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10 月考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诗经小雅中记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中写道:“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 )A. 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C. 周天子和诸侯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D. 受封的诸侯国和周是并列的政权2.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
2、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 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 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 )A. 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B. 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 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D. 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4.先秦时期,雅言 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 ,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
3、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 分封制推动C. 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 大一统思想的出现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2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 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
4、深远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C.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7.对地方的管理一直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难点和重点。阅读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A. 专制主义不断得到强化B.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完善C. 中央集权都得到了加强D. 通过 不断分权控制中央8.1908 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 ,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 长城 也。 ”这说明( )A. 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
5、 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C. 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 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3 -9.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B. 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C. 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D. 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10.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马明同学结合一些历史电视剧,谈了一下自己对电视剧中的人物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被称为丞相说 明当时丞相制度已经形成B. 隋唐英雄传中李世民被称为
6、秦王说明分封制很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C. 张居正的张居中正做为内阁首辅大臣,其政治地位与和英国内阁首相大同小异D. 宰相刘罗锅中的清朝政府官员刘庸,其官位无法和秦朝时的丞相李斯相提并论11.清代康熙皇帝有 35 个后妃和 24 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 )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D.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C.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12.“明帝国的缔造者原为农民,似乎对士人阶层怀有本能的不信任,于是促使他严密控制官府与行政机构。 ”“严密控制”主要体现
7、在A. 废除了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制度 B. 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中 央集权C. 六部分理政务并直接对皇帝负责 D. 设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13.“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 ”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 )A. 罗马的法律制度保 障了公民的权利B. 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C. 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D. 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14.柏拉图在谈到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8、”这主要表明( )- 4 -A. 雅典公民崇尚自由精神 B.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C. 雅典公民没有法律意识 D. 雅典的法律还不够完善15.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雅典规定陪审员每人每日给薪两个奥波尔(相当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 ,执政官为四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的议员为五个奥波尔。这反映出在当时雅典( )A. 公职人员较为贫穷 B. 政府重视公民参政C. 政治采用制衡机制 D. 公民具有等級差别16.德谟斯梯尼指出,雅典五百人会议中处于多数的一般成员的表现:他们“闭着嘴、不提建议,并且很可能,他们不惯于进入举行会议的房间。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 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 公民
9、必须履行参政义务C. 公民参政活动集体意识淡薄 D. 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17.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判断( )A、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 B、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C、戏剧公演有助于雅典人形成身份认同 D、观戏津贴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18.美国学者沃森曾说(现代)西方民法制度极具形式理性是尊奉民法大全的结果。 ”这表明罗马法( )A. 确立了普遍适用的法 律原则 B.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影响深远C. 为近代西方較了行
10、为誠 D. 是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19.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 ,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B. 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 凡需要人 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5 -D.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20
11、.公元前 357 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 1/12。随后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 326年,又规定“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 )A. 万民法不断适应帝国时代社会发展需要 B.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 D. 自由正义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了体现21.某学者认为:过去确实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把这仅仅是“市民法”的一个卑贱的附属物的“万民法” ,认作为一切法律所应该尽可能依从的一个伟大的、虽然还没有发展的模式。这个巨变是正当希腊的“自然法”理论被适用于“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的实践中的时期。 ”由此表明(
12、 )A. 万民法实际附属于 “市民法” B. 万民法成为一切法律的模式C. 自然法精神推动了罗马法演进 D. 罗马法始终体现自然法精神22.历史学家杨宁一曾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材料中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行省合理的划分 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 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的机构C. 行省有效的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当D. 行省的设立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军事的控制23.秦汉时期仍然离古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定远县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