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RRXTXT的果蝇体内,存在 4个 R基因的细胞为 A初级精母细胞 B神经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 RRXTXT的果蝇为雌性,不存在初级精母细胞, A项错误;神经细胞是体细胞,不在进行细胞分裂,细胞中有 2个 R基因, B项错误;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已经复制, R基因也随之复制,因此有 4个 R基因, C项正确;初级卵母细胞中的 4个 R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2个进入到次级卵母细胞中,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2、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甲、乙、丙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若三者都产生了 Ab、 aB的配子,则下列个体及产生上述配子的机理对应一致的是 A甲 同源染色体分离;乙 染色体变异;丙 基因重组 B甲 染色体变异;乙 交叉互换;丙 同源染色体分离 C甲 同源染色体分离;乙 交叉互换;丙 基因重组 D甲 交叉互换;乙 染色体变异;丙 交叉互换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个体的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 Ab和 aB随之分开,最后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产生 Ab、 aB两种配子。乙个体的细
3、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这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即一条染色单体的含 a片段与另一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含 A片段发生了交换,最终产生的四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B、 Ab、 aB、 ab,因此可以产生 Ab、 aB的配 子。丙个体的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最终产生 AB、 ab或 Ab、 aB类型的配子。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
4、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 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 I-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3正 常,其父母患病,可知患者为显性,根据题意,可知 3的基因型为 XaXa,则 3的基因型为 XAXa,而 2的基因型是 XaYa,因此 I-1的基因型必定是 XAYa。又知人类的性染色体中, X染色体比 Y染色体长,故 I-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B图。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
5、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将一批基因型为 AA与 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 (假设结实率相同 )其子代中基因型为 AA、 Aa、 aa的数量比为 3: 2: 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 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A 1 3 B 1 2 C 2 3 D 3 4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假设基因型为 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X,则 AA所占比例为 1X ,则基因型为 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1/4X、 Aa2/4X、 aa1/4X,基因型为 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 AA( 1X ),已知子代中 AA、 Aa、 aa的数量比为 3:
6、2: 1,即 aa=1/6=1/4X,算出 X=2/3。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文字、图表以及 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假如下图表示某夫妇的 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其子代性状表现,不正确的是 A都表现为 Rh阳性 B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 1 2 C不能产生淀粉酶的概率是 l 4 D能产生淀粉酶的个体其红细胞一定是椭圆形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根据题图父亲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Ade、ade,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 ADE、 aDe,可知其子女的基因型即比例为
7、1AADdEe1AaDdEe1AaDdee1aaDdee。子女都是 Dd,因此都表现为 Rh阳性, A项正确; Ee表现为椭圆形红细胞, ee表现为正常红细胞,因此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 1/2, B项正确; AA和 Aa表现为产生淀粉酶, aa为不产生淀粉酶,则不能产生淀粉酶的概率是 1/4, C项正确; AaDdee能产生淀粉酶,但是其红细胞为正常,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已知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 抗病小麦为亲本,
8、培育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方法最快,因为取 F1的花药离体培养,即可从中筛选出所需品种 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提高突变频率,但成功率低 D育种中的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幼苗,需经染色体加倍产生纯种植株后,即可从中筛选出所需品种, A项错误 ;杂交育种到 F2代出现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性状,但是由于抗病是显性性状,矮秆抗病类型中有一部分是杂合子,杂合子
9、性状不稳定,易在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因此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项正确;利用物理(射线)、化学(亚硝酸盐)等诱变因子处理萌发的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提高突变频率,但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少利多害性,因此成功率很低, C项正确;和自然选择一样,育种中的人工淘汰不抗病的类型、保留抗病类型,其实质上是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 上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图为秋水
10、仙素诱导玉米 (2n=20)单倍体幼苗形成二倍体植株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过程中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 B ci过程中细胞内进行了两次 DNA复制 C fg过程中细胞内含有 10个四分体 D gh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细胞核中 DNA的变化曲线可知:图中 ab段是单倍体幼苗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A项错误;根据图形, ci过程中细胞内进行了两次 DNA复制,分别是 cd和 ef, B项正确; ei过程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不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含四分体, C项错误; gh过程中为有丝
11、分裂末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异,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小鼠的体色有黄色 (A)和灰色 (a),尾巴有短尾 (B)和长尾 (b),控制这两对 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且基因 A或 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各能产生 4种正常配子 B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2: 1 C所生的子代基因型比例为 4: 2: 2: 1 D F1中灰色鼠自由交配,有 1 6胚胎致死 答案: D 试题分析: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基因型为 AaBb,产生的配子为
12、 AB、 Ab、 aB、ab, A项正确;每对性状分开考虑,杂合黄色鼠交配,由于 AA致死,则子代黄色 灰色 =21,杂合短尾鼠交配,由于 bb致死,则子代全为短尾,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 灰色 短尾 =21, B项正确;每对基因分开考虑,杂合黄色鼠交配,由于 AA致死,则子代中有 2/3Aa、 1/3aa,杂合短尾鼠交配,由于 bb致死,则子代中有 2/3Bb、 1/3BB,所以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221, C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 F1中灰色鼠为 2/3aaBb、 1/3aaBB,自由交配,产生胚胎致死个体比例为aabb=2/32/31/4=1/
