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0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
《广东省珠海市2010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2010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广东省珠海市 2010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其他 补写处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6分)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论语)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苏轼赤壁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旁宫赋) 答案:(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每错、漏一字则该句不得分。本题总分 6分。) 翻译和断句。(
2、10分) ( 1)用 “/”给下列文段断句。( 3分)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7分)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答案:( 1)断句 潘仁 /贼也 /志残杀 /然每谏辄止 /为其长史 /故无愧 /陛下功成 /厚自伐 /臣言如持水内石 /敢久为尚书乎 (共需断 9处,每断错 3处扣一分。当断不断 和不当断断了均算错。) ( 2)翻译 太子天资如平常人,如果能得到贤能的人辅佐就能从善,如果得到不正派的人诱导就会向恶,哪里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 ( “中人 ”
3、、 “而 ”“特 ”各 1分,句意通顺 1分,本句共 4分。) 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 “陈 ”“毅然 ”“夺 ”各 1分。本句共 3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讣告 /朴素灾难 /困难伺候 /侍候 B薄弱 /停泊处所 /发怵角逐 /诡谲 C宿敌 /夙愿悭吝 /纤细磊落 /擂鼓 D懈怠 /械斗帷幕 /纬度吊 唁 /谚语 答案: A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19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 “中国热 ”。 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 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 伏
4、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 “还只是一群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 ”。 回顾历史,可受启发。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从目前情况看,南勇等足协官员将可能以国家公务人员受贿罪被提起公诉,他们将面临最高到死刑的刑罚,其中南勇将成为假球案件中判决最重的人。 B首届珠澳文化论坛提出了 “珠澳中西文化走廊 ”这一重要概念。专家表示,这个概念应该作为珠海整合、发掘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抓手。 C前来看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报业房展已不仅仅是一个楼盘展示,更是市民以及业界获得信息、了解地产市场走向和动态的重要渠道。 D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和地区馆
5、,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 “斗拱 ”型,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作 “东方之冠 ”。 答案: D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五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类似的惨案一发再发,实在令人心痛无比。人们对凶手深恶痛绝之余,不禁会深思:是什么使得残暴的凶手孤注一掷向着豆蔻年华的孩子痛下毒手?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A耸人听闻 B深恶痛绝 C孤注一掷 D豆蔻年华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最震撼心灵的还是都江堰 赵新芳 我有幸走进川蜀之地,最震撼心灵的还是都江堰 ! 与之相比,三星堆虽神奇,但却是那样地令
6、人费解;峨嵋虽秀,但总笼罩在茫茫云雾中,且显得那样的吝啬;武侯祠虽圣,却难免带些战争文化色彩;就是堪称 “世界第一 ”的乐山大佛,虽大气、庄严,也过于玄妙、虚幻 !只有集物质与精神、人文与自然于一体的都江堰,才称得上是人类杰作,旷世亘古 ! 一 我看到的都江堰是建立在岷江上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从现在的视角,单就这项水利工程而言也不能称其为 “大 ”,它主要由宝瓶口、飞沙堰、鱼嘴三部分组成。之所以又称其为 “大 ”,主要在于它修凿于 2260年前的 “刀耕火种 ”年代;在于它一直延续 2260年而永不衰败,这与早已荒废的世界同时水利工程如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 ”相比,
