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质量监测卷三.doc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质量监测卷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质量监测卷三.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曲靖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三文科综合历史24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 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 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盛行 B分封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推广 D礼乐制的废除25汉初中央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朝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通过垄断资源增加财政收入 B通过重农抑商抑制商品经济C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26宋代官员待遇优厚,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农粮钱” “餐钱” “晶给券” “彭茶汤
2、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俸禄制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C导致三冗两积局面出现 D促使贪污腐败现象盛行27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递呈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削弱了总督巡抚权力 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加强了対地方的控制28清政府于 1884 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 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朝即被推翻。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
3、者A通过建省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B试图通过改制加强君主专制C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 D以巩固边疆来抵制国内革命29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 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 290 元,定为 150 元。材料反映了A清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B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政府近代产权意识的落后 D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301936 年 3 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 2 -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推动民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有效遏制了
4、列強的经济侵略C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31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A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B1950 年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32 “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在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 40 次的公民大会上,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 ”这表明A雅典公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 B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具有参与的广泛性 D雅典民主政治发展高度成熟33有学者指出,从政
5、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 年) ,却出现了前所末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A民主不利于经济迅速发展 B经济发展促进了帝制稳固C民众更加倾向于支持帝制 D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341928 年,苏联农民购买一公斤糖要卖 7 公斤小麦,至 1962 年,要卖 14 公斤小麦,1965年 2 月则要卖 1516 公斤小麦这表明苏联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粮食产量过剩C物价不断上涨 D人民生活富足351974 至 1975 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 “铝土战” “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
6、海、太平洋地区 6 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 ,规定:“46 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 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同体成员国。 ”这表明A世界各国试图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欧共体成员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 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41 (25 分)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 3 -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
7、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把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 1951 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占全国总数的 20。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 70 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 “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1979 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財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
8、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 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致,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美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1995 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扩大,将那些必须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摘编自吴吴敬琏美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
9、响。(1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病”出现的原因。 (9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学界关于世界現代史开端的认识,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看法,第一,1900 年或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说;第二, “1917 年十月革命”说:第三, “20 世纪40 年代”说。以 20 世纪初为开端的观点,其成分是多元的,有的是物史观,有的是现代化史观,多数则是整体化史观。1917 年开端说是曾经的主流和正统,为新中国世界现代史体系- 4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厥功甚伟,但其影响力已不复当初。以 20 世纪 40 年代为开端,是
10、因为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的世界历史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王本立我国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的争论选取材料中关于現代史开端的二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评述。 (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5 (15 分)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 300 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 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 ,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
11、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 “殿试遂为常制” 。另外,地方主特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诚” ,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 ,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 。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 。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 ,各級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 “誊录” ,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 。经过争论,宋代最终嘀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为文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 310 年的 135
12、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一一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相比有哪此变化?(6 分)(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 分)46 (15 分) 【历史一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5 -材料 抗战初期,蒋介石力图通谋求外国的调停,通过召开有关的国际会议来解决中日战争,而美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也只是限于一般的外交交涉、到 1938 年中,美国对华贷款形势出现了转机、美国从其自身在华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出发,不愿中国被打敗,希望中国抵挡住日本的进攻势头。从 1939 年到 1940 年秋这两年中,中国从美国得刻 3 笔借款,共 70
13、00 万美北,但规定其用途仅限于购买民用物资,不能用于购买武器。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更对日本有利,7 月 23 罗斯福批准了计划为一支有 500 架飞机的中国航空队提供装备和人员的方案:1941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苏、英、中等 26 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美两国终于成为共同抗日的盟国。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8 分)(2)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対二战进程产生的影响(7 分)47 (15
14、 分) 【历史一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卢作孚(18991952 年) ,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卢作孚 1927 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卢作孚希望通过北酷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 ,最终实现“国家的現代化” 。同时,卢作孚白于起家,创办了著名的民生实业公司。在他领导下民生公司由弱到强,1935 年挤跨了美国捷江公司和英国轮船公司,将列强势力逐出了川江。1938 年秋,式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曲靖市 第一 中学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质量 监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