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晋祠》课堂实录鄂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晋祠》课堂实录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晋祠》课堂实录鄂教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晋祠 第一课时上课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生部分:首屈一指。师:首屈一指竖起拇指)。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速度。我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一排一位学生)。生 1:青岛八大关。生 2:故宫。生 3:从化温泉。生 4:山西云岗石窟。生 5:西安的大雁塔。生 6:杭州的西湖。生 7:长城。生 8:甘肃的酒泉。生 9:善卷洞。师:在什么地方?生 9:宜兴。生 10:福建厦门的鼓浪屿。生 11:南翔古猗园。生 12:北京的颐和园。生 13:普陀山的寺庙。生 14:西藏的布达拉宫。师:好,讲得很
2、响。生 15:河北省的赵州桥。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生部分:课文中国石拱桥。师:对。2生 16:太湖。生 17:西安的大雁塔。师:重复了。生 18:陕西的兵马俑。生 19:安徽滁县的醉翁亭。师:醉翁亭,我们这学期要学醉翁亭记。生 20:承德的避暑山庄。生 21: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师:岳阳楼,我们这学期还要学岳阳楼记。生 22: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生 23:庐山的大天池。生 24:洛阳的白马寺。生 25:雁荡山。师:在什么省?生 25:浙江省。生 26:广西容县古经略台真武阁。生 27: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池。生 28:广东肇庆星湖。生 29:广西阳朔。生 30:长白山天池。
3、生 31:济南的大明湖。生 32:扬州的瘦西湖。生 33:北京的天坛。生 34:甘肃的敦煌。生 35:上海名胜豫园。生 36:西藏的拉萨哲蚌寺。生 37:绍兴的东湖。生 38:北京的卢沟晓月。师:“卢沟晓月”我们也在课文中碰到过。生 39:西双版纳。3生 40:四川的乐山大佛。生 41:宜兴的张公洞。生 42:庐山的花径。生 43:中岳嵩山。师:中岳嵩山,你还能够说出其他的几个“岳”吗?生 43:能。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师:对不对?生部分:对!师:记得很熟,好。生 44:浙江的瑶琳仙境。师: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初步检阅了一下,已经巍巍乎壮哉!我
4、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祖国究竟有多少名胜古迹呢?我给你们介绍一本书,出示书大家看:中国名胜词典。这本书里介绍的都是我国名胜古迹,我们今天要学的晋祠,这里也有介绍。“晋祠”,你们学过地理,“晋”是指什么地方?生部分:山西省。师:因此我们查这本词典的时候,在山西省部分可以查到。“晋祠”在这本词典的 127页翻到 127 页,山西省太原市下的第一个条目就是“晋祠”出示给学生看。我们听写一下。为了节约时间,把“晋祠”修建的时间以及后来重建的时间略去。现在请同学们把笔记本拿出来听写。听写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悬瓮山下(“悬瓮山”请你们翻到教科书的 137 页,“悬”是悬挂的
5、“悬”,“瓮”是酒瓮的“瓮”)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重复一遍,(请翻到书的 140 页,“天圣”圣人的“圣”),追封唐叔虞(唐尧虞舜的“唐”,追封唐叔虞)板书:唐叔虞(“唐”是地名,“叔虞”是人名,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汾水”的“汾”),并为大母邑姜板书: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重复一遍,(“圣人”的“圣”)殿内有 43 尊宋代彩塑重复一遍,(“尊”在这里是量词,“尊敬”的“尊”),殿前鱼沼飞梁(请看 140 页最后一行,鱼沼飞梁)重复一遍。为国内所仅见重复一遍(“仅”不仅而且的“仅”)。殿两侧为难老(“难老泉”的“难老”)、善利(“善恶”的4“善”,“利益”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
