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红头 ”是庐江县的传统名点,其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糯米磨成白面,擀成皮子 B将各种馅料混合调成馅心 C将皮子和馅心封口包成石榴花形并在顶端点上红色素 D上笼屉蒸熟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反应是物理变化。 A、糯米磨成白面擀成皮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馅料调成馅只是各种馅料混合在一起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点上红色素是上色,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蒸的时候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和
2、二氧化碳,生成了其他物质,故 D正确。答案:为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纵坐标表示的是 A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B氯酸钾的质量变化 C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 D氧气的质量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氯酸钾受热后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图像纵坐标表示的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故 C正确。 考点:图像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从微观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A铁锭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铁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B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很小 C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下降,是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D在
3、花园里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铁难以压缩是因为铁原子之间间隙小,故 A错误; B、液化石油气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 B错误; C、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下降是因为温度降低,原子间的间隙减小,故 C错误; D、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考 点:微料的性质 锌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 “生命火花塞 ”之称,如图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30 Zn 锌 65.38 D锌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锌的中子数为 65-30=25;故 A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质量单位,故B错误; C、
4、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故 C正确; D、锌元素由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 D错误。答案:为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氧化汞受热分解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氧化汞受热时分解为汞和氧气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保持氧化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化汞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汞就是由原子构成的,故 C错误。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如图是某同学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设计的简易净水装置,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B
5、能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 D能杀菌消毒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起吸附作用,故 A正确; B、过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 B错误; C、过滤只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得到的滤液中还含有很多可溶性杂质,故C错误; D、过滤不能杀菌消毒,故 D错误。答案:为 D。 考点:简易净水装置 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碧饮料 B五粮液白酒 C蒙牛早餐奶 D冰水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混合物由多种不同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A、雪碧饮料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误; B、白酒中含有乙醇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牛奶中含有水和
6、牛奶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错误; D、冰是水的固态,和水是同种物质,故 D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 下列实验中关于水的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铁丝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先排尽瓶中空气,后方便观察何时集满 答案: C 试题分析: C、硫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除吸收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外还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故 C错误。答案:为 C。 考点:装置中水的作用 氧气的化学性
7、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下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描述反应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故 A错误。答案:为 A。 考点:反应现象的描述 A B C D 实验装置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铁丝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先排尽瓶中空气,后方便观察何时集满 下
8、列各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检验 CO2气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塞紧橡胶塞 D点燃酒精灯 是否收集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燃着的木条要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 A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保持水平,故 B正确; C、塞橡胶塞时不能将试管顶在桌面上,以防试管被损坏; D、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 D错误。答案:为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填空题 我校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之后,认为课本上实验存在不足,实验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原装置改进如图所示,成功的测出空气中氧气
9、体积分数。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设计实验】 经测定,锥形瓶 内空气体积为 230mL,则注射器中至少应吸入 mL水(填整数);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 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为 ; 气球的变化情况为 。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实验反思】请结合课本装置图分析,该改进装置比课本装置有哪些优点: , 。 (至少回答两点)
10、答案:【设计实验】 46( 1分) 【实验现象】 产生 大量的白烟( 1分)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分)先膨胀,再收缩 (1分 ) 【实验结论】 1/5( 1分) 【实验反思】 防止白磷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膨胀弹开橡胶塞( 1分)。 白磷在装置内即可引燃,避免装置外引燃使部分气体受热逸出,导致实验误差( 1分)。(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设计实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 1/5,故注射器同内至少需吸入水的量为:230mL*1/5=46mL;【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锥形瓶内的气体因白磷燃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故气球胀大,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合肥市 庐江县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