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9讲人类与环境(含解析)讲义.docx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9讲人类与环境(含解析)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29讲人类与环境(含解析)讲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9 讲 人类与环境考纲要求 1.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a)。2.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5.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b)。考点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生物圈概念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范围 在大气中扩展,构成副生物圈带,向下最低可以扩展到深海地壳的热裂口特点(1)整个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2)生物圈内生物的 DNA、RNA、蛋白质、糖类、脂质的结构相似功能 为人类制造氧气、生
2、产食物、处理废物和维持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2.全球人口动态(1)人口增长限制因素:地球的资源、食物的生产是有限的。后果: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2)采取措施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3.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1)增长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 “二孩政策”的目的是达到替补出生率减缓老龄化趋势。(2)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增长速度比较快。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性比率间接影响出
3、生率、死亡率 决 定 人 口 密 度 预 测 变 化 趋 势 年 龄 结 构2(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等。(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3)我国自 16 世纪以来,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时间 1578 1764 1849 1
4、949 1982 1995 2000人(亿) 0.6 2.0 4.1 5.4 10.3 12.3 12.95自 16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指数增长,并将一直呈指数增长( ) 人 口 激 增 为 我 国 带 来 了 很 严 重 的 环 境 问 题 , 我 国 实 行 计 划 生 育 等 政 策 来 减 缓 人 口 的 增长 ( )(4)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回答人与环境关系的相关问题:(1)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称为环境容纳量。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2)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
5、增长最终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3)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命题点一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分析1.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水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环境污染加剧A.B.C.D.答案 D解析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都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致3使耕地退化;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
6、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答案 D解 析 人 口 数 量 还 没 有 超 出 地 球 环 境 容 纳 量 , A 错 误 ; 人 不 等 同 于 动 物 , 生 物 种 群 消 长 规 律并 不 完 全 适 用 于 人 口 增 长 情 况 , B 错 误 ; 科 技 进 步 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缓 解 因 人 口 增 长 过 快 导 致的 资 源 短 缺 问 题 , 但 不 能 完 全 解 决 , C 错 误 ; 人 口
7、 过 度 增 长 会 造 成 资 源 短 缺 和 环 境 污 染 , 由于 资 源 短 缺 , 人 类 就 会 盲 目 地 开 发 和 无 休 止 地 破 坏 自 然 环 境 , 进 而 使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发 生 , D 正确 。命题点二 人口增长图示分析3.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 bB.产生曲线 b 与曲线 a 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 c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 K)为 110 亿,当世界人口达到 110 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8、答案 C解析 由于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逻辑斯谛增长,即图中的曲线 b,A 项正确;曲线 a(指数增长)和 b(逻辑斯谛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 项正确;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 K 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 值下降,C 项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 K 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 K 值或 K 值以下,D 项正确。4.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4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
9、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 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考点二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归纳环境问题Error!3.保护生物多样性(1)多样性原因分析5(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栖息地的丧失。人们的乱捕滥猎和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提醒 生物多样性的成因(1)从分子水平上看 基 因 DNA多 样 性根 本 原 因 转 录 翻 译 蛋 白 质 多 样 性直 接 原 因 生 物 性
10、状 多 样 性体 现 生 物 多 样 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1)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2)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3)互 花 米 草 原 产 美 洲 , 引 入 到 沿 海 种 植 后 迅 速 扩 散 并 改 变 了 滩 涂 生 物 多 样 性 , 属 于 生 物入 侵 ( )(4)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5)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6)对环境受破坏的地区可大量引进外来生物( )完成下列有关
11、生物多样性的相关问题:(1)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越强,稳定性越高。(2)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与人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6(3)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下 图 代 表 一 定 区 域 中 不 同 物 种 的 分 布 状 况 , 判 断 : 物 种 多 样 性 最 高 的 是 哪 一 个 ? 试 分 析 原因 。提示 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 D。以不同图案代表不同的物种,图示可见 D 图中物种种类最多且分布比较均匀。命题点一 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1.(2018
12、浙江丽衢湖联考)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 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答案 C解析 臭氧减少会形成空洞,会使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上,将会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A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地层中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使 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B 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 错误;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D 正确。2.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1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 地有机物浓度低于 b 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 a、b 两地间,DO 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答案 D7解析 由图可知,a 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b 地的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 错误;在 a、b 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 DO 值不断增加,C 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 正确。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若由水中富含的