6、由此流出重复一遍,常年不息。(哪个“常”?)生部分:“长短”的“长”。师:“长短”的“长”吗?生多数:“常常”的“常”。师:(对,“常常”的“常”。常年不息)水温 17(水温 17怎么写法?)边做手势边讲,清澈见底重复一遍。祠内贞观宝翰亭中(“贞观之治”的“贞观”,知道吗?)生集体:知道。师:(“宝翰亭”,“宝贝”的“宝”,“翰林”的“翰”。有些同学看着我,大概不会写这个字)板书:翰(注意,“人”下面没有一横)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重复一遍(“撰写”的“撰”,什么边旁?)生集体:“扌”旁。师:撰写的御碑,哪个“御”?生部分:“防御”的“御”。师:“晋祠之铭并序”(加引号。“陋室铭”的“铭”
7、,知道吗?“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柏树”的“柏”,“槐树”的“槐”。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重复一遍,隋槐在关帝庙内重复一遍,(关帝庙是祭谁的?)生:议论关公。师:老枝纵横重复一遍,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重复一遍(这个“长”是哪个“长”?)生:议论“长短”的“长”。师:(对。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重复一遍被誉为(哪个“誉”?) 生:议论“荣誉”的“誉”。师:被誉为(被称誉为)“晋祠三绝”。现在请同学们校对。我读一遍,不仅校对字,而且要校对标点符号,看看怎样点才正确。师朗读,生校对都对了吗?一字不错的有没有?举手。1.2.3.4
8、边数边扳手指。错 1到 4 个的有多少?稍停,学生陆续举手看来是绝大部分。校对好了以后,请同学们做一件工作:这里一共听写了 5 句,请你把每一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5生标号师:标好以后请你们用很快的速度把课文浏览一遍,把条目里介绍的有关内容和文章上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手势:两掌相对合拢比如说,第一句“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 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这是“1”,请你看看,与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对应?生集体:第 1 自然段。师:对,与第 1 自然段对应起来。在有关的语句旁边写个“1”。好,现在很快地把这5 句对一对,看有没有对不起来的地方。看谁对得准,对得快,要有速度。学生专心而迅速地标号,老师巡
9、视有的已经对出来了,我们稍微等一等,可能有的内容找不到,仔细找一找就能找到。X X 学生小声议论 X X,你说。生 45:“祠内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找不到。师:祠内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这一句对不着。指问其他同学你们呢?生部分:没有。师:也没有找到。哪个对出来的,请讲一讲,对得最快的是 X X。X X,请你说说看。生 46:第 1 句话是对第 1 段。师:第 1 自然段,这没有问题。生 46:第 2 句话对第 7 自然段。师:第 2 句话对第 7 自然段,对不对?生部分:对。师:对的。生 46:第 3 句话对第 5 自然段。师:对吗?生部分:对。师:好。生 46:第 4 句话师:
10、第 4 句话找不着,第 5 句话呢?生 46:第 5 句话对第 4 自然段。师:第 4 自然段对第 5 句话。第 4 句话呢?这“御碑”对不着,有没有找到的?学生举手X X X。生 47:对第 11 自然段。6师:第 11 自然段。生 47:11 自然段中“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师:他考虑得对不对?“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是总的,而词典条目里只提出题咏中的一个,“唐太宗撰写的御碑”。要对应就对这个地方。X X X指生 47的理解是对的。X X指生 46同学,刚才说第 5 句话对第 4 自然段,你们认为怎样?有补充吗?学生举手X X X。
11、生 48:还应该对第 6.第 7.第 8 自然段。师:第 6.第 7.第 8?生 48:还有第 9。师:第 9。请坐。我们把听写的最后一句话读一读,到底应对哪几个自然段?前几句话是一句对一个自然段,一目了然,而最后这句话涉及好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一起把最后一句读一读,你们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读啊?生部分:祠内还有师:祠内还有,预备,读生齐: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师:这里有哪几个说明对象?第一个是什么?学生举手 X X X 说。生 49:主要说了晋祠三绝的三个方面内