7、更彰显出它的恒久性。自从有了都江堰,才有了蜀中盆地的自流灌溉,才有了成都平原上驯服的岷江,才有了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 ”,才有了蜀人生生不息乃至近代对中华民族上亿人口的贡献。 二 千年都江堰,时时刻刻都在毫不吝啬地向人们展示着她的 “科学巨人 ”风 ,而这个 “科学巨人 ”的内涵就是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就是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 鸟瞰都江堰全景,就不难发现,整个工程的选 址竟是那样巧妙、科学。都江堰虽没有巍巍大坝,但其作用却胜似任何大坝;都江堰的工程虽然显得散落不齐整,但其内应力却十分巨大而统一。其人势、地势、山势、水势浑然天成,其“疏、堵、合、
8、制 ”无不相得益彰。由此可见当年那个 “总设计师 ”、 “总工头 ” 李冰是多么详实地掌握了一手资料,又是多么地聪颖和智慧。我不禁联想到近现代的一些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 “人定胜天 ”思想的指导下,采用高筑坝 “堵 ”的方式建设的,往往完工不久就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如三门峡水利工程,短短几十年就丧失大多功能。还有我们祖国山河上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 水库,究竟利也、弊也 更须拭目以待。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虽然现代化程度、科技含量很高,效益也巨大,但其投入产出之比,和古老的都江堰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是有待观察,真希望它能经得起百年乃至千年的考验 ! 三 都江堰从远古走来,一
9、路高歌,一路风尘。 在都江堰建成使用近 400年时,中国的本土教派一一道教在其相望的青城山悄然诞生了,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应该说是青城山孕育了道教,而都江堰又丰富了道教内涵,或者说是道教的一个具体实践,道家所崇尚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和 “自然、生命、和谐、 发展 ”的宗旨,难道在都江堰体现的还不够淋漓尽致吗 由都江堰派生、引申出来的 “实事求是 ”“崇尚科学 ”“尊重规律 ”的文化,也和其分流出的江水一样无时不在滋润着川蜀大地,哺育着一代代儿女,同时也造就着无数个英雄。 站在一个个历代 “堰功 ”塑像前,如:丁宝祯、诸葛亮等,我不禁思索着:创造都江堰者李冰也,而光大都江堰者,乃历代 “
10、堰功 ”也。都江堰由最初的 “灌溉三郡 ”数万亩良田到今天的数千万亩,都是一代代官吏带领川蜀人民通过 “岁修 ”逐步完善发展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都江堰不论和平还是战乱,不论什么朝代、什么制度,从来都 是 “官办 ”。从没有人敢据为己有,这就促使着历代地方各级官员要不断地 “勤政 ”“施政 ”。纵观川蜀历史,就不难发现这里仅在唐末宋初发生过一次农民起义。而且还主要是外部因素引起的,这不能说不与当地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有关系。 在即将收笔之时,我情不自禁地站起身 向都江堰的缔造者李冰先人深鞠躬 ! 向都江堰的历代 “堰功 ”们深鞠躬 ! 向千百年来修建、完善都江堰的川蜀人民深鞠躬 ! (散文百家
11、2007年 12期,有删减)【小题 1】作者对都江堰推崇备至:“只有集物质与精神、人文与自然于一体的都江堰,才称得上是人类杰作,旷 世亘古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都江堰有哪些精神、人文的内涵。( 5分) 【小题 2】本文第 2段突出运用了一组对比,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组对比分别突出了都江堰怎样的特点,并说明其在文的作用。( 4分) 【小题 3】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千年都江堰给人类的启示。( 6分) 答案: 【小题 1】 都江堰体现着崇尚科学、尊重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意蕴。 丰富了道教内涵,体现了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 和 “自然、生命、和谐、发展 ”的思想。 都江堰以其深厚
12、的文化底蕴哺育着一代代儿女,造就着无数英雄。 都江堰促使历代地方官员不断地 “勤政 ”“施政 ”,这使当地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答对一点给 1分,答出 4点得 5分。)【小题 2】 与令人费解的神奇玄妙的三星堆、乐山大佛相比,都江堰显示了清晰了然的极强的科学性。与吝啬的峨嵋相比,都江堰是慷慨的,无时不在滋润着川蜀大地。与带有战争文化色彩的武侯祠相比,都江堰促成的是社会的缓和,带来的和平深厚的文化。(共 3 分,每点 1分) 这组对比从不同方面突出了都江堰特点,激发读者对都江堰的探究兴趣,同时也自然引起下文对都江堰多方面的描述和说明。( 1分) 【小题 3】都江堰已存在了两 千多年,而没有象世界
