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变成气体 B血液中碳酸浓度过大时,部分碳酸生成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C硫化氢和氨水混合产生大量白烟 D将煤加工成水煤气使用,从而减少污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干冰变成气体,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 B、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C、硫化氢和氨水混合产生大量白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D、将煤加工成水煤气过程中有新物质一氧化碳等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各物质间有着一
2、定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下列各组物质间可以按下图所示关系直接转化的是( ) A FeFe2O3FeSO4Fe B COCO2H2CO3CO C NaOHNaClNa2CO3NaOH D HClCuCl2BaCl2HCl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Fe2O3FeSO4 不能一步实现; B、 H2CO3CO 不能一步实现; C、NaClNa2CO3不能一步实现; D、反应流程为: HCl+Cu( OH) 2CuCl2; Ba( OH) 2+CuCl2BaCl2; H2SO4+BaCl2HCl,所以正确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 A
3、 NaOH、 CuSO4、 H2SO4 B NaCl、 Na2SO4、 NaHCO3 C NaCl、 Ba( NO3) 2、 HCl D NH4NO3、 NaOH、 Na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OH和 CuSO4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不能共存,故 A错误; B、 NaCl、 Na2SO4、 NaHCO3这三种物质可以共存, NaHCO3的存在使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 B正确; C、 NaCl、 Ba( NO3) 2、 HCl这三种物质可以共存,但是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 C错误; D、 NH4NO3和NaOH能反应生成氨气,不能共存,故 D错误, 考点:离
4、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下列各种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 A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B Ba( OH) 2和稀硫酸 C H2O 和二氧化碳 D K2CO3和稀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和盐酸反应时会有沉淀溶解生成蓝绿色溶液(氯化铜溶液)的明显现象,不需要借助指示剂,故 A错误; B、 Ba( OH)2和稀硫酸反应会出现硫酸钡的白色沉淀,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 B错误;C、 H2O 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够生成碳酸,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一般借助指示剂石蕊判断该反应的进行,故 C正确; D、碳酸钾与盐酸反应能够
5、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提跑,现象明显,不需指示剂,故 D错误;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污染空气该气体由两种元 素组成,其质量比为 1: 1这种气体是( ) A CO B SO2 C H2S D N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O没有气味,且 CO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61:1,故选项错误 B、 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 162) =1: 1,故选项正确 C、 H2S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321: 1,故选项错误 D、 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62)
6、1: 1,故选项错误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C 时,甲、乙各 30g加入到 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 t1C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C 时,在 100g水中加入 60g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D t2C 时,分别在 100g水中溶解 20g甲、乙,同时降温,乙先达到饱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t1C 时,甲、乙各 30g加入到 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说法错误,应 “30g加入到 100g水中 ”,故 A错误; B、 t1C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
7、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故 B正确; C、 t2C 时,在 100g水中加入 60g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说法错误,因为此时的溶解度为 50 克,则 100g水最多溶解 50 克甲,则 100%33.3%,故 C 错误; D、t2C 时,分别在 100g水中溶解 20g甲、乙,同时降温,乙先达到饱和,说法错误,因为 t1C 时,甲和乙同时达到饱和,故 D错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不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 B购物时减少使用或
8、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 “白色污染 ”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虽然可以补充蛋白质,但是维生素在调节人的新陈代谢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B、目前塑料袋大多都是不可以降解的,是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 C、电池中的汞等重金属进入土壤会污染土壤,而使人体受到伤害 D、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些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
9、防治 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 53个电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 C碘盐中含有碘酸钾( KIO3) , 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D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碘的相对原子质量 126.9,故 A说法正确; B根据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共有 53个电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
10、;故 B说法正确;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 +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可得 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x 则 ( +1) +x+( -2) 3=0; x=+5;故 C说法错误; D根据原子结 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易得到电子;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 D说法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氧
11、气有可燃性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D酸性溶液的 pH都小于 7,所以酸溶液的 pH一定小于 7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 A说法错误; B、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故 B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 C2H5OH 中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因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故 C 说法错误;D、根据酸性溶液的 pH都小于 7,所以酸
12、溶液的 pH一定小于 7,故 D说法正确;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白磷有毒,如果不慎将白磷沾到皮肤上,可以用稀的硫酸铜溶液冲洗来解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5CuSO4+8H2O5Cu+2X+5H2S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出 X的化学式为( ) A P2O5 B P2O3 C HPO3 D H3PO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P+5CuSO4+8H2O5Cu+2X+5H2SO4反应前的反应物 中 P、 Cu、 SO4、 H、 O 的个数
13、依次是: 2、 5、 5、 16、 8,反应后的生成物质中 Cu、 H、 SO4 个数依次为:5、 10、 5;因此产物 X的分子中应含有 6个 H原子和 2个 P原子 8个氧原子,因 x前的系数是 2,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H3PO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面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不锈钢、玻璃钢、钢化玻璃都是常见的金属材料 C氮化硼陶瓷、用于制造人造关节的羟基磷酸钙等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纯棉、纯毛、涤纶等天然纤维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备受人们的青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合
14、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钢化玻璃是经强化处理,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个压应力层,从而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震性能的玻璃的统称,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化硼陶瓷、用于制造人造关节的羟基磷酸钙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 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纯棉、纯毛等属于日常生活中仍然备受人们的青睐天然纤维,但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6月 1日为 “世界牛奶日 ”某品牌牛奶富
15、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 B青少年常饮牛奶有利于骨骼生长 C误食重金属盐可以立即喝大量牛奶 D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蛋白质和糖类符合定义,故 A正确; B、钙是形成骨胳的主要成分,它构成了骨坚硬的支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故 B正确; C、可溶的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饮用牛奶可防止人体蛋白质被破坏,故 C正确; D、牛奶不具有均一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故 D错误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16、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下列关于 “物质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生成物 ”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 -白色火焰 -二氧化碳 B铁丝 -火星四射 -氧化铁 C硫粉 -淡蓝色火焰 -二氧化硫 D红磷 -大量白烟 -五氧化二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二氧化碳,不能产生白色火焰不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不是淡蓝色火焰不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17、现象 填空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 的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装置 (填字母代号)组合,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3)图中 B、 C组合可制取气体的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应进行改造的地方是 答案:( 1)长颈漏斗;锥形瓶;( 2) AFD;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 3)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试题分析:( 1) a是长颈漏斗; b是锥形瓶;(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
18、和稀盐酸,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因此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装置,而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浓硫 -F装置中进行干燥,再收集;故应选用装置 AFD;检验 CO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3)该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故可以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是高锰 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省 沈阳市 铁西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