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山东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山东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山东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 “农艺体系 ”的主要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的特点。依据所学,材料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特点,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 C项是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 D项说法错误,集约经营在古代并未产生。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农业的特点 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
2、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分析材料,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英国城市化进程、俄国城市化。综合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东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分析,故 B项正确; A、 D 项不符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故排除;故 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3、 B。 考点:世界城市化进程 近代城市化进程 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读下图, 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 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大跃进 ”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 “八字方针 ”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依据所学可知, 1950年至1952 年进行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1952 年粮食产量上升;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故出现了 1960 年粮食产量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
4、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政策 “好花终须绿叶扶 ”、 “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这些 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依据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共产党好比红花,各民主党派好比绿叶。故此项制度最能体现 “好花终须绿叶扶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所以应选 C。
5、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前不久,随着美韩黄海军演,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中国再次展开积极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这说明 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 中国致力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动荡不安逐渐取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局势。材料没有反映恐怖主义的内容,故排除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故排除 ;所以应选 C。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中国的作用 荀子 富国载: “故天子朱 衣冕,诸侯玄 衣冕
6、,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材料的含义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这正是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不同等级序列的体现,是分封制的特点,故应选 A; B项主要体现了血缘的关系; C、D项都是在秦朝以后实行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 “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
7、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 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粗糙体制 ”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 “粗糙体制 ”“精致体制 ”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 “粗糙体制 ”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 “粗糙体制 ”和 “精致体制 ”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的比较。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粗糙体制 ”指的是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 “精致体制 ”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两者分属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分析选项, A、 B、 C表述均符合题意。从历史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封建专制逐步走向衰落,而古 希腊的民主政体则对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提
8、供了经验和借鉴,更能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故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认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 认识 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依据所学可知,在君主立宪体制下,英王 “统而不
9、治 ”,但仍是国家的象征,英王所作所为是在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故 A、 D错误;英国议会是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故 C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特点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 起的杰作 ”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故 C符合题意; A项反
10、映的是天主教会兜售 “赎罪券 ”的言论,反映的是教权至上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也与题意不符; D项体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要求不符。所以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 处的初衷应该是( )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进程。依据所学,晚清的时候,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政府派出了大批留学生楚国学习先进技术,故 应是富国强兵;随着中
11、华民国的建立,兴办实业是时代潮流,故民国初期留学热潮目的在于实业救国,所以 应是实业救国;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建设自己的国家是人民的共同呼声,故 建设国家。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 考 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建国初期的建设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 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 1946年政协会议 D北
12、平和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解答此题应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 “如果 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 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可知, “毛泽东此行 ”抗战结束后,应国民党的邀请,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即重庆谈判。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 ”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 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 C有利于世界和平 D有利于多 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13、展。从题干时间 “1971年 ”及内容可知,题目反映的是 20世纪 70 年代欧日崛起对美国所形成的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措施世界格局进一步项多极化趋势发展。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影响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经济侵略。依据所学及表格的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制造业份
14、额要高于西方 ,故排除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后 ,两者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 ,故排除 ;由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制造业所占份额的变化可知 正确 ,而列强的侵略与掠夺又导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异常艰难的根源,故 正确。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原因 1943年 6月 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 “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
15、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刷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经济侵略。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 “1943年 ”及地点 “上海 ”。依据所学,这时的上海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 汪伪政权的统治之下,其所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是为日本的侵华战争服务的。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日本的经济掠夺 北宋首创 “钞盐法 ”,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 “榷货务 ”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
16、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所 学可知,我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实行盐铁的专卖的政策。从材料可知,北宋时实行钞盐法,发售盐引,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抑商政策在宋时有所松动。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 “(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17、:本题主 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从材料可知,明代的时候,松江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出现 “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的局面,说明棉花成为当时松江的主要作物,所以 C符合题意, A、 B、 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的奏折中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
18、口货物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依据所学,早在汉代的时候,丝绸就是中国外贸的主要商 品,清代的时候,朝贡贸易体系依然存在,故含有 、 项的应排除,即排除 B、 C、 D三项;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 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 “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
19、“是力量,陛下。 ”这种 “力量 ”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机的作用。依据所学,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改变了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之后,出现了机器发明和应用的高潮。分析选项, A、C、 D是间接的,都是机器的使用的结果; 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瓦特改良蒸汽机 下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 18世纪 -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 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
20、亡率 C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 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图片反映的是 18世纪 -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出生率较高且稳定,死亡率则迅速下降。联系所学,这一时期正是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进步使民众的生活条件改善,再加上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上述现象。分析选项, C项最为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影响 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 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 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
21、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民国初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从表格的内容来看,民国初年,中国自给和购买的比例各地区明显不同,并且差异很大。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的东部地区,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高于中部地区,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各地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所以应选 D。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下图分别是 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 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自然
22、经济强烈抵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周代的宗法制。根据趋势图的内容及所学可知,18671885 年外国棉布进口值减小,但棉纱进口值在增加,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生产能力在增强。联系所学,这一时期洋务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故出现上述局面,所以应选 B。 A、 C、 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B。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工业的兴起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 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
23、里的 “在此以后 ”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 “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 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反映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这一现象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下表是 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山东 淄博市 第七 中学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