12、容。师:哪三个内容?生 49:一是周柏、唐槐。师:周柏、隋槐校正,对第几自然段?生 49:第 4 自然段。还有宋塑侍女像。师:对哪一自然段?生 49:对第 7 自然段。其中还包括晋祠三绝,就是还包括鱼沼飞梁,对第 9 自然段,以及下面学生纷纷议论师:X X 有不同意见,X X 表情上不同意了,看看包括不包括?请坐,X X 说。生 50:我认为在宋塑侍女像内并不包括鱼沼飞梁、盘龙殿柱,这里说的三绝只是对第 4.第5 和第 7 自然段。7师:第 4.第 5.第 7 自然段,对不对?生:部分:对。师:学生举手X X X 说。生 51:还有,我觉得这句话还应该对噢!我看错了。学生哄堂大笑师:看错了。X
13、 X指生 50讲得对,第 4.第 5,是树;二是讲什么?难老泉、水;第三是讲什么?圣母殿里面的宋塑侍女像,因此是 4.5.7。刚才 X X X 指生 50对得非常快,很好。把词典上介绍晋祠的语句和课文晋祠对照起来看,你们会发现哪些问题?这是一。二、二者有哪些不同之处?食指、中指竖起示意三、请你们判断一下是文章写得好呢,还是词典上说明得好。食指、中指、无名指竖起示意有的已经思考好了。学生举手X X,你说。生 52:词典上说晋祠是在山西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书上说是在山西省太原市西行 40里,数据上有些不对。师:数据上好像有些不大对?25 公里是多少里啊?生集体:50 里。师:50 里,怎么一个
14、 50 里,一个 40 里呢?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举手X X X。生 53:词典里介绍的一段话中,“三绝”是指: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和隋槐、周柏,而书上写的“三绝”是:圣母殿、木雕盘龙和鱼沼飞梁。两个“三绝”内容不同。师:三绝的内容不一样,这又是一个问题。学生举手X X X 。生 54:我认为 X X 同学指生 46)刚才说的问题遗漏了一点,在词典上的第 2 句中,X X 同学指生 46只对了第 7 自然段,我认为还可以对第 9 自然段,就是讲鱼沼飞梁。师:对不对?生集体:对的。师:好,补充得很好。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举手X X X。生 55:书上是唐槐,而词典上说的是隋槐。师:到底哪一个对?
15、是隋槐还是唐槐?生 55:继续提问书上写 42 尊侍女像,而这里写 43 尊。师:是 43 尊还是 42 尊?学生举子X X X 说。8生 56:书上写的是唐槐,这里写的是隋槐,隋唐相隔时间不长,隋朝的统治很短,所以这里用隋槐、唐槐都可以。师:可不可以?学生点头师:隋什么时候建立的?生集体:581 年。师:公元。生集体:公元 581 年。师:灭亡呢?生集体:618 年。师:笑你们历史学得不错,因此我们讲“隋唐”“隋唐”,就好像秦始皇统一生集体:秦汉。师:对。秦汉,秦朝很短,因此常和汉连起来讲。相隔时间很短拇指与食指示意“短”,因此问题不大,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举手 X X X。生 57:我回答
16、X X 指生 52的问题,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 40 里,而词典上是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一个是西南,一个是西行,它们之间存在着方向的差别师:好,方向上有差别。生 57:继续说所以,距离也不相等。师:距离也不相等,因此两个数据怎么样?生 57:都可以。师:都可以的。生 57:继续发表意见还有关于晋祠三绝,书上与词典上说法不一样,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手册上说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手册上怎么说?出示此书,学生课桌上都有此书生 57:“关于晋祠三绝的说法多种多样,正好证明了晋祠值得人们欣赏的杰作特别多。”师:因此,可以说法不一样,对吗?生 57 点头9师: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在读某一篇课文时,总要
17、到课外阅读手册中去找一找,看看有没有相应的文章读,这样对理解课文,扩大视野有好处。三绝可以有多种多样说法学生举手 X X X。生 58:我认为对三绝作这样的解释不是最好,应该说,在课文上它是讲古建筑的三绝,在词典上是讲晋祠三绝,当然它们之间有区别。师:对。读书要读仔细啊!学生举手X X X。生 59:我来回答刚才 X X X 同学指生 55提出的问题。他说殿堂里面有宋代彩塑 43 尊,而书上是 42 尊,好像有差错。其实,书上讲“宋代泥塑圣母像及 42 个侍女”,这样加起来也是 43 个。师:42 加 1 是多少?生集体:43。师:43。生 59:继续讲所以,并没有出入。师:对,请坐。学生举手