13、其他同时的水利工程那样衰败荒废,这正是这项伟大工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应自然的结果。这深刻启示着我们,人类只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而不能征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 “征服 ”,只能受到自然的惩罚。例如长江沿岸的许多化工厂肆意向长江排放污水,已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一些地方搞 “大树进城 ”工程,结果成活率极低;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最大的幸福。(启示 2分,结合文本 2分,联系现实 2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地震预报纳入法律 群
14、测群防停止 不可测论成思路 “如果获得中国地震局哪怕有限的支持,玉树地震完全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 ”4 月 27日上午,在 北京 “全国灾害预测方法研讨会 ”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顾问陈一文的一席话得到了与会 50多位专家几乎一致的认可。 此次地震局遭遇质疑始于 4月 14日。 和汶川地震一样,震前地震局没有给出任何预警。地震发生后,青海地震局预报部门成立应急预案,对地震的下一步趋势进行研判和会商,正在会商期间,7 1级强震发生。 随 着地震伤亡人数的扩大,网民们对地震局的质疑开始升级。从其基本的职能步步深入到其财政预算的使用。 这不是地震局第一次遭遇质疑。两年前的汶川地震后,网友在伤痛、震
15、惊之余不无疑惑,质疑、指责地震局的声音甚嚣尘上,不少网友认为是地震局玩忽职守,忽视了震前预兆,甚至怀疑地震局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有意不发出预报。 曾经的地震局被寄予过厚望,周总理曾亲切嘱托: “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 1953年 11月,新中国决定成立 “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 ”。 1966年,邢台地震后,周总理提出了 “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 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 ”的群测群防的地震方针。这一方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地震预防的主导思想。 1970年,周恩来委托李四光担任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 1971年 8月,国家地震局正式成立。 1998年,国
16、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据介绍,地震局曾经准确预报过 20多次地震,尤其是 1975年的海城地震。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地震局的工作思路和我国地震预报制度,逐渐发生了改变。 1997年,防震减灾法发布,其中明确规定,地震预报信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群测群防的政策基本停止。 2006年 7月,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发表文章称,地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难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陈一文认为, “正是这篇文章的发表,为地震不可测论调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了地震局工作日后的指导思想。 ” “地震是可测的。 1975年海城地震,测出来了,也报出来了;唐
17、山地震时汪成民创造的 青龙奇迹 ,联合国授的奖,能否认吗?还有汶川地震前,耿庆国也提前报给了地震局;汶川地震,钱复业对时间、震级都做了准确的预报,只是定不了地点,但也汇报给地震局了。 ”中国科学院工程质量地质 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李世辉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显得很激动。 “地震局彻底西化,这地震不可测的深层次问题。 ”地震预测专家任振球这样认为。 地震局预测专家汪成民也认为,我国的地震预测成绩是辉煌的,曾经是高于世界水平的,现在反过来,要跟国外学,这很不正常。 据陈一文介绍,地震局体系内形成了这样一种状态, “无论出现多大的地震灾害,死了多少人,跟地震局都没有关系,因为地震不可预测。 ” 陈
18、一文进而透露,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与 “地震预报 ”直接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 “地震预测 ”研究项目、经费支持、现有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的维 护、更新与支持,全部被认为是以后某世纪应当给予认真考虑的,而不是当代应当给予认真考虑的工作。 “而且在地震局系统内所有坚持搞地震预测的人,等于被边缘化了。 ” 地震预警汇报流程也被一些网友认为并不科学。据介绍,地震局系统现在的预测流程是,由设在全国各地的地震监测台站,将监测的数据统一报到省一级地震局,省一级地震局研究后,根据情况,确定不同级别,然后送国家地震局,在国家地震局台网中心会商后,再送到地震预报预测中心,地震预报预测中心组织会商后,然后上报中央。 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珠海市 2010 年高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