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九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宜春九中(外国语学校)2020 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 分)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沈壮海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这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促成的。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是一个现实课题。中华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曾长期饮誉潮头。然而,近代以来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但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要引导我
2、们的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随着我们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不断恢复、增强。这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就是要引导这种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等非理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进。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强。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与之相
3、应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本质所在。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但是,这种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我们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过,现实中不同文化猛烈激荡,如果我们迎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人文化责任的逃避。当代中华民族,不能做望“洋”、望“古”兴叹者,而要有承于古、强于今的雄心和作为。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上的自我迷恋、自我封
4、闭,它既要体现在对自我文化的确信,也内含着开放包容的气度。既要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作出具有中华民族主体性原创性的文化开拓,又要注重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吸纳镜鉴。- 2 -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自觉追求。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重要前提是普遍性地增进、提升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认知、理解,进而走向认同与确信,增强传承好、发展好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增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概言之,文化自信立基于文化自知之上,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之“知”,对近代以来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之“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文化之“知”。系统推动中国文化的社会化普及,激发普遍的文化建设的当下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我们基于时代特点、受众特点顶层规划与落地设计。同时,还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核心,抓住全民族文化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用好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这个最大的教育资源。(选自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重新强大的中华民族,使自己的现实命运得以改变,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使文化心理得到快速调适提升,彻底改观。B. 虽然民族振兴的进程会伴随着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但是我们仍需要通过自觉努力,深刻认识提振文化自信的意义,增强民
6、族文化的魅力。C. 面对西方文化的激烈竞争,仅凭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是不够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D. 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应该夯实对传统优秀文化、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自知的基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第段结合历史说明了现实中文化不自信客观存在,论证了涵养文化自信的必要性。B. 文章在第、段中,条分缕析,阐释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C. 第段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之上,水到渠成得出了要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的结论。D. 第段属于文章解决问题部分,重点说明涵养向新而行的
7、文化自信所应选择的路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3 -A. 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脆弱性,当其面对外力入侵时缺乏必要的自信,不堪一击。B. 在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的当下中国,只要克服文化自信中的虚骄、自负等非理性成分,就能普遍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C. 文化自信力与国家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文化自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反之亦然。D. 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需要立足当下,继往开来,这足以说明文化开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文化传承。(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橘 子李培俊他上衣
8、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 S 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
9、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
10、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 4 -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
11、以为报,举报不是有 2 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 2 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8 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 8 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他获准减刑 4 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
12、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 2 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选自小小说精选)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13、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5.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6 分)- 5 -6.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6 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材料一: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
14、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中国教育报20
15、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材料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
16、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6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 年 1月)材料三: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
17、力、两种意识”。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
18、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4 分)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
19、,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7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8.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8 分)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20、文,完成下列各题。吴 及 , 字 几 道 , 通 州 静 海 人 。 年 十 七 , 以 进 士 起 家 , 为 候 官 尉 。 闽 俗 多 自 毒 死 以 诬 仇 家 , 官司 莫 能 辨 , 及 悉 为 谳 正 , 前 后 活 五 十 三 人 , 提 点 刑 狱 移 其 法 于 一 路 。 辟 大 理 寺 检 法 官 , 徒 审 刑 院详 议 , 累 迁 太 常 博 士 。 是 时 , 仁 宗 春 秋 既 高 , 无 子 , 及 因 推 言 阉 寺 以 及 继 嗣 事 。 书 奏 , 帝 异 其 言 ,欲 用 为 谏 官 , 而 及 以 父 忧 去 。 嘉 佑 三 年 , 始 擢 秘 阁
21、校 理 , 逾 月 。 改 右 正 言 。 管 勾 登 闻 检 院 。 又 上书 论 政 事 , 谓 : “仓 席 空 虚 , 内 外 匮 乏 , 其 弊 在 于 官 多 兵 冗 。 请 汰 冗 兵 , 省 冗 官 , 然 后 除 民 之疾 苦 。 ”因 条 上 十 余 事 , 多 施 用 之 。 明 年 , 日 食 三 朝 , 及 言 : “日 食 者 , 阴 侵 阳 之 戒 。 在 人 事 ,则 臣 陵 君 , 妻 乘 夫 , 四 夷 侵 中 国 。 今 大 臣 无 姑 息 之 政 非 所 谓 臣 陵 君 失 在 陛 下 渊 默 临 朝 使 阴 都 来 尽屏 也 。 后 她 无 权 横 之
22、 家 , 非 所 谓 妻 乘 夫 , 失 由 、 在 左 右 亲 幸 , 骄 纵 亡 节 也, 疆 场 无 虞 。 所 调 四 夷侵 中 国 , 失 在 将 帅 非 其 人 , 为 敌 所 轻 也 。 ”因 古 孙 沔 在 并 州 , 苛 暴 不 法 , 燕 饮 无 度 。 沔 部 此 坐 废 。久 之 , 迁 右 司 读 , 管 勾 国 于 监 。 在 职 数 年 , 以 动 正 称 , 遇 事 无 小 大 辄 言 。 谏 官 陈 升 之 建 请 裁 节班 行 补 授 。 下 两 制 。 台 谏 官 集 议 。 主 铁 冶 者 , 旧 得 补 班 行 。 至 是 , 议 罢 之 。 既 定
23、稿 。 及 与 御 史沈 起 辄 增 注 兴 国 军 磁 湖 铁 冶 如 旧 制 。 主 磁 湖 冶 者 , 大 姓 程 叔 良 也 。 翰 林 学 士 胡 宿 等 即 劾 及 与 起职 在 台 谏 , 而 为 程 氏 经 营 占 锢 恩 例 , 请 诏 问 状 , 皆 引 伏 。 及 出 为 工 部 员 外 郎 、 知 庐 州 , 进户 部 、知 桂 州 。 卒 。 及 当 官 有 守 , 初 为 检 法 官 , 三 司 请 重 铸 铁 钱 法 至 死 , 下 有 司 议 。 及 争 不 可 , 主 者志 日 : “立 天 下 法 , 当 由 一 检 法 邪 ? ”及 日 : “义 理 为
24、先 , 安 有 高 下 ? “卒 不 为 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B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C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8 -D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通称为进士。B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宜春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