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0届高三三模(语文).doc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0届高三三模(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10届高三三模(语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10届高三三模(语文)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6分) 曾子曰: “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断句和翻译。( 10分) ( 1)用 “/”为下面文段断句。( 4分) 孟子曰: “是恶足以为大
2、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 (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3分)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3分) 答案:( 1)孟子曰: “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正道 /得 志则与民由之 /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 是之谓大丈夫 ”( 4分,错一处扣 1分,扣完为止) ( 2) 为您考虑,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修好而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 3分, “阴
3、” 1分, “阳 ”1分,句子大意 1分) 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 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3分, “因 ”1分, “亡地于秦,取偿于齐 ”介词 结构 1分,句子大意 1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媲美 /包庇回溯 /塑料 花圈 /圈养大阪 /皈依 B感喟 /慰藉盘桓 /城垣模样 /模仿悲恸 /恫吓 C纨绔 /跨越市侩 /污秽强迫 /倔强粳米 /菁华 D痉挛 /靓妆噱头 /戏谑开拓 /拓本档案 /当铺 答案: B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句是 好的风
4、气所至 ,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坏的风气所至 ,如污泥浊水 ,不堪收拾。 风气这东西 ,看不见 ,摸不着 ,对社会而言 ,风气一旦形成 ,会产生正面效应 ,也会出现负面效果。 一般来说 ,良好的风气、向上的风气、循循善诱使人心理健康的风气、洁净自好懂得礼义廉耻的风气 ,都是腿短的 ,很难推广 ,更难实行。 于是 ,成为潮流 ,便是不胫而走的消极现象 ;成为时尚 ,便是祸祟社会的歪风邪气。 相反 ,若是庸俗的风气、浮躁的风气、低级趣味的风气 ,甚至是哗众取宠、无知泛滥的风气 ,只要蛊惑起来 ,煽动起来 ,前面有人带头 ,有人鼓噪 ,后边就会有人起哄架秧 ,有人推波助澜。 A B C D 答案
5、: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B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 8年组织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决定自 2009年 8月 12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C当我们谴责 “戒网 ”机构的暴虐、反思教育制度的缺失时,当务之急是尽快规范 “网瘾 ”的界定标准,加强对 “戒网 ”市场的统一监管。 D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 2亿元,用于 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
6、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答案: C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0年 5月 1日至 8月 3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市举行。经过各国工人三年来紧锣密鼓地施工,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建筑已经拔地而起。英国的 “蒲公英 ”、日本的 “紫蚕宝宝 ”、西班牙的 “藤条篮子 ”设计都极具创意,让人叹为观止。主办机构预计,整个世博会期间,将吸引世界各地 700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为了庆祝世博会的开幕,上海市政府决定,全市放假五天,并为每户派发一张世博会的门票。听到这个好消息,上海市民纷纷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A紧锣密鼓 B美轮美奂 C叹为观止 D弹冠相庆 答
7、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失去四肢的游泳者 毕淑敏 一位外国女孩,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举行残疾人运动会,报名的时候,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腿的人,说他要参加游泳比赛。登记小姐很小心地问他在水里将怎样游,失去双腿的人说他会用双手游泳。 之后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臂的人,也要报名参加游泳比赛, 小姐问他将如何游,失却双臂的人说他会用双腿游泳。 小姐刚给他们登记完了,又来了一个既没有双腿也没有双臂,整个失却了四肢的人,也要报名参加游泳比赛。小姐竭力镇静自己,小声问他将怎样游泳,那人笑嘻嘻地答道:我将用耳朵游泳。他失却四肢的躯体好似圆滚滚的梭。由于长久的努力,他的耳朵大而强健,能十分灵活地
8、扑动向前。下水试游,他如同一枚鱼雷出膛,速度比常人还快。于是,知道底细的人们暗暗传说,一个伟大的世界纪录即将诞生。 正式比赛那一天,人山人海。当失去四肢的人出现在跳台的时候,简直山呼海啸。发令枪响了,运动员嘭嘭入水。 一道道白箭推进,浪花迸溅,竟令人一时看不清英雄的所在。比赛的结果出来了,冠军是失却双腿的人,亚军是 英雄呢?英雄在哪里。真奇怪,大家分明看到失却四肢的游泳者,跳进水里了啊!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寻找,终于在起点附近摸到了英雄。他沉入水底,已经淹死了。在他的头上,戴着一顶鲜艳的游泳帽,遮住了耳朵。那是根据泳场规则,在比赛前由一位美丽的姑娘给他戴上的。 我把这个故事转述给不同的人听。听完
9、的反应,形形色色。 有人说,那是一个阴谋。可能是哪个想夺冠军的人出的损招 扼杀了别人才能保住自己。 有人说,那个来送泳帽的人 ,如果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就好了。泳者就不会神魂颠倒。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忘记了他的耳朵的功能,他也会保持清醒,拒绝戴那顶美丽的帽子。 有人说,既然没了手和脚,就该守本分,游什么泳呢?要知道水火无情,孤注一掷的时候,风险随时会将你吞没。 有人说,为什么要有这么混账的规则,游泳帽有什么作用?各行各业都有这种教条的规矩,不知害了多少人才,重重陋习何时才会终结? 我把这些议论告诉了当初给我讲故事的外国女孩。她说,干嘛都这么负面?这是一个笑话啊,虽然有一点深沉。当我们没有脚的时候,
