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导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和湖泊1.识记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成因及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2.识记两大湖区的名称、分布及主要湖泊的特征。3.掌握我国长江、黄河概况,主要支流、开发利用及其治理措施,了解长江、黄河沿岸的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位置。一、众多的河湖1.内流区:内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所在区域为内流区。2.外流区:区域内的河流均流入海洋,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 区。 3.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4.东南外流区:河流多且长,夏季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以北有结冰期。5.西北内流区:河流少,河流水量不丰富,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6.京杭运河(1)世界上开凿最早且最长的人工运河,长
2、 1800 km。(2)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 。 (3)沟通了海河、 、淮河、 、钱塘江。 7.我国的湖泊(1) 湖,基本上是咸水湖。 (2) 湖,是淡水湖。 二、黄河的治理1.黄河源头:发源于 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 字形,曲折向东注入 。 2.分段:以河口、旧孟津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3.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4.利用(1)发电: 水能资源丰富。 (2)灌溉:利用黄河水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 。 5.环境问题(1)中游:水土流失。(2)下游: 。 三、长江的开发1.长江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 。 2.概况:全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3.分段:以宜昌
3、、湖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4.支流:上、中游支流众多。5.水能:集中分布于上游,蕴藏量占全国的 1/3,可利用的约占全国的 1/2,有 之称。 6.川江和荆江的治理。7.航运: 以下可四季通航,有 之称。 1.“地上河”几乎成了黄河的代名词,是如何形成的?22.读中国内、外流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大多数河流分布在 区,写出内、外流域的大致界线。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河流名称。 , , , , , , , , , 。 (3)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河流名称,并判断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A 是 ,属于 河;B 是 ,属于 河;C 是 ,属于 河。 (4)位于我国内流区的主要湖泊有 、 ,
4、位于我国外流区的主要湖泊有 、 、 等。 (5)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所沟通的五大水系为 。 探究一 众多的河湖互动探究 1.为什么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2.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哪些角度分析?3.为什么南方河流航运发达,北方河流航运则较落后?试从南、北方河流不同水文特征来分析。4.河流的水系特征从哪些角度分析?探究二 黄河的治理互动探究 1.探究黄河水患的形成及治理的措施。2.黄河流经青铜峡至河口段,为什么水量锐减?探究三 长江的开发互动探究 1.如何分析河流航运价值?宜宾以下哪些河段的航运能力受到了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2.试分析长江形成“黄金水道”的区位条件。33.你认为在综合治理长
5、江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至少两点)?读某溪流连续两天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 12 题。1.两昼夜内,该溪流的流量特点是( )。A.变化幅度:第一天小,第二天大B.最大流量:出现在第一天的午后C.最小流量:出现在凌晨 6 点前D.变化幅度:昼夜差异大,两日差异小2.溪流流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位置影响 B.冷空气影响 C.洋流影响 D.地形影响3.读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 ,成因都为 。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原因: 。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复习 区域 中国 自然环境 河流 湖泊 导学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