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舒城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一语文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1、现代文阅读(23 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间接、侧面回答,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 “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 。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两个重要特点:弹拨乐器而具
2、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 ,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 。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 。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 “润” “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珠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逼人” ,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 ,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
3、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 。例如,用“高” “低”和“明亮” “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 ,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 。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
4、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 ,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 ,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 ,指2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 ,指发音清脆;“爆” ,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琵琶的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尖、堂、松、脆、爆”这五条标
5、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1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C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D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2 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6、D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 、更“脆” ,余音更长,声势更大。(2)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北国的春风林斤澜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3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
7、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
8、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
9、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 “有了别样的体会” ,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B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情景
10、的感受。C对比是文章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4D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得淋漓尽致。5.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分)6.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一)文言文阅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 ,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
11、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 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
12、,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 (选自柳宗元宋清传 )【注】雠:这里指售出、成交。券:借据,欠条。7.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B. 咸誉清 誉:信誉5C.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翦:狭浅D. 视之落然者 落:凄凉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13、清逐利以活妻子耳 谣诼谓余以善淫B. 不害清之为富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 清其有道者欤 当其欣于所遇D.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9. 对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B.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C.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D.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10.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 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
14、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C.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5 分)(2)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3 题。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苏轼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
15、吾曾。12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舒中高一统考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6A首联“续残梦” “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出了出行之早。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高耸乱山、淡淡落月。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满了生活情趣。13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
16、“ , ”两句写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的行为表现:违背准则,把取悦权贵奉为信条。(2)苏轼在赤壁赋 “ , ”两句侧面描写出客人洞箫乐声的悲凉。(3) 兰亭集序中“ , ”两句写的是集会众人在兰亭仰看宇宙广阔,俯视地上万物繁多。(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从声音和色彩两个方面勾勒了一幅肃杀、凝重的战斗图景。三、语言文字应用(28)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东方红 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六安市 舒城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开学 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