10、我们可以用手奋斗。当我们手和脚都没有的 时候可以用耳朵奋斗。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依然有失败甚至完全毁灭的可能。很多英雄,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之后,并没有得到最后的成功。 凶手正是自己的耳朵 那值得骄傲的本领! (选自重庆晚报副刊频道专栏 2009年 10月 08日第 12版) 【小题 1】请你谈谈这篇微型小说题目的特色和作用。( 4分) 【小题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划线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5分) 【小题 3】小说中 “一位漂亮的女孩子 ”送来了 “美丽的游泳帽 ”,这一情节颇出人意料,对这一情节的设置,你是怎么看的?( 6分) 答案: 【小题 1】这 篇小说的题目点出了主要人
11、物的形象特点( 1分)。有吸引读者( 1 分),制造悬念( 1 分),增加阅读兴趣的作用。 “失去四肢 ”怎么能游泳呢?是不是讲述这位游泳者的成攻经验?他(她)是怎么游的?结果如何?读者想知下文,当然就要往下读了。在读的过程中也就很自然地对文章的主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1分)。 【小题 2】一位即将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的残疾游泳高手,满怀雄心却沉入水底。这应归咎于谁呢?罪魁祸首是他自己! 是那两只使他得意忘形的耳朵杀死了他( 1分)。众人的鲜花和掌声让他迷失了方向,他的骄傲自负麻醉了他的大脑,失去了冷静( 1分)。 作者以此句收束全文,匠心独运,发人深思( 1分),彰显了主题:骄傲会让我们离成功越
12、来越远,骄傲会使我们前功尽弃。( 1分)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头脑清醒,戒骄戒躁,尤其是面对赞美和鲜花的时候,我们更要站住脚跟,顶住诱惑。时刻警惕自己,别让自己骄傲的本领成为杀死自己的凶手。( 1分) 【小题 3】此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分)。按游泳比赛规则,选手要戴泳帽,这是情理之中的( 1分);选手戴着游泳帽,遮住了耳朵,最后沉入水底淹死,这又是意料之外的( 1分)。有了 “戴游泳帽 ”这一情节,故事的发展就有了波 澜( 1分),主题的提炼也就顺理成章了( 1分)。另外,情节的偶然性,有利于增加小说的可读性,起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1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13、【小题 3】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 “皇家大学 ”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 “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 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 )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
14、己的名声有碍 ”,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 “教育救国 ”的理念,是 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 12月 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 1月 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 “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 1月 4日到北大上任, 1月 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当时的北大,被重新分为文、
15、理、法三科,下面 再分系;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 “亲顾茅庐 ”。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 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 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
16、“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 “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 ”,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 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
17、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 “五四运动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 “五四运动 ”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 “五四运动 ”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 1919年 5月 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5月 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 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 “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 ”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 “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 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
18、下,被捕学生于 5月 7 日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 5月 8 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选自新闻周刊,有删 改 ) 【小题 1】蔡元培任校长前北大是什么样的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造北大,从而 “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 ”? (5分 ) 【小题 2】同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 【小题 3】毛泽东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广州市 越秀 2010 届高三三模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