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78.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7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B生理盐水各部分性质和密度都一样C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生理盐水的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D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在 t1时,M 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 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 t1时,50 g 水可以溶解 25 g 甲物质3.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水银 B碘酒 C石灰浆 D
2、甘油4.下图是 M、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 t1时,M、N 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N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 t2时,M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N 物质的溶解度D由 t1升温到 t2时,N 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5.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6.某温度下,在 100 g 质量分数为 20%的 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 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2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
3、,KNO 3的溶解度为 30 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溶液B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C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D加速固体的溶解可以采取搅拌、粉碎、加热等方法8.20 时,NaCl 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20 时 10 g 水最多能溶解 4 g NaClC 中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 20 时 NaCl 的溶解度是 3.6 g9.下列有关溶液的
4、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口可乐汽水和白蒲黄酒都属于溶液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某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10.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 B 溶液变为饱和C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 25 g3D 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11.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t1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
5、等B t2时,把 50 g A 放入 50 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3C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1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13.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浓硫酸 B医用酒精 C生理盐水 D碘酒14.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A图
6、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C 40 时,将 50 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 g 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D 40 时,将 CO2通入饱和的 NaOH 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15.通常要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4A加入溶质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二 、填空题16.2010 年 4 月 14 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 7.1 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带着搜救犬、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当地投入救
7、援工作,搜救犬的生物学特性是犬的嗅觉发达,对人体或尸体气味的敏感程度相当于人的 100 万倍,对灾害现场的幸存者和遇难者进行搜救,就是对犬这一特性的运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选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是不停运动的D分之间有间隔(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 pH
8、 和硬度两项。测定液体 pH 的方法是_。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0.5%的过氧乙酸溶液 300 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过氧乙酸溶液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17.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
9、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填字母);A元素 B原子C离子 D分子(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实验室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_。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净,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作用。18.熟悉常见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5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浓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第一次实
10、验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1)写出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第二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是_;(3)每次实验加入镁的质量( m)为_;(4)求解第一次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 X)的比例式为_;(5)若将第一次反应后溶液蒸发掉 68.4 g 水后,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6)若用 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需稀盐酸,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19.(1)已知:水的密度为 1.0 gmL1 。实验室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 2.5 g,需要量取水_。(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字母序号)。(
11、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氯化钠固体不纯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0.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利现象的产生。(1)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须做_试验;6(2)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起来),目的是隔绝_;(3)2005 年哈尔滨发生严重的水污染事件,有关部门用大量活性炭净化水质,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性;(4)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有一包“双吸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这里“双吸”所吸收的物质指的是_和_。(5)区分某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
12、物质是_。三、计算题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 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 95.8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g。(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加入 106 g 稀盐酸(即 A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2.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 500 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
13、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5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 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7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溶液是均一的,也就是各部分的性质、密度是相同的,溶液是稳定的,也就是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固体和水形成的,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溶解后仍然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中间。2.【答案】D【解析】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 项,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B 项,在 t1时,M 点表示
1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 项,在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正确;D 项,在 t1时,50 g 水可以溶解 25 g 甲物质,说法错误,因为在 t1时,50 g 水只能溶解 12.5 g 甲物质,错误。3.【答案】B【解析】A 项,蒸馏水是纯净物,错误;B 项,碘酒是碘溶解于酒精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 项,石灰浆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错误;D 项,甘油是纯净物,错误,故选 B。4.【答案】A【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 项, t1时,M、N 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B 项,N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九 单元 溶液 检测 解析 新版 新人 20190117278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