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淇滨高中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希腊人对知识独特的渴求和探究C以伊索为代表的奴隶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D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的提高2、梭伦死后,后人在他的塑像上刻下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梭伦改革时得到所有阶层的拥护、认可B.
2、 梭伦改革主要是通过立法形式完成的C. 梭伦改革壮大了雅典的国力,提高了雅典的地位D. 梭伦改革的主要功绩得到认可3、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这意味着当时的雅典( )A. 民主政治压制个人自由 B. 公民受到城邦的优待C. 社会崇尚弱肉强食 D. 公民具有奉献精神4、 “梭伦的改革很受欢迎,但没有完全解决雅典的问题。 ”改革后,雅典的状况是( )取消债务奴隶制公民按照财产分为四个等级设立五百人会议部分公民无法获得“观剧津贴”A. B. C. D. 5、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
3、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6、 (公元前 338 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一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27、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
4、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公有制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8、 “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 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 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9、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顺应历史潮流 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商鞅
5、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 B. C. D. 1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11、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 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 延续了地方传统
6、文化12、 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 设立三长制 B. 迁都洛阳 C. 推行均田制 D. 实行租调制1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此话属于( )A. 历史事实 B. 一手史料 C. 史料解释 D. 历史评价14、北魏时期铸“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
7、。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3A. 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B. 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C. 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15、 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 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 C. D. 16、 美国 Williamson 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
8、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 ”他评价的是( )A. 青苗法 B. 均输法 C. 保马法 D. 募役法17、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 )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 实事求是的反映了现实问题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 只是代表了其个人意见18、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 ( ) A. “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 B. “摧制兼并” ,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 “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 “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19、北宋中期,东京一
9、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 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 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 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的赞誉20、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 ) A. 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4B. 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C. 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21、一位西班牙官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鹤壁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