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讲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0 讲 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 1.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实例(a)。2.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b)。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4.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b)。5.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b)。6.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a)。7.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b)。8.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实例(a)。考点一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自然的类群。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拓展延伸
2、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生殖隔离Error!(3)生物界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总会在一个或几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统一的模式。2.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进化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种群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一个物种演变为另一个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2)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实例:人猿超科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脊椎动物有同源器官,
3、胚胎发育相似,说明存在着统一性。真核生物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在分子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统一性,如 DNA、RNA、蛋白质、遗传密码的高度统一性。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2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存在差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经过世代的选择,种群中的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积累,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产生。因此,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4.种群的变异性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5.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1)相关概念(连线)(
4、2)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3)促使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等。(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2)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突变基因突变( )(6)突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7)某种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药效下降,原因是病原体接触药物后
5、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 )31.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比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脊椎动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哺乳类。(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不同(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在胚胎阶段都是由相同的组织发育而来的。(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统一性。2.下图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历程,思考回答:(1)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地雀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物种发展而来的。(2)是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命题点一 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1.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6、 )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 D解析 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的体现,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一致性。2.(2018绍兴联考)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可以说明( )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4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C.脊椎动
7、物之间存在统一性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答案 C解析 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发现这些器官的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属于同源器官,因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命题点二 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3.(2018杭州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答案 D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正确;由于物种之间
8、存在种间关系,所以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B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正确。4.(2019衢州模拟)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B.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肯定没有发生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答案 D解析 抗生素不会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抗生素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A 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但该种群也有可能由于基因突变等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发生进化,
9、B 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 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D 正确。命题点三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5.(2018宁波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种变异都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C.微小变异可以积累成显著变异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答案 A5解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只有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B 正确;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C 正确;自然选择是进
10、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 正确。6.(2018嘉兴 3 月选考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数代的人工选择可将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C.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D.进化论认为同一物种的种群在不同环境中可发生性状分歧而发展出多个物种答案 C解析 基因座位杂合的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不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前提,C 错误。考点二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题型探究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
11、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 1/2”来代替。如基因 A 的频率AA 的频率1/2Aa 的频率,基因 a 的频率1基因 A 的频率。2.位于 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一定注意:Y 染色体上不含与 X 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 X 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 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
12、率的计算(1)已知 A 的基因频率是 A%,a 的基因频率是 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a%a%,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A%a%2。(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X%,则 A 的基因频率是 ,a 的基因频率是X%1 ;或已知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Y%,则 a 的基因频率是 ,A 的基因频率是X% Y%1 。Y%6命题点一 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1.(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联考)某生物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10%,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60%,则基因 a 的频率为( )A.36%B.50%C.60%D.75%
13、答案 D解析 种群中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基因型 Aa 的频率100%60%10%30%,基因 a 的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1/2Aa 的基因型频率60%1/230%75%。2.(2018浙江绿色评估联盟联考)已知人眼的褐色基因(A)对蓝色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某人群中,蓝眼 3000 人,褐眼 7000 人且其中纯合子有 2000 人。则该人群中 A和 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7 和 0.3 B.0.50 和 0.50C.0.45 和 0.55 D.0.55 和 0.45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该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人数是
14、3000,基因型 AA 的人数是 2000,基因型 Aa的人数为 700020005000,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 的基因频率为(220005000)(3 0007 000)20.45,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10.450.55。命题点二 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3.人类红绿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一个 1000 人组成的人群里(男女11),女性患者 4 人,携带者 32 人,男性患者 58 人,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A.4.9%B.6%C.7%D.9.8%答案 C解析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根据题
15、意可知,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每个女性个体中含有 2 个相关基因,每个男性个体中含有 1 个相关基因,所以该人群中有 10001/21 0001/221 500(个)相关基因。其中色盲基因的数量是 42325898(个),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981500100%7%,故 C 项正确。4.在某人群中对血友病进行调查后发现,基因型为 XHXH的比例为 42.32%,X HXh为7.36%,X hXh为 0.32%,X HY 为 46%,X hY 为 4%。则在该地区 XH和 X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 B.8%、92%C.78%、92% D.92%、8%7答案 D解析 性
16、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该染色体总数的比例。首先求该人群中 X 染色体的总比例,即为 42.32%7.36%0.32%46%(1/2)4%(1/2)75%,X h的比例为7.36%(1/2)0.32%4%(1/2)6%,X H的比例为 42.32%7.36%(1/2)46%(1/2)69%。所以该地区 XH的基因频率为 69%75%100%92%,X h的基因频率为6%75%100%8%。命题点三 利用遗传平衡公式计算基因频率5.(2019桐乡模拟)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 0.36,则(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0.
17、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0.4,A 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 40%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隐性个体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64,则 a的基因频率为 0.8,A 的基因频率为 0.2,故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 错误;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20.20.80.32,A 正确;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C 错误;若 A 的基因频率为0.4,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0.6,A
18、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 64%,D 错误。6.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 1/10000,在人群中该病的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以及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1%和 0.99% B.1%和 1.98%C.0.1%和 3.96% D.0.1%和 0.198%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在该种群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1/10 000,由遗传平衡定律可得:a 的基因频率为 1/100,A 的基因频率为 99/100,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1/10099/1001.98%
19、。命题点四 自由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7.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F1。各 F1中基因型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8A.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B.只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C.pa 时,显性纯合子在 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 时,F 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59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该群体的基因频率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当亲代只有 HH 和 hh 存在时,由于其基因型的比例不同,p 的值也不同,取值
20、范围为 0p1,A 项正确;若亲代只有杂合子,则 H、h 的基因频率均为 ,F 1中 HH、Hh、hh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对应图中 b 点,B12 141214项正确;当 pa 时,由图可知,Hh 基因型频率hh 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2a(1a)(1a)(1a),解得 a ,F 1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 aa ,C 项正确;当13 19pc 时,HH 基因型频率Hh 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 cc2c(1c),解得c ,则 F1中,HH ,Hh ,hh ,F 1自交一代,其子代杂合子 Hh ,纯合子23 49 49 19 49 12 29比例为 1 ,D 项错误。29
21、 798.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C.120 D.121答案 B解析 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 占 ,Aa 占 ,因此 A 的基因频率为 ,a 的基因频率为 ,根据遗传平衡25%25% 50% 13 23 13 23 12 23 13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 AA 基因型的频率 ,Aa 基因型的频率23 23 492 ,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因此
22、 AAAaaa441。13 23 49 13 13 199考点三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与物种形成1.自然选择导致适应(1)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有助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3)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2.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1)异地的物种形成一 个 种 群 环 境 隔 离 因 素 两 个 种 群 自 然 选 择 遗 传 组 成 出 现 差 异 生 殖 隔 离 形 成 新 物 种(2)同地的物种形成:在一次有性生殖中完成。二
23、倍 体 植 物 减 数 分 裂 失 败 二 倍 体 配 子 两 个 二 倍 体 配 子 融 合 四 倍 体 新 物 种归纳总结 比较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项目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概念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不同的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特点 自然条件下不进行基因交流 种群间不进行基因交流联系(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2)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也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3)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不能产生新物
24、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4)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1)任何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式,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2)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3)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4)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5)基因型为 Dd 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纯合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10 )如图 a、b、c 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 3 个地区。a 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 b、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20 进化 解析 讲义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