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含解析).doc
《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材料表明春秋一书A. 政治立场的保守性B. 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C. 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D. 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主张“克己复礼” , 春秋一书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选项,A 符合题意;B 表述不准确;C 与题意不符;D 说法错误,不为当时社会发
2、展所接受。所以应选 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特点2.下列语句能够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有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项体现的是法家思想,体现的是加强君权,排除;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2体现了君主重民甚于致力于神的民本思想,正确;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体现了重视百姓忧乐的民本思想,正确;苟无民,何以有君,以为: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正确;故选 D。
3、3.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荷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是A. 炫耀文治武功B. 祭祀天地神祇C. 报答天地之恩D. 宣扬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详解】 “荷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说明帝王封禅在于突出皇权至上,认为君主统治是上天的意志,本质上反映了君权神授,故 D 正确;A 无法体现“荷天命以为王” ,A 不是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排除;荷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体现出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是宣扬君权神授,以利于统治,BC 不是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排除。4.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
4、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 ,汉代重在“尊” ,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 文化沦为政治的附庸B.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C. 思想统一局面的形成D.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代焚书坑儒旨在消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统一人民的思想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汉代独尊儒术也是希望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其二者的做法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求,所以选 A。B 符合秦朝;CD 符合汉朝。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汉治国思想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名师点睛】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3(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5、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5.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 ,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 ,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
6、,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A. 秦朝B. 汉初C. 宋代D. 民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 ,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 ,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 ,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可知,宋代理学开始形成,理学的的宇宙观、认识论丰富了儒家学说,儒家纲常伦理经过理学的世俗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内心,选择 C 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名师点睛】宋明时期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并将君臣父子的人伦关系解释为“天理
7、”之体现,主张“灭人欲,存天理” ,形成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使封建等级秩序伦理化,人伦道德严密化,顺应了封建等级秩序,成为儒学的第二个高峰期。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6.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4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这本书是A. 焚书 B. 明夷待访录C. 日知录 D. 天下郡国利病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备选项可知日知录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明夷待访录是我国明末清初
8、启蒙思想家们的作品,前两部作者都是顾炎武,第三部作者是黄宗羲, 焚书是李贽的作品。从“亭林亦复推重”反映出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也非常赞赏这本著作,排除 C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维新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7.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下列思想与其相吻合的是A.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智)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B.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D.
9、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世人如果都以自己的偏见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那么谁没有一个标准呢?何必是懂得事物更替的聪明人才有是非标准呢?即使愚蠢的人也是有的。可见其强调不论知识多少,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都有自己内心的标准。这与题干中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是一致的,故 A 项正确。B 强调的是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而题干强调人的感觉,并不要求理智,故 B 项错误。题干完全将人的感觉和天性视为正确的和值得跟随的,而 C 项强调要不断反省内心,与题干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探讨理和气的关系,认为理先气后,与题干不符,
10、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项为 C 项。由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在世界上具有特殊地位,是万物的尺度,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对天理的认识,C 项没有体现出人与万物的关系,所以与题干思想不相吻合。58.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 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 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 智者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答案】D【解析】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人是
11、万物的尺度” ,其思想属于人文主义的萌芽,材料强调的是肯定人的认识,否定了神的绝对权威,故 D 正确;A 过于绝对,错误;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 B;智者学派的思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排除 C。点睛:本题容易错选 A,A 选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材料“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 。9.孙炳辉在德国史纲中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A. 罗马教会神权B. 神职人员权威C. 灵魂救赎方式D. 宗教礼仪程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2、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思想,可知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得救,即认为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故选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思想10.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出现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根源在于A. 商品经济的发展6B. 社会思潮的变化C. 社会上层的倡导D. 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体现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BCD 三项均未从经济的决定作用方面来分析。考点:宋元时期的艺术点评:宋
13、元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和逐渐地壮大,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就是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作品多了起来。如宋代的话本和宋词的发展,元代的杂居等。反映市民生活的戏曲艺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11.“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大量涌现。在思想禁锢的情况下,人们每说一句话都要小心,每写一个字都要以君主的个人好恶为转移,其聪明才智就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难以产生伟大的思想作品。 ”这段话主要指出了A. 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B. 民主有利于文化发展C. 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D. 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是人民在君主专制下,思想禁锢,阻碍文化发展;
14、思想开放自由有利于优秀文学作品出现,强调政治民主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故选 B。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与决策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主与监督政府和修正错误的关系,排除 CD。12.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对人类而言,未来是相对于现在,对永恒的神而言,他只有现在,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 ”他的观点体现出A. 理性和信仰的结合B. 悲观消极的世界观C. 对神的意志的否定D. 对上帝权威的蔑视【答案】A7【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15、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 ,由此可知,阿奎那认为人要有信仰,但是同时又强调了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是理性和信仰的结合,A 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悲观消极的世界观,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否定神,C 项错误;材料也未蔑视上帝的权威,D 错误。故选 A。13.公元 971 年,宋太祖敕命刻印佛教大藏经 ,并于 983 年完成 13 万块经版的制作,随后就开始印刷。这反映出A. 雕版印刷业较发达B. 活字印刷得以运用C. 佛学成为正统思想D. 政府垄断了印刷业【答案】A【解析】【详解】983 年完成 13 万块经版的制作,说明北宋雕版印刷业较发达,A 正确;毕昇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 年-1048
16、年)先后花了七八年的时间,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宋太祖敕命刻印佛教大藏经不能说明佛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仍然是正统思想,C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垄断了印刷业,排除 D。14.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屈原创作楚辞小篆成为官方文字A. B. C. D. 【答案】D【解析】8【详解】结合所学,东周时期即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战国时期的屈原创作楚辞 ,符合题意;秦朝时期小篆成为官方文字,不符合题意,
17、排除;故选 D。15.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后半期,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C.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D. 中华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及理解分析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由此分析可知 B 符合题意,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A 与题意无关,C 只强调了继承,没有体现吸收借鉴,D 表述不准确。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8、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发展特点16.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A.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 达尔文的进化论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普朗克的量子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出现的“宇宙物质受到力的控制” 、 “数学方式表现” 、 “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地球现在被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天津 实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预测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