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邵武七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福建省邵武七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邵武七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邵武七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 钱穆
2、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 唐代诸多新兴的庶族士人在讲到自己出身时往往上溯到久远的世系。例如,李白自称出自陇右李氏,韩愈则声称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韩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也都去汉魏世家中寻亲认祖。这表明当时( )A.科举制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B.儒家思想注重慎终追远C.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主要方式D.士族政治仍有较大影响- 2 -5. 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
3、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7.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8. “眼珠子,鼻孔子,
4、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3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的日知录C.李贽的续焚书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10.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11.李贽和鲁
5、迅的最主要相同点是( )A.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B.抨击儒家伦理道德C.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2.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13.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14.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
6、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B.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4 -C.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15. 四位同学在合作探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过程中,各自选定了一个子课题。你认为下列哪些子课题较适宜( )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火药荡平欧洲封
7、建城堡的致命锐器印刷术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拓展A. B. C. D.16.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7.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1
8、8.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理论 B.重实用 C.重民众 D.重实验19. 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 5 -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C.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
9、出D.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20.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21. 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维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农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印证
10、“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D.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惰性对改革的影响22.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 )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B.“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C.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D.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 6 -23.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
11、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24. 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带着这种“亟变”,当时有识之士寻找民族出路主要着眼于( )A.以维新改良来实现渐进式发展B.用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C.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25.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为思想界的共识。所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19 世纪 4050 年代 B.19 世纪 6070 年代C.19 世纪末 D.20 世纪初26.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
12、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A.进行维新变法 B.发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 D.掀起新文化运动27. 1929 年 5 月 4 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28. 1920 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作为个例可以反映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B.着重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7 -C.使青年学生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D.打倒了传统的权威,形成
13、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9.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30.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
14、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二、材料题(40 分)3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
15、8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 分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总结该思想家主要思想观点 4 分,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 4 分。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4分。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2 分。这反映了怎样的时
16、代特征 4 分?32.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审视西方的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救国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 1826 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李剑农近代中国史材
17、料三 1916 年 2 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白寿彝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 9 -变化的主要原因 2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 2 分及其成因 4 分。3.材料三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 1 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9 分?- 10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兴办私学的影响。春
18、秋时期,随着原有制度的破坏,出现了兴办私学的现象,教育对象主要为士农工商各阶层,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出现了教育的下移,即打破了原来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所以,A 项符合题干要求。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反映了“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 B。A 是荀子思想,C 是墨子思想,D 是韩非子思想,排除。【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要视人之父若其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邵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