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专版)2018_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02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doc
《(新高考专版)2018_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02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专版)2018_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02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2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1.人口迁移(1)影响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概念: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需满足三个条件:居住地的变化;改变居住地 达一定时间(通常 1 年以上) ;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边界。例如:背井离乡的卢旺达难民属于人口迁移;我国的民工潮不属于人口迁移。(3)人口迁移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从迁移方向上看,有许多类型,如
2、城市到乡村、乡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乡村到乡村等等。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乡村到城市。(4)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原因、意义等)阶段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19 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旧大陆(亚、欧、非) 新大陆(美洲、大洋洲)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开发、新航线开辟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 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落后地区(亚、非、拉)发达地区(西欧、北美、 、西亚、北非)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5)我国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举例)阶段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古代 农业经济的脆
3、弱、频繁的战争、自然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2灾害新中国成立至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的政策 自发迁移 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平困地区-发达地区(6)美国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举例)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方向第 1 次 19 世纪 中期 南北战争 东部到西部第 2 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到城市第 3 次 20 世纪 20 年代至 60 年代 农业危机和自
4、然灾害 南部到北部、西部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东北部老工业区到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第 4 次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老工业区的重建和改善新工业区到老工业区;乡村到城市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如美国老年人退休后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土壤,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水源,如我国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矿产,如我国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如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交通,如现代人口迁移远大于过去;通信;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布局,如山下水库建设时,库区百万居民迁出。社会因素:政策,如我国文革时期知识青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专版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专题 02 人口 空间 变化 同步 有效 作业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