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山东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东省藁城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 (共 42 题,每题 1.5 分,共 63 分)1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除井田,民得买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日:“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子又曰:“三年无改于
2、父之道,可谓孝矣。 ”由此可见( )A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B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C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D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3春秋晚期,孔子(前 55l前 479 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4
3、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5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 )- 2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6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 )A打倒封建阶级 B加速社会流动C推动士阶层兴起 D保障社会平等7墨家的“兼爱” ,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
4、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8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 , “以法为本”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C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9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5、”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 孔子韩非子 B墨子 孔子 老子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10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 3 -11有学者说:“儒家思想自先秦到汉代是一个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程,完成了一次从山中客到朝上臣的转变。 ”导致这次转变的最关键因素是( )A汉初实行了“独尊儒术” B “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董仲舒新儒学的创立 D太学教育体系的建立1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
6、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 ”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13图 6 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14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天下之士”
7、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则,确立官学体系15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 庄子来诠释论语 ,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 中庸 孟- 4 -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16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重新构建儒家
8、信仰的理论体系17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橄,皆为我之所用。 ”据此,王阳明( )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 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18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劝学文 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19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C民族
9、融合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20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21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朱子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己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 ”“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 ”可见,两人的“克己”( )- 5 -A产生的背景相同 B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C实现的途径不同 D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22
10、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德治” ,孟子提出“仁政”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 、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3.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 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4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藁城市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