13、9,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 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研究发现, mRNA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后将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已知某基因片段以下图中乙链为模板转录致病因子,现开发出一种核酸分子药物,能成功阻止该因子在人体内的表达而大大缓解病情,这种药物成份最可能具备的结构简图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乙链为模板转录的 mRNA的碱基序列为 AUU CCGG,此为致病因子,根据题意 “mRNA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后将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若将上述 mRNA形成双链,则可缓解病情, A选项中的碱基序列可以
14、与上述序列进行互补配对,形成双链,故选 A项。 B、 C、 D选项中碱基序列都不能与上述碱基序列互补配对形成双链。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某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缺失变异,含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D,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d(见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显示的时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 B该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C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色:白色 =3: 1 D如果该植株进行测交,该植株作为父本和母本的结果不同 答案:
15、 C 试题分析:该图两条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可能为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配对,可能是四分体时期, A项正确;染色体缺失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B 项正确;如果该植株自交,雌配子有 1/2D、1/2d,由于含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雄配子只有 d一种,其后代为 1/2Dd、1/2dd,即红色:白色 =1: 1, C项错误;如果该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测交,则后代只有 dd(白色)一种,如果该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测交,则后代 Dd: dd=红色:白色 =1: 1,作为父本和母本的结果不同,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
16、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家猫的性别决定为 XY型,其毛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A、 a和 B、 b)控制。其中基因 A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为白色,并对 X染色体上的基因 B、 b起遮盖作用。 B是斑纹色, b为红色,而杂合体是玳瑁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玳瑁色的猫一定是雌猫 B斑纹猫与玳瑁猫杂交,后代的毛色最多有 3种类型 C斑纹雌猫与白色雄猫交配,可以根据毛 色判断后代性别 D基因型为 AaXBXb与 AaXBY的个体交配,后代的毛色分离比为 12: 2: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基因 B、 b位于 X染色体上,玳瑁色是杂合
17、体,即aaXBXb,一定是雌猫, A项正确;斑纹雄猫的基因型为 aaXBY,则aaXBXbaaXBYaaX BXB(斑纹雌猫)、 aaXBXb(玳瑁雌猫)、 aaXBY(斑纹雄猫)、 aaXbY(红色雄猫), B项正确;斑纹雌猫与白色雄猫交配,即aaXBX A_X Y,后代雌猫和雄猫都有可能是白色、斑纹色和红色,无法根据毛色判断性别, C项错误;AaXBXbAaXBY3/4A_ 1/4aa(1/4XBXB1/4XBY1/4XBXb1/4XBY)=12 A_2(aa XBXB +aaXBY) 1aaXBXb1 aaXbY=12白色 2斑纹色 1玳瑁色 1红色,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 B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 过程 C 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各不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过程为 DNA的复制,需要的条件是以 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等酶、 ATP 提供能量, A 项正确;造血干细胞是具有
19、分裂能力的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包括 过程 DNA的复制, 过程为遗传信息的转录,造血干细胞中基因表达时能进行此过程,B项正确; 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有所不同, C项正确; 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如 过程都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 (S)对浅色 (s)是显性,下图为某地区桦尺蠖 1870年以
20、来 S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A 196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 50 B从 1900年至 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 1990年,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 1930年前后,桦尺蠖的进化方向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数据显示 1960年种群中 S基因频率为 50%,则 s的基因频率为150%=50% ,浅色个体 ss的基因型频率为 50 50%=25%, A项错误;从1900年至 1930年该种群的 S基因频率逐渐增加,即发生了定向改变,说明种群在进化,从 1930年至 1960年该种群的 S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也是发生了 定向的改变,也说明种群在进化,
21、 B项错误;图中材料没有显示桦尺蠖与原种群之间是否出现生殖隔离,不能判断是否进化为两个物种, C项错误; 1930年前S基因频率增大, 1930年后 S基因频率减小,说明 1930年前后环境条件不同,进化的方向不同,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果蝇种群中, XB的基因频率为 90, xb的基因频率为 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 论上 XbXb、 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 1 5 B 0.5 5 C 10 10 D 5 0
22、.5 答案: B 试题分析:若 XB的基因频率为 90, xb的基因频率为 10,则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 45 XB、 5 xb、 50%Y,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 90 XB、 10 xb,理论上 XbXb=5 10 =0.5%、 XbY=50%10 =5%。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 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 A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只发生
23、在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 C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 D突变基因的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无法看清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 A项错误;基因突变发生在任何时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DNA复制, DNA分子相对不稳定,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项错误;根据题意 “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 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 ”,是指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基因数量的增加, C 项错误; “基因中的 3 个相邻核苷酸 ”转录成 mRNA 上的一个密码子,若重复拷贝,则产生重复的密码子,将会导致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山东省 德州市 中高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