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科班,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西安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文科)试题1.下列关于蓝藻细胞和酵母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蓝藻细胞和酵母菌细胞中均含有核糖体B. 蓝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叶绿体C. 酵母菌细胞和蓝藻均能进行有氧呼吸D. 酵母菌细胞和蓝藻细胞都有 8 种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蓝藻细胞内含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但是没有叶绿体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详解】蓝藻细胞和酵母菌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 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
2、绿体,B 错误;酵母菌细胞和蓝藻均能可以有氧呼吸,C 正确;酵母菌细胞和蓝藻细胞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因此都含有 8 种核苷酸,D 正确。2.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历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施莱登和施旺首次发现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B. 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C. 温特提取出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并鉴定其为吲哚乙酸D.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1)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动植物,提出了“细胞学说” 。 (2)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鲁
3、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来自水。 (3)生长素的研究从 1880 年英国达尔文1910 年丹麦的鲍森詹森1914 年匈牙利拜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 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 1946 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2出该物质(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 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 错误;温
4、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鉴定其为吲哚乙酸,C 错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D 正确。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B.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C.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 生物大分子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的基本单位均是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它们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其中多糖的基
5、本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详解】蛋白质以是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A 正确;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B 正确;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 正确;核糖是单糖,是小分子物质,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明确蛋白质、多糖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其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有关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B. 中心体可以作为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C. 线粒体
6、与叶绿体都有两层膜,都与能量转化有关D. 核糖体都附着在内质网上,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答案】C3【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判断选项。【详解】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色素,叶绿体也含有色素,A 错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含有中心体,B 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两层膜,其中线粒体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 ATP 中的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因此两者都与能量转化有关,C 正确;核糖体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一种附着在内质网上,D 错误。5.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能体
7、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 )A. 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 B. 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胞吐和胞吞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个功能特点。【详解】氧气进入肌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流动性,A 错误;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流动性,B 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
8、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浆,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流动性,D 错误。6.将一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 个细胞的状态,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这 3 个细胞的初始细胞液浓度是( )A. ABC C. BAC D. BAC4【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细胞几乎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
9、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B 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但不明显,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但浓度差不大;C 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且浓度差较大。由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所以这 3 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BC,故选 B。7.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量来源,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 ATP 的含量较少,但是转化速度比较快B. 抗体的分泌不需要消耗 ATPC. ATP 的结构简式为 A P P PD. ATP 中靠近 A 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答案】A【解析】【分析】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
10、构简式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 A 的磷酸键线断裂,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详解】细胞中 ATP 的含量较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A 正确;抗体的分泌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 ATP,B 错误;ATP 的结构简式 A-PPP,C 错误;ATP 中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合成,D 错误。8.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这说明酶具有( )A.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多样性 D. 稳定性【答案】A【解析】【分析】5酶的特性:高效性: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11、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高温、过酸或过碱酶会失活。【详解】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这说明了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是由酶结构的特异性决定的,体现了酶的专一性,故选 A。9.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B. 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浑浊程度更大C. 鉴定乙组中有无酒精的产生可
12、以取 E 中溶液作为材料D. D 瓶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 E 瓶相连,以除去瓶中的 CO2【答案】B【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 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详解】由于甲组有接气泵的结构,而乙组没有,所以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 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浑浊程度更
13、大,B 正确;鉴定乙组中有无酒精的产生应该取 D 中溶液作为材料,C 错误;由于 D 瓶中有空气,存在少量的 O2,所以乙组 D 瓶6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瓶中的 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D 错误。10.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 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C. 突然中断 CO2的供应,C 5的量会减少D. 突然中断光照, (CH 2O)的量会减少,C 3的量会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包括了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该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 A
14、TP 和H。【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 错误;在无光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不足,暗反应会因H和 ATP 的缺乏受到限制,B错误;突然中断 CO2的供应,C 5的量会增加,C 错误;突然中断光照,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不足,导致 C3的还原受阻,则(CH 2O)的量会减少,C 3的量会增多,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够根据图中物质变化确定图示生理过程为暗反应阶段,明确暗反应阶段虽不需要光,但是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1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复制、染色体数量的加倍依次
15、发生在( )A. 间期、后期 B. 前期、后期C. 中期、后期 D. 前期、中期【答案】A【解析】【分析】7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故选 A。12.图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示意图,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
16、胞与图示中哪一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同(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 是分裂后期、B 是分裂间期、C 是分裂末期、D 是分裂中期。细胞周期包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 90%-95%。所以显微镜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选 B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属于容易题。13.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属于细胞凋亡B. 衰老的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 细胞分化是因为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少量的改变的结果D
17、.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8对生物体是有利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能无限增殖;形态结
18、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详解】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 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B 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C 错误;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正确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有关的
19、实验是(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错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脸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正确;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正确;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说明 DNA 的分
20、子结构,并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错误。因此,以上 5 个实验中可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是,故选 C。15.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 4 粒种子,有 3 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 4 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是( )9A. 0 B. 3/4 C. 1/2 D. 1/4【答案】B【解析】【分析】假设基因 A 为显性,基因 a 为隐性,则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Aa,其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Aa:aa=1:2:1,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白花=3:1。【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杂合子红花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白花=3:1,即每一个粒种子长
21、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都是 3/4、开白花的可能性都是 1/4,因此第 4 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是 3/4,与前面 3 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什么花没有关系,故选 B。16.将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 1/8 B. 1/16 C. 1/32 D. 1/6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别计算 AA、BB、CC 的基因概率,相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者杂交
22、产生的后代中 AABBCC 的个体所占比例=1/41/21/4=1/32,故选 C。1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遗传病B.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C. 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D. 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可能是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10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2)多基因
23、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详解】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不患遗传病,如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A 正确;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正确;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C 正确;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如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传病,D 错误。18.如果用 15N、 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没有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 可在 D
24、NA 中找到 15N 和 32P、 35SB. 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C. 可在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D. 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N 和 P 元素是 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而 S 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是 DNA 进入到细菌内,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胞中,同时子代噬菌体在亲代噬菌体的 DNA 指导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因此 C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9.下列关于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文科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