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章第一节整体的调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
《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章第一节整体的调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章第一节整体的调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整体的调整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771阅读方框内的批评也要讲艺术性 批评也要讲“艺术” 这两篇文章,谈一谈修改稿比原稿好在哪里?明确 (1)开头由具体事例引出,吸引读者。(2)增加了事例分析,增强了说服力。(3)观点分析深刻透彻。2文章的整体调整,包括哪几个层面?明确 3观点的发展常见有哪两种情况?明确 (1)沿原有的思路深化,使所谈的道理更有说服力。(2)对观点的补充和增添。4结合文本中的例文,说说安排文章顺序,结构文章应注意哪些方面?明确 (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服从中心的需要。怎样布局最有利于中心表达,就选择怎样布局。(3)符合文体特点。议论文一般以“提出问题分
2、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布局。而记叙文通常顺序是“发生发展变化结局” 。5阅读“写作实践”中的水 ,看看有何问题,如何修改?明确 问题 修改1.材料安排太“散” ,重点不突出 1.材料安排上可采用水的“构成性质水- 2 -2结构混乱,文章有“首先” ,却没有“其次”3文章说明方法单调,行文不够生动态变化水的用途”顺序来写2可使用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活泼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78技法 1Error!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如果观点不正确或不准确,文章在整体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要写出理由充分、内容深刻的文章来,就必须使观点鲜明。观点的发展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沿原有的思路深化沿着
3、原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挖掘一下问题的原因,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文章中能表达超乎一般人的、带远见性前瞻性的看法,将某种理论使用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表达某种更加完善合理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会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如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立意时可能首先想到“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的问题” ,就会把观点确立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但如果能追讨一下问题的根源,把观点发展为“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人类把本属于这个地球所有生命的环境当成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资源” 。如果能分析到这一点,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文章会深刻很多。总之对观点的深化,(1)可以在原有观点成立的基础上
4、,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可以揭示事物的根源,可以对具体而典型的生活现象进行抽象,可以由原作文中个别事物扩展到一般事物,从而深化文章的观点。(3)还可以运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事到理,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思考事物本身的意义,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这样,文章的观点就得到了发展,内容也就变得更充实。如下文河北考生作文片段:与坚强为伴河北考生一转眼,快高中毕业了,我们的心被高兴和喜悦占据,同时,也充满了对同窗依依不舍的留恋。是什么,让我们从高一一直走到高三?是什么,让老师的话语充满了让人奋进的动力?是“坚强” 。“山羊过独木桥”这个比赛项目富有哲理。双方队员两两
5、对决,走上仅容一人通过的独木桥,相向而行。双方于桥上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在和对方较量的过程中,如果坚持不住,就可能被对方打败。过独木桥如此,生活亦如此。升上高中后,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充满了竞争,高三模拟考试更是对我们的挑战,同学们- 3 -之间谁也不愿意向谁屈服,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凭着坚定的决心,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因为坚强,我们有了奋战高考的勇气;因为坚强,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评析:该考生并没有透彻地理解材料,立意脱离了材料体现的“规则” “合作” “双赢”等主旨,想当然地以“坚强”为题,造成了审题上的失误。本文是议论文。议论文是讲究说理的,开篇应鲜明地提
6、出中心论点,本文的开头却联系了自己的高中生活,给人的感觉是缺乏议论文的严谨性,也让本文有了文体不明的嫌疑。虽然概括了原材料,有“对决” “过独木桥” “像山羊抵角一样”等词语,但作者并没有顺着材料的思路走,仍扣着“坚强”行文。(二)对观点的补充和增添事物是多侧面的,写作时,我们可能只关注了事物的一个侧面,导致观点不深刻。修改时,可以在原作观点的基础上,再辅以多角度分析或辩证分析,站在不同立场,用不同角度来分析,这样,会让思考更全面,观点也会变得更深刻。请看下面的例子:原稿 修改稿举手之劳无须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须多大的成本,简简单单,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做好,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意料不到的好效果
7、。在现实生活中,坐公交给特需的人让座,看到老人跌倒顺手把其扶起来,公共场所顺手关灯、关闭水龙头等并不少见。举手之劳有的是一种传统习惯,有的则是要细心观察,举手之劳看似简单,但却反映出一种内心的美德。曾看过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是呀,生命如火柴擦出的火苗,很快就熄灭了,而美德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会流传至每个地方,每个人的心中,会越传越远。举手之劳无须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须多大的成本,简简单单,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做好,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意料不到的好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坐公交给特需的人让座,看到老人跌倒顺手把其扶起来,公共场所顺手关灯、关闭水龙头等并不
