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
《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06 T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65.020.40备案号:B65DB6106延 安 市 地 方 标 准DB6106/T1722021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fforestation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Northern Shaanxi of the Loess Plateau2021-01-20 发布2021-02-18 实施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目次前言.11 范围.22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术语和定义.23.1 陕北黄土高原.23.2 荒漠化.24 立地划分与作业设计.24.1 立地划分.24.2 作业
2、设计.35 林种选择.36 树种选择.37 造林模式.37.1 灌木纯林和灌木混交林.47.2 乔灌混交林和乔木纯林.58 造林技术.89 林分改良与抚育管理.89.2 乔木林改良.1010 检查验收.1110.1 检查内容和方法.1110.2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1311 档案管理.1511.1 建档要求.1511.2 建档主要内容.15致谢.15DB6106/T1722021前言本规程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的附录致谢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延安市林业局归口管理。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
3、)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吴起县林业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广全白应飞土小宁刘广亮孟水平赵东晓崔江勇齐春雨张彦军史婉丽赵国群梁月雷明军王生军党梓轩万星星高健齐统祥本规程由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本规程首次发布。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白应飞单位: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电话:13636726899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虎头园小区 15 号楼 B 座邮编:716000DB6106/T1722021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地区立地划分、林种选择、树种选择、造林模式、抗旱造林技术、林分改良与抚育管理、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本规范适合于
4、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和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地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4175林木引种GB/T 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The Loess Plateau
5、 in Northern Shaanxi),位于陕西关中“北山”(渭北旱腰带)以北,榆林北界以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 92521.4 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有黄土塬、梁、峁、沟、川,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3.2 荒漠化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
6、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即广义“荒漠化”;本规范所指“荒漠化”是狭义“荒漠化”,主要指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沙化、退化和水土流失。4 立地划分与作业设计4.1 立地划分1DB6106/T1722021根据影响土壤水分条件的大气降水量、地形地貌、土壤、坡向、坡度、坡位等因素,把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为 8 类;为便于 GIS 操作统计运算,立地类型代码分别采用 罗马数字,即:梁峁顶()、阳向缓坡()、阴向缓坡()、阳向陡坡()、阴向陡坡()、阳向极陡坡()、阴向极陡坡()、沟底()(见表 1)。表 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主要立地类型划分代号立地条件类型地貌部位
7、坡度方位范围梁峁顶梁峁顶部35135315阴向极陡坡沟坡353150135沟底沟底和塌积土台154.2 作业设计按照 LY/T 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规定,落实人工植被恢复造林用地面积及位置,立地条件类型;对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尤其是陡坡地进行植被恢复典型设计,其内容应包括:植物品种选择、种植密度、配置方式、混交形式、整地方式、种植方法、抚育措施等。5 林种选择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植被恢复造林一级林种为防护林,二级林种为水土保持林,兼水土保持经济林。按照 GB/T 14175林木引种规定,慎用引种树种。6 树种选择根据区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林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
8、GB/T14175林木引种规定,慎重少量应用耐旱、耐瘠薄、易成活、生长快、耗水少的成功引进的外来优良树种。主要树种有:柠条、沙棘、山桃、长柄扁桃、叉子圆柏、油松、侧柏、山杏、樟子松、刺槐、小叶杨、河北杨、旱柳。灌木种的选择按 SL287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执行。7 造林模式按照 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和造林立地类型划分,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模2DB6106/T1722021式主要包括灌木纯林、灌木混交林、乔灌混交林、乔木纯林以及乔木混交林 5 大类,共计 12 种模式(见表 2)。表 2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典型模式代号立地类型主要造林模式及代号梁峁顶1 沙棘纯林
9、、2 柠条纯林、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4 山桃+柠条混交林、5山桃+沙棘混交林阳向缓坡6 刺槐+柠条混交林、7 侧柏+柠条混交林、8 刺槐+山桃混交林、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阴向缓坡9 油松(樟子松)+沙棘混交林、10 河北杨+沙棘混交林、11 山杏+沙棘混交林、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阳向陡坡4 山桃+柠条混交林阴向陡坡5 山桃+沙棘混交林阳向极陡坡2 柠条纯林阴向极陡坡1 沙棘纯林沟底12 小叶杨(河北杨、旱柳、油松)纯林或混交林7.1 灌木纯林和灌木混交林根据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综合治理区域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人工灌木纯林和灌木混交模式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造林模式,造林密度可分别选择为
10、 1.5 m2.0 m、2.0 m2.0 m 或 2.0 m2.5 m,即每公顷 3333、2500 或 2000 株。7.1.1 沙棘纯林设计树种:沙棘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阴向极陡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株行距 1.5 m2.0 m、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3333、2500 或 2000 穴,每穴 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60 cm40
11、 cm30 cm。7.1.2 柠条纯林设计树种:柠条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阳向极陡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3DB6106/T1722021配置模式:株行距 1.5 m2.0 m、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3333、2500 或 2000 穴,每穴 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60 cm40 cm30 cm。7.1.
