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治大国,若烹小鲜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司马迁评价的是道家的主张,C 项是指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
2、民,更不要乱折腾,也是道家主张。AB 属于儒家思想,D 属于墨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等可知道家主张,逐一分析选项可知答案。2.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感应 D. 君为臣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
3、材料可知,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杀不法大臣以谢天,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天人感应学说,C 项正确。春秋大一统的概念由西汉董仲舒提供,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 A。-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尊奉儒家,抑制其它学派的发展,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B。君为臣纲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与材料强调天人感应不符,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 , 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 ,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
4、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B.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以“礼”确定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刘邦借助儒家的“礼”维护封建统治,稳定汉朝的政治秩序,故刘邦以“太牢大礼”祭拜孔子,古代帝王进行祭祀时,牛、羊、猪三牲齐全为“太牢” ,A 项正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除 B。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
5、权神授” ,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排除 C。宋明理学使儒学信仰体系得以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与材料不符,排除 D。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说主要是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
6、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 C。A 项主张“无为而治” ,是道家的学说;B 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 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3 -5. 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该思想家应该是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7、的掌握能力。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中的一句比较经典的语录,它不是孔子的语录,传说是子思的话。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后来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因此对于这句话来说影响很大的人是朱熹,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其它选项都没有关系。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C.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C【解析】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
8、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C 项正确;材料中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BD 项体现的就是伦理道德方面,而题目要求选的是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故 ABD 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要符合“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根据选项进行排查。7.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 诚敬存之 B. 读圣贤书 C. 发明本心 D. 端坐澄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以此暗- 4 -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
9、时时补充新知识,B 项正确。诚敬存之是“二程”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排除 A。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 C。端坐澄心是指使心安静下来,去掉一切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8.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位思想家关于“理”的认识和方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A. 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C. 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D. 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 (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
10、良知。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 ,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因此正确选项为 C。9.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项表示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即“致良知” ,此项为王阳明的言论。乙项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 ,此项为黄宗羲的言论。丙项
11、表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思想,提出这些思想的是董仲舒。丁项由顾炎武提出。- 5 -综上所述,排除 ABD,本题正确答案为 C。1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想被概括为妇孺皆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B 项正确。材料思想并没有对宋明理学进行批判,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 A。材料思想强调
12、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 C。材料思想强调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推动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排除 D。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对立统一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北宋的“二程”还是南宋的朱熹还是陆王心学,都在试图并努力从万物本源的角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人间的伦理纲常,C 项正确。对立统一符合春秋战国道家学说,与材料不符,排除 A。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 B。人性论是先
13、秦儒学的内容之一,不属于新的角度,排除 D。12.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由此可知A.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B.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C.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答案】A【解析】- 6 -根据题干可知,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而李贽的言论同样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 A
14、项正确。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贽反对僵化的理学教条,则对“存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但是题干并没有反映李贽思想的背景,排除 B。李贽和朱熹都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没有体现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排除 C。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除此以外的欲望要抑制;而李贽肯定人的私欲,但不能反映李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牲)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
15、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B. 民为邦本C. 天下为公D. 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 C 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 A 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 ,排除 BD 项。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14.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
16、,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 缺乏创新和逻辑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 与农业息息相关- 7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可知,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A 项正确。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缺乏创新和逻辑,排除 B。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不符,排除 C。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与农业息息相关
17、,排除 D。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1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有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汉赋和唐诗B. 风俗画和文人画C. 元曲和摊戏D. 话本和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曲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时间不符,排除;风俗画是商品经济发
18、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的体现,文人画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故选 B;元曲和摊戏文化均是世俗化倾向,排除 C;话本和小说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排除 D。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词16.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属于A. 骚体- 8 -B. 宋词C. 元曲D. 明清小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和结合所学可知是屈原的楚辞,其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
19、的语言,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其骚体开中国浪漫主义之先河,A 项正确。宋词又称长短句,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与题干不符,排除 B。元曲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明清小说重视情节通过动态刻画人物语言生动风格独特,与题干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 “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等。17.2008 年 8 月 8 日晚 8 时,第 29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鸟巢盛装开幕,它“通过
20、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 ”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A. 丝绸之路B. 造纸术C. 书法艺术D. 活字印刷术【答案】D【解析】画面的素材是印刷用的模具,属于活字印刷,D 正确,其他信息与材料信息不符合。18.下列哪一项是对下图所反映史实的正确描述 ( )- 9 -A. 这项发明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 毕昇改进后提高批量印刷速度C. 是书写材料一次伟大的革命 D. 直接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描述的是造纸术,其中的文字描述说明此时的造纸术程序多,工艺复杂,属于造纸术的改进,
21、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C 项正确。西汉时已经发明植物纤维纸,A 项错误,排除。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与材料不符,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的改进,与科举制形成无直接联系,排除 D。19.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下列诗句中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出自春秋
22、时期的诗经 ,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 ,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诗 ,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答案为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10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出处和年代的准确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 山水画 B. 写意画C. 宗教画 D. 风俗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山水画、写意画、宗教画、风俗画风格的理解。由材料中“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见这一描述反映出的绘
23、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属于写意画,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21.“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 时“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 地主阶级抵抗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C. 地主阶级洋务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文中描述的“他”是康有为,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是林则徐等人,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地主阶级洋务派是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鹤壁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