8、少见。举手之劳有的是一种传统习惯,有的则是要细心观察,举手之劳看似简单,但却反映出一种内心的美德。与惊天动地的奇迹相比,举手之劳微不足道,但由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精神。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一个人要成功,不仅要干大事,还要从小事做起,不仅要做好分内的事,而且还得做好分外的事。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意细节的人,才能全心投入,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习惯举手之劳的人,才是胸怀宽大,能替他人着想,把他人放在心上的人。社会需要温暖,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都来点举手之劳,社会将更美好。评析:原稿从举手之劳的代价说起,指出举手之劳是一种美德,并对这种美德做出了高度的赞美。但由于作者并没
9、有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也没有多角度地对其进行阐述,文章的- 4 -内容显得较为肤浅。修改稿首先将举手之劳与惊天动地的奇迹对比,说明举手之劳有时虽微不足道,但却从中见精神。接着作者引用古人的言语,阐述细节的重要性。最后作者从人和社会的角度对细节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修改稿由浅入深地对举手之劳的精神实质做出探究,多角度地对“举手之劳是一种美德”这一观点做出了论证,论说有力,观点鲜明而又有深度。技法 2Error!文章的内容是为表达某一个主题思想服务的。有些文章材料不够充实,情节不够完整,无法充分地表现主旨;而有些文章刻意追求内容“丰富” ,不去考虑中心主题,结果罗列的材料游离于主旨之外,过犹不及。1增
10、有的文章给人的感觉很孤单。 “孤”是单薄,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只会“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章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写作时切忌反复讲空洞的道理,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文体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丰富的事例证明或阐述自己的思想或观点,这样文章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删当然有的文章材料固然丰富,但材料“堆砌” ,显得重复啰唆,有的材料还不能证明中心,这时要删繁就简。删繁就简时要注意:(1)删去内容重复的;(2)删去空洞的议论和抒情;(3)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这样,才会使文章紧凑,情节集中,论证合理,主旨才会更明确。失误
11、例文 升格文段守住心灵的宁静,让尘埃落定;守住心灵的宁静,让污秽远离;守住心灵的宁静,学会在心灵的田野上放牧;守住心灵的宁静,学会在污浊的社会中纯洁;让心灵的阴霾走出峡谷,给心儿一个放飞的空间守住心灵的宁静,让尘埃落定,体味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守住心灵的宁静,让污秽远离,学习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高洁;守住心灵的宁静,学会在心灵的田野上放牧,享受王维“人闲桂花落”的诗意;守住心灵的宁静,让心灵的阴霾走出峡谷,给心儿一个放飞的空间原文段有凑字数的嫌疑,而且显得空洞无物,没有选取典型新颖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创新意识,缺少打动读者的“动情点”升格文段删掉冗长赘余的句子,添加生动可感的事例,使
12、理性分析更加深入- 5 -技法 3Error!顺序的调整是指修改文章时,对结构松散、段落关系不明的部分需要调整内容安排的顺序,调整段落结构。从内容上看,调整段落的顺序包括整体布局、线索设置、层次安排、段落划分以及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内容的调整。写文章要合理安排顺序,结构和思路要让读者清楚明白。安排文章顺序,应符合以下原则: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与事物的发展有时是一致的,这时可从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果来安排结构;有时却并不一致,则可从印象最深处着手。文章结构的选择要利于读者的认识。2服从中心的需要怎样布局最有利于中心的表达,就选择怎样的布局。如果结构影响了中心,就要合理调整。3
13、符合文体特点文章体裁不同,结构原则也不同。记叙文的顺序要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议论文的顺序要合乎逻辑,不要前言不搭后语。- 6 -示例一 调整记叙文的顺序失误例文专家诊断升格作文拐角处的眼神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 “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地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 “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 ”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
14、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1.内容稍显单薄,未能体现出父爱的深沉、厚重。2文中缺少一些照应,如文中“我”在拐角处看到老爸的身影后为什么会有一种十拐角处的眼神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几分钟
15、前,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 “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很自觉地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我是父母的宠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居然冷漠地抛下了我。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血肉模糊的膝盖,一阵凉风吹过,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 “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 ”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
