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大丰市实验初中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大丰市实验初中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大丰市实验初中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大丰市实验初中九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判断杠杆的种类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最主要的问题是比较阻力臂和费力臂,显然 A行李车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晾衣竹竿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费力杠杆, C天平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 ,D踏脚板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考点:杠杆种类的判断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 甲 、 乙 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 W 甲 、W 乙 表示拉力所做的功,则下列说法中正
2、确的是 ( ) A 甲 乙 , W 甲 W 乙 B 甲 乙 , W 甲 W 乙 C 甲 乙 , W 甲 W 乙 D 甲 乙 , W 甲 W 乙 答案: A 试题分析:相同的物体,提升相同高度,有用功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相同的动滑轮,额外功相同,总功就是拉力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总功也相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也相同。所以正确的说法是 A。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 L1、 L2并联发光,则应闭合开关( ) A S1 B S1、 S3 C S2、 S3 D S1、 S2、 S3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使灯 L1、 L2并联发光,就要使两灯
3、并列的连接,先连一个,正极过 L1后必须经过 S3才能回到负极,所以必须闭合 S3,闭合 S3后另一灯 L2已经连接到负极,另一接线柱必须连接到正极,由图可知只要再闭合 S1 即可。答案:选 B 考点:并联电路的连接 如下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 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小于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即右端下沉。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通过灯泡 L1电流
4、,下列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流表的使用要求: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一定要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流出。 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B符合电流表的使用要求, C测量的是 L2的电流,不符合题干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通过灯泡 L1的电流; D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所以正确的只有 B。 考点:电流表的使用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答案: D 试题分析: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所含热量, A错;物体
5、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质量有关,而 B仅说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一定错;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C错;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所以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D对。 说法正确的选 D。 考点: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 10s内将质量为 100kg的物体匀速提升 2m。已知工人向下的拉力为 480N,则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 6m B工人所做的有用功是 1960J,总功是 2880J C工人做功的功率是 288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51%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滑轮组的绳子股数 n=3,绳子自
6、由端移动距离 S与物体高度 h的关系 S=nh=32m=6m, A对;工人所做的有用功就是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 W=mgh=100kg9.8N/kg2m=1960J,总功就是拉力 F所做的功 W 总=Fnh=480N32m=2880J, B对;工人做功的功率也就是拉力 F的功率, P=W总 /t=2880J/10S=288w, C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W总 =1960J/2880J=68.1%,D错,不正确的选 D。 考点:滑轮组的计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答案: D 试
7、题分析:机械效率是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做功的快慢无关所以 A错;机械效率与做功的多少也无关所以 B错;而功率指做功的快慢,不是指做功的多少,所以 C错,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是对的。 考点:机械效率与功率的理解与区别 “神舟七号 ”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当飞船减速着陆时,航天英雄的 (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在质量不变时,减速即速度减小其动能也减小;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被举高度有关,在质量不变时,着陆即高度在减少,其重力势
8、能减少。所以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也减少,答案: D。 考点:动能与重力势能 下列几个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可能是串联的是 ( ) A马路上的路灯 B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 C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等用电器 D电冰箱中的照明灯泡和电动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串联用电器的特点:用电器互相影响,当一个用电器停止工作后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马路上的路灯,当有一个 坏掉,其他灯仍可以正常工作,所以马路上的路灯为并联;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等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因此也是并联。电冰箱中的照明灯泡在冰箱门关闭时熄灭,但电动机仍可以工作,也可以断定电冰箱的照明灯泡和电动机是并联。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可能是串联的,答案: B。
9、考点:用电器的串并联 一个同学用 120N的力,将一个重 4N的足球踢到 25m远处 .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功 300J B做功 100J C没有做功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答案: D 试题分析: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同学用力 120N,但无法知道脚用力的距离,题中给的 25m是球运动距离,并不是使力的距离,所以无法判断,答案:只有 D。 考点:做功的含义 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 500N,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 ) A 500N B 1000N C 1500N D 250N 答案
10、: C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多少,这就要滑轮组绳子股数最多,而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股数只有 2和 3两种情 况,拉力与重物的关系为 G=nF,所以 G=3500N=1500N. 考点:滑轮组的设计 实验题 下图(甲)(乙)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 ( 1)图(甲)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_可以相互转化,图中小球在 _点运动速度最大 ( 2)图(乙)的实验通过观察到 _现象,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_ 答案: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B 棉花燃烧起来,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试题分析:图甲小球从高处降到最低处又上升到最高处,来回往复,在最高处重
11、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在最低处重力势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所以说图甲是说明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的;图乙向下压活塞,对活塞做了功消耗了机械能,看到的现象是棉花燃烧起来,说明棉花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质量 /g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 /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 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 “A
12、”或 “B”); (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酒精灯中火焰的大小、水和食用油( 水 食用油 )的 和 ; (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 “温度计升高的温度 ”或 “加热时间的长短 ”); ( 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 “大于 ”或 “小于 ”或 “等于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 5)实验表明, (选填 “水 ”或 “食用油 ”)吸热的能力更强。 答案:( 1) B A ( 2)质量 初温 ( 3)加热时间的长短 ( 4)大于 ( 5)水 试题分析:( 1
13、)题中使用了铁架台,使用时装置顺序应该从下向上,目的是防止最后酒精灯的空间受到制约,所以是先固定 B位置后固定 A位置。( 2)为了保证食盐结论的可靠,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相等;当然我们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表格中看出相等的量是质量和初温;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加热时间越长,被加 热的物体吸收热量越多,所以实验中食用油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4)由于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5)由于表格中加热相同时间水的末温低于食用油的末温,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考点: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实验 如图所
14、示是小华同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 h/cm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cm 机械效率 1 1 10 0.5 30 66.7 2 2 10 0.75 30 88.9 3 2 20 0.75 ( 1)实验时,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慢上升; ( 2)第 3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 cm,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 (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机械效率与 有关; (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 和 _等有关。 答案:( 1)匀速 ( 2) 60 88.9% ( 3)钩码重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 大丰市 实验 初中 九年级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