12、3 山桃(长柄扁桃)纯林设计树种:山桃(长柄扁桃)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阳向缓坡(立地类型)、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长柄扁桃为 12年生实生苗,苗高 40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每公顷栽植 2500 或 2000 穴,每穴 1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1.4 山桃+柠条混交林设计树种:山桃、柠条,兼少量叉子圆柏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阳向陡坡(立地
13、类型)。苗木规格: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柠条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叉子圆柏 23 年生实生苗或 12 年生扦插苗,苗高 20 cm 以上,根系完整。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配置模式: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山桃与柠条混交比例为 1:1,隔 3 株山桃或柠条栽植 1 株叉子圆柏,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2500 或 2000 穴,每穴 12 株。整地
14、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1.5 山桃+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山桃、沙棘,兼少量叉子圆柏适宜立地:梁峁顶(立地类型)、阴向陡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沙棘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叉子圆柏为 23 年生实生苗或 12 年生扦插苗,苗高 20 cm 以上,根系完整。配置模式: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山桃与沙棘混交比例为 1:1,隔 3 株山桃或柠条栽 1 株叉子圆柏。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
15、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的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2500 或 2000 穴,每穴 12 株。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 乔灌混交林和乔木纯林4DB61/Tx.x2021DB6106/T1722021根据困难立地造林技术,乔木主要栽植在侵蚀沟内,配置模式为不规则块状混交,灌木株行距为 2.0 m2.0 m 或 2.0 m2.5 m,乔木株行距为 2.0 m3.0 m 或 3.0 m3.0 m,灌木每公顷栽植2500 或 2000 株,乔木每公顷栽植 1667 株或 1111 株。乔木纯林或乔木混交林主要适宜水
16、分条件较好的沟底。主要模式如下:7.2.1 刺槐+柠条混交林设计树种:刺槐、柠条适宜立地:阳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刺槐为 1 年生实生苗,根长 20 cm 以上,地径 0.8 cm 以上。柠条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
17、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2 侧柏+柠条混交林设计树种:侧柏、柠条适宜立地:阳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侧柏为 2 年生实生苗,苗高 20 cm 以上,要求容器苗,根系完整;柠条为 12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除了春季、秋冬季造林外,也可在雨季直播造林。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
18、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3 刺槐+山桃混交林设计树种:刺槐、山桃适宜立地:阳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刺槐为 1 年生实生苗,根长 20 cm 以上,地径 0.81.2 cm;山桃为 1 年生裸根苗,地径大于 0.7 cm,主根长度大于 25 cm。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
19、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5DB6106/T17220217.2.4 油松(樟子松)+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油松(樟子松)、沙棘适宜立地: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油松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苗高 20 cm 以上,或选用 2 年生以上的容器苗;沙棘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2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5 河北杨+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河北杨、沙棘适宜立地: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河北杨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或根蘖苗,苗高 80 cm 以上,地径 0.8 cm 以上。沙棘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 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
21、.0 m3.0 m,近自然配置,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6 山杏+沙棘混交林设计树种:山杏、沙棘适宜立地:阴向缓坡(立地类型)。苗木规格:山杏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苗高 25 cm 以上;沙棘为 12 年生实生苗,苗高 45cm 以上,地径 0.5 cm 以上。配置模式:灌木株行距 2.0 m2.0 m 或 2.0 m2.5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乔木株行距2.0 m3.0 m,近自然配置
22、,不规则块状混交,其中乔木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坡面上的侵蚀沟内。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7.2.7 小叶杨(河北杨、旱柳)、油松纯林或混交林设计树种:小叶杨(河北杨、旱柳)、油松。适宜立地:沟底(立地类型)。苗木规格:河北杨(小叶杨)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或根蘖苗,苗高 80 cm 以上,地径 0.8 cm以上;油松为 2 年生以上实生苗,苗高 20 cm 以上,或选用 2 年生以上的容器苗。旱柳可以直接6DB6106/T1722021扦插造林。配置模式:株行距 3.0 m3.0 m,三角形配置。现场栽植时可根据局部地形灵活掌握栽植点配置,采取近
23、自然配置形式,但应保证单位面积栽植树木的数量,每公顷栽植 1111 穴,每穴 1株。上述树种也可混交栽植,混交比为 1:1 或 2:1。整地方式及规格:采用鱼鳞坑整地,标准为 80 cm60 cm40 cm。8 造林技术8.1 苗木按照 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和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全部要求二级以上苗木,并且具备检疫证、检验证和苗木出圃标签。苗源一般限定为治理区本地,本地无相应苗木方可外调。造林所需的苗木应做到随起随栽,确需调运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减少运输途中苗木的损伤和水分的流失,运输到造林地的苗木必须假植,栽植时用水桶(桶底有少量水)分装,随栽随取。栽植前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06 172-2021 陕北黄土高原荒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范 172 2021 陕北 黄土高原 荒漠化 治理 造林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