16、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飞快骑走的老爸其实并没有骑出多远,在离我不远的某个角落,他用他的眼神守护着我,就因为老- 7 -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 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我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
17、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一肚子的气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 ”“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3自己对父亲的看法由埋怨到理解的转变稍显突兀。爸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似乎立刻明白了先前老爸那句话中的另一层意义,明白了他那一份深藏的爱。我也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
18、,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那眼神牵起了一串往事。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游泳,老爸把连狗刨都没练熟的我往深水区一扔,任由我“自生自灭” ,当我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眼神,充满希望和关爱地追随着我。当他把我从水中拖出来时,他又是帮我捶背又是哄我说为我买好吃的。我当时只知道害怕地哭,然后是傻傻地笑,现在想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推开大门,我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两个棕色小瓶一瓶是双氧水,一瓶是紫药水。书房里,只看到老爸一个背影他正在看报。他的肩膀似乎是动
19、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起来:“自己擦药吧。 ”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肚子的气也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 ”“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升格启示文章开头设置悬念,由父亲在拐角处的独特眼神来引出一段父子之情,使读者看了开头就产生一种期待。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能更好地表现“我”的不满。交代老爸“特别”的行动及其所蕴含的感情,同时写出“我”的感情变化,使文章产生波澜。- 8 -在文中穿插了一件凸现父爱的童年往事,对表现父爱起到补充烘托作用。结尾情节突转,用父亲为“我”准备疗伤药品的细节来凸现父爱
20、,使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强化了父爱的深沉和浓烈。示例二 调整议论文的顺序失误例文专家诊断升格作文没有“精神”的文化中国的写字要求人和字统一,字就是人性格的反映。(开篇语言要特别重视提炼、修饰,要有表现力;这里的语言啰唆,不简练。)真正的优秀作品无一例外是作者把自己的精神融入作品之中。郑板桥的字之所以单个看歪歪斜斜,放在一起就别有韵味,正是由于这歪斜的字就是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的写照。(上下文缺过渡,内容从郑板桥的事例跳到普遍的道理,两者之间应该有语言进行过渡衔接,否则给人突兀的感觉。)在没有“精神”的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把大学教育等同于提供向上流动的凭证,把舆论的力量等同于
21、社会的威压。在我看来,没有“精神”的文化其典型代表有二:一是作家当明星,二是上海的精神。(对没有“精神”的文化的典型代表归纳概括不准确。)百家讲坛使得一大批学者走向大众,催生了一大批文化“快女”和“超男” 。姑且不论这些学者的言论有多少是拾人牙慧的,仅当越来越多的明星学者出书、宣传、造势,掀起一阵又一阵喧嚣时,我不禁大声呼唤,(“大声呼唤”的描写言过其实,显得不真实,情感虚假。)这样的文化运动背后有什么高尚的精神内涵吗?本文作者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个别句子、字词粗心大意,欠缺推敲。文章整体的层次感、逻辑性有待加强,有些地方的内容需要进行过渡处理,加上过没有“精神”的文化
22、中国的优秀书画作品追求人画合一,字如其人。真正的优秀作品无一例外是作者把自己的精神融入作品之中。郑板桥的字之所以单个看歪歪斜斜,放在一起就别有韵味,正是由于这歪斜的字就是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写照。推而广之,缺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内涵的流行文化,其生命力是不长久的。在没有“精神”的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把大学教育等同于提供向上流动的凭证,把舆论的力量等同于社会的威压。在我看来,没有“精神”的文化其典型代表有二:一是学者的明星化,二是上海的“海派精神” 。百家讲坛使得一大批学者走向大众,催生了一大批文化“快女”和“超男” 。姑且不论这些学者的言论有多少是拾人牙慧的,仅当越来越多的明星学者出书
23、、宣传、造势,掀起一阵又一阵喧嚣时,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文化运动背后有什么高尚的精神内涵吗?这样的轰轰烈烈只是让原本稀少的甘坐学术冷板凳的人愈加寥落。这是没有“精神”的文化。“海派文化”究竟是什么?我想没人- 9 -这样的轰轰烈烈只是让原本稀少的甘坐学术冷板凳的人愈加寥落。这是没有“精神”的文化。“海派文化”究竟是什么?我想没人说得清。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也是“海派”的。“海派文化”的要素是包容性,但无限制的包容最后只会让城市精神成为一个大杂烩。在确立城市精神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的当下, “海派文化”也是没有“精神”的文化,何况因其模糊的定义而近于文化虚无主义。(“何况”一词这里使用不当,应该改为“甚至
24、” “而且”等表示递进的关联词。)文化虚无主义是没有“精神”的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典型代表是鲁迅笔下的阿Q,其典型言论是宋祖德之流的“我是流氓我怕谁”!没有“精神”的文化也是这样: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太难找,披着文化的外衣就很好!如今,当诸如“文化自觉” “精神家园”“灵魂”之类的词在大小报刊上随处可见时,我们需要警惕,这又是一种没有“精神”的文化在自掘坟墓,我们需要把它拉出来!一个不断崛起的中国需要坚实的文化根基,而不是没有“精神”的文化。回首 90 年前的五四运动,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勇于行动,而非空喊口号的精神。(上面的内容是从历史回到现实,逻辑应该是“历史现实” ,而上面的内容层次混乱,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第四 第一节 整体 调整 讲义 新人 选修 文章 写作 修改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