可 ) 【小题 1】 (1)(3 分 )因为人的诗意不仅存在于人的外表,更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这种诗意比从大自然获得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也更让人心弦颤动。 (语意相近即可 )(2)(3分 )人海中美好的情感或动人的景象 (比如陌生人清澈透明的目光 )像一盏灯,可以长久地留存在人的记忆里,温暖人心。 (语意相近即可 ) 【小题 1】 (1)通过具体的画面 (或典型的细节 )来形象表现诗意 (或答成 “通过举例来形象表现诗意 ”也可 )。比如冬日残荷 、情侣互视、久别重逢、愤怒呐喊等,将虚渺的诗意变得具体而可感。 (2)采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描绘诗意。比如将 “诗意 ”比喻为 “自由的心灵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四川省 高考 极限 压轴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