14、 N、P 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若由水中富含的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若由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命题点二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措施3.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 DNADNA 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并绘制下图。棕熊、马来熊、眼镜熊之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型
15、多样性答案 B解析 棕熊、马来熊、眼镜熊属于不同物种,故其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4.(2019温州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是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C.每一种野生生物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D.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答案 A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 错误;生物多样性是8一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B 正确;物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基因不同,所以每个物种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C 正确;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湖
16、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中,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故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D 正确。考 点 三 活 动 : 调 查 社 区 、 村 镇 或 学 校 附 近 一 个 淡 水 区 域 的水质1.调查目的(1)采集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样,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测定其水质,作出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的调查结论。(2)关注水体污染的状况,提出改良水质的建议。2.方法步骤步骤 内容 注意事项以班级为单位,在村镇、社区或学校附近,选定要调查的淡水区域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水样;注意观察水样采集地附近的动植物及
17、周边环境测量的项目可以包括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细菌含量及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要注意填写实验记录表;分小组进行,注意小组间的分工和协作根据采集与观察水样,预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说明理由要结合有关理论知识说明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要注意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分析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是否与预测一致,得出调查结论要综合分析实验中的各项数据采集水样制定计划作出预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对已受到污染的水体,小组讨论后提出改良水体的方案,并在班级进行集中讨论提出的改良水体的方案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9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1.养鱼户在养鱼过程中经常撒入一定量的化肥,这样有利
18、于鱼类快速生长。但另一些养鱼户在加入化肥几天后,发现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探究课题:探究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是否与化肥有关。探究准备:裸藻培养液、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0.05 mol/L 的陈化肥水、陈自来水、0.1 mol/L 的陈化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1)探究步骤:取 3 支试管,标号 A、B、C,分别加入_。各试管均加入_。振荡摇动试管多次进行观察。将各试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过程。(2)探究结论:_,则说明陈化肥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化肥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_,则说明_。答案 (1)等量陈自来水、0.05 mol/L 的陈化
19、肥水、0.1 mol/L 的陈化肥水 等量的裸藻培养液(12 滴)(2)三支试管中水质相同 如果从 ABC,三支试管中的绿色逐渐加深 化肥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命题点二 实验分析与实验拓展2.(新题快递)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取样地点 N(mg/L) P(mg/L) 玫瑰拟衣藻增长率鱼塘 1 7.53 0.101 0.244鱼塘 2 8.5 0.082 0.2163艾溪湖 1 0.74 0.03 0.1716艾溪湖 2 0.67 0.032 0.1989青山湖 1 1.32 0.21
20、 0.4138青山湖 2 1.48 0.16 0.2684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玫瑰拟衣藻对 P 元素的需求量比对 N 元素的需求量要大B.在艾溪湖 1 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 K10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P 元素,N 元素的影响很小D.鱼塘中的 N 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答案 C解析 玫瑰拟衣藻对 N 元素的需求量比对 P 元素的需求量要大,A 项错误;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艾溪湖 1 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能达到环境容纳量 K,B 项错误;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
21、要因素是 P 元素,N 元素的影响很小,C 项正确;由于鱼塘中的 P 元素含量低,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的生态破坏不是最严重的,D 项错误。3.(2018湖州期末)千岛湖在 1998、1999 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査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图。(1)图 1 所示箭头所指方向_(填“能”或“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水体中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 N、P 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
22、大量死亡,导致_(填“需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3)分析图 2 发现, “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 1998、1999 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_。答案 (1)不能 捕食、竞争 (2)呼吸作用 需氧型 正反馈 (3)TN 和 TP 量不是最高值11(或总 N 和总 P 量低于之前若干年)解析 (1)图 1 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则所指方向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都
23、捕食浮游动物,则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鲢鱼、鳙鱼和浮游动物都捕食藻类,则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存在竞争关系。(2)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正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3)分析图 2 发现, “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 1998、1999 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 TN 和 TP 量不是最高值(或 TN 和 TP 量低于之前若干年)。探究真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生物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29 人类 环境 解析 讲义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