18、X X。生 60:刚才我们听写下来的一段话中有这样一句话,“殿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而 139 页第 5 自然段中讲“这里的水,多、清、静、柔。这些水主要是来自难老泉”,说法有出入,这些水到底是来自难老泉,还是来之于难老、善利二泉呢?师:请坐。学生举手X X。生 61:词典和课本上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在写晋祠三绝的时候,写作方法是不同的,课文上是先总述,然后再分述,字典是先分述,然后再总述。师:好,你看出了不同之处,仔细阅读,不同之处还多。我们刚才发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解决了,比如 25 公里和 40 里是不是数据上有出入,刚才 X X指生 57解答了。一个是西南,
19、一个是什么啊?师、生:西行。师:这没有矛盾。42.43,42 加 1-生多数:43。师:这也没有出入。至于三绝的讲法,词典上是晋祠三绝,书上呢?生部分:古建筑三绝。10师:因此也并不矛盾。而 X X指生 60提出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到底发源于难老泉、善利泉,还是只是难老泉呢?请阅读思考出示中国名胜词典这里是一段话,这儿是一篇文章出示教科书有哪些不同的地方?X X 想好了,其他同学呢?学生举手 X X X。生 62:课文里是描写说明结合起来写的,而词典上只是简单的说明。师:只是简单说明,你看到了这一点。学生举手好,X X 你说。生 63:课文中和词典里说的这两段话顺序不同。师:顺序不同,怎么不同
20、?生 63:词典上这段话先写圣母殿,然后再写难老、善利二泉,最后写周柏、隋槐,而书上先写隋槐、周柏,接下来写的是难老泉,最后写的是圣母殿。师:次序前后不同,请坐。还有吗?学生举手X X X。生 64:词典上着重描述的是晋祠三绝,而书上写的方面比较多,除了写晋祠三绝以外,还写了另外的许多。师:许多什么?生 64:许多美景和古迹。师:美景和古迹,讲得好。一个比较简单,一个比较丰富。学生举手,师示意讲生 65:我认为书上说的这些水都是来自难(nn)老泉。师:不是 nn 老。难(nn),nn 老,青春长在,难老,难于老啊。生 65:这些水都是来自难老泉,这些水是晋祠里面的水,而词典上说难老和善利二泉,
21、主要是晋说不下去了师:提醒晋水发源处,对不对?读书要十分仔细。学生举手好,X X。生 66:书上既写了晋祠的优美自然风景,又写了晋祠的悠久的历史文物,而词典上只讲了晋祠悠久的历史。生:议论一样的。师:噢,一样的。学生举手X X。生 67:我认为词典上也写了优美风景。师:也写了优美风景?生 67:噢,改口说写了这个就是师:难老泉?生 67:不是。建筑。11师:建筑?生 67:不是光写自然风景,在第三方面“殿内有 43 尊宋代彩塑”,这也不是写自然风景的。师:没有说清楚。学生举手X X。生邱:刚才 X X 讲词典上是先分后总,书本上是先总后分,我不同意这个意见。因为词典上一开头也是写:“晋祠在山西
22、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悬瓮山下。”这里也是先总说,只是具体说明时次序和书本上不一样。师:在具体说明的时候不一样,请坐。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不同地方,综合起来是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词典上介绍的这段文字跟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内容来讲,一个比较全,X X X指生 64不是刚才讲吗,介绍了风景和很多建筑;词典上呢,比较简洁。一个比较全面,一个重点介绍。就说明方法来讲,刚才有同学讲了,词典上主要是生:说明。师:说明。文章呢?生:说明、描写。师:说明还有描写,这是从表达方法来讲,文字上也不一样,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词典上那段话比较平实,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则比较优美、生动。待会儿,我们进一步阅
23、读就能体会了。从说明顺序来讲也不完全一样,词典上说明顺序是一件一件的,采取什么结构方式?生部分:横式结构。师:对!横式结构,是并列式的,而这篇课文刚才 X X指生 61说,先是总的然后分的。因此,词典介绍晋祠跟我们今天要读的这篇课文,不管就内容,就表达方法,就说明顺序,就说明语言来讲,都有不同之处。大家看看,这段话写得好呢,还是这篇文章写得好?学生议论纷纷指定学生你说。生 69:就作为词典要给读者以说明以简练的概括来说。师:笑这句话你们听得懂吗?学生笑了话没有说通啊,重来。生 69:作为词典来说,那段文字是和它的作用相符合的,而作为文章选进我们的课本要我们阅读,这篇是很适合我们阅读的。多数学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5 课堂实录 鄂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