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南许昌市四校高一上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南许昌市四校高一上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南许昌市四校高一上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南许昌市四校高一上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图片并没有涉及 “嫡长子继承制 ”和 “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故排除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题干图片诸侯国受封地区是经济富庶之地,同时,也可以看出,通过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
2、域, 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时人记载: “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 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 ”这实质上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 A盲目排外 B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C反对生活西化 D主张实施平均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意思是,义和团运动的极端的
3、排外情况。比较、分析选项,可知,只有 A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其余 BCD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
4、抗这个潮流 ”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鸦片战争 ”、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不正确,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 C项不正确,属于宣传十月革命的范畴; D项不正确,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主张。只有 C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 “师
5、夷长技以制夷 ” 辛亥革命 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辛亥革命 ”、“管中国人的事 ”等,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相关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
6、料的核心意思,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反帝)、民主(反封建)意识的增强。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 A项表述最为全面和准确,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 “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 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 ”该规定反映出( )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
7、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 ”、 “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直接判断出,这个不平等条约即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性质的组织或活动 ”,这表明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了 “洋人的朝廷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结果,原本
8、没有与清政府签类似条约的英法等列强也 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其依据是( ) A领事裁判权 B军舰巡查贸易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原本没有与清政府签类似条约 ”、“也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根据 “片面最惠国待遇 ”,清政府给予某一列强某项特权后,其他列强照样可以拥有此特权。 A项表述不正确; B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属于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
9、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的侵略 “片面最惠国待遇 ” 民国采访战原名我的中国岁月( 1926-1941),讲述的是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对在华十五年适逢中华民国历经多变的回忆。下列事件,你认为阿班在华十五年的新闻报道有可能覆盖的是( ) 中共一大召开 北伐军收复汉口英租界 九一八事变爆发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 、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1926-1941”、 “在华十五年的新闻报道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中共一大,在 1921年召开,不正确; 中国抗日
10、战争,在 1945年才取得胜利,不正确。而 两项的表述,均符合题干时间段 “1926-1941”,可以作为新闻来报道。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 的教训是( )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没有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D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
11、,本题考查国民党革命失败后的教训 中共革命道路的开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由于是党内合作,主观上,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特别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进入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年)。故,国民大革命失败留给中国共产党最为深刻的教训,就是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及其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 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共产党宣言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无产阶级上升为
12、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提出这样的理想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强烈愿望 B人们不满资产阶级领导的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 C马克思已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领导人 D马克思指明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 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强调阶级斗争,主张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即能够体现出 “为工人运动指明了发展方向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的表述均
13、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意思。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为工人运动指明发展方向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
14、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十月革命 ”、 “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 ”等,本题考查十月革命意义相关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即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开创了俄国现代化的新模式。 ACD三项的表述均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意思。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1959年 3月,台湾当局 “外交部 ”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 时,改称 “红色中国 ”或 “共产党中国 ”为 “中共政权 ”;提到自己时,将 “自由中国 ”改称 “中华民国 ”。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坚持了
15、 “一个中国 ”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 “一国两制 ”的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台湾当局,规定 ”、 “红色中国 ”、“共产党中国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选项,可知: BC两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上世纪 50年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极其紧张的;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一国两制 ”是在 20世纪 80年代初期才提出的。题干材料的核心,即体现 “一个中国 ”的理念。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16、一 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 ”的理念 周恩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 “从 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 “共同基础 ”是( ) 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答 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周恩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 ”、“找共同基础 ”等,本题实际上考查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相关内容 “ 求同存异 ”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
17、存异的方针,亚非国家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有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的历史,都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命运。可知,只有 D项表述准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 动 “求同存异 ” 结合 19722010 年中美关系趋势图,指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充满曲折 C 70年代以后,中美合作是主流 D世纪之交,中美曾断绝外交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图片信息,本题
18、主要考查现代中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C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表述正确;尽管中美关系遭遇了诸多挫折,但中美没有断绝外交关系, 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曲折历程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 1952年开始酝酿,到 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 “和平统一战线政策 ”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 “ 扩大和平中立趋势 ”和 “推广和平中立地带 ”,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
19、 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内容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AC; 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率先为印度和缅甸两国接受;结合所学可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项表述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
20、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共处五项原则 1937年 7月 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 “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 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 ”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 ”、 “ 此为
21、存亡关头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项表述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C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不正确; D项表述本身不正确。题干材料蒋介石的日记,可以看出其当时要积极抗日的心态。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 割占中国领土 清政府巨额赔款 开埠通商 划定使馆界 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相关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2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内容里,均涉及到的只有 “清政府赔款 ”一项,即体现三者的共同点。比较、判断选项,可知, D 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后者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私有制 两者都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
23、潮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相关内容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项表述正确,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项表述正确,资政新篇是在近代中国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两项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实,表述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认识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 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南 许昌市 四校高一 上期 第三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