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六、有教无类释文题“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孔子的这句话是说,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
2、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1词语理解(1)通假字学而不思则罔 通“_” ,_于吾言无所不说 通“_” ,_答案 惘 迷惑 悦 喜欢(2)一词多义类Error!殆Error!答案 类别/事例/条例/类似/大都、大多 危险/通“怠” ,懒惰/大概,恐怕/几乎、接近、差不多(3)古今异义中人以上2古义:_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至于他邦古义: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答案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4)虚词归纳焉E
3、rror!以Error!答案 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代词,相当于“之”/兼词,于此,于彼/语气词/形容词词尾 动词,以为,认为/介词,表原因,因为/表凭借,拿,用/表时间和处所,在/连词,原因/表目的,用来,来/助词,不译/和“上” “下” “东” “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2词类活用(1)求也退,故进之:_(2)由也兼人,故退之:_(3)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_(4)礼后乎:_答案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 (3)名词作动词,做官 (4)名词作动词,在之后3特殊句式(1)回也非助我者也。(2)起予者商也。(3)其斯之谓与?(4)何谓也?(5)旧
4、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6)绘事后素。(7)礼后乎?答:_答案 (1)(2)判断句,(3)(4)宾语前置句,(5)(7)省略句。4语句翻译(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文:_(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译文:_(3)未知。焉得仁?译文:_答案 (1)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呢?(2)冉求平时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不够慎重,所以我约束他。(3)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仁呢?文本名句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外名句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君
5、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论语卫灵公)子 曰 : “有 教 无 类 。 ”孔 子 说 : “人 人 都 可 以 接 受 教 育 , 不 分 类 别 。 ”2.子 曰 : “ 中 人 以 上 , 可 以 语 上孔 子 说 : “资 质 中 等 以 上 的 人 , 可 以 告 诉 他 高 深 的 学 问 和(论语雍也)也 ; 中 人 以 下 , 不 可 以 语 上 也 。 ”道 理
6、 ; 资 质 中 等 以 下 的 人 , 不 可 以 告 诉 他 高 深 的 学 问 和 道 理 。 ”3.子 路 问 : “闻 斯 行 诸 ? ” 子 曰 : “有 父 兄子 路 问 :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孔 子 说 : “有 父 亲 兄 长在 , 如 之 何 其 闻 斯 行 之 ? ”健 在 , 怎 么 能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呢 ? ”冉 有 问 : “闻 斯 行 诸 ? ” 子 曰 : “闻 斯 行冉 有 问 :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孔 子 说 : “听 到 了 就 去 实4之 ! ”践 它 ! ”公 西 华 曰 : “由
7、也 问 闻 斯 行 诸 , 子 曰 : 有公 西 华 说 : “仲 由 问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您 回 答 说 有父 兄 在 ; 求 也 问 闻 斯 行 诸 , 子 曰 : 闻父 亲 和 兄 长 健 在 ; 冉 求 问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您 回 答 听斯 行 之 。 赤 也 惑 , 敢 问 。 ” 子 曰 : “ 求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 我 被 弄 糊 涂 了 , 斗 胆 问 问 。 ”孔 子 说 : “冉 求(论也 退 , 故 进 之 ; 由 也 兼 人 ,平 时 做 事 总 是 退 缩 , 所 以 我 鼓 励 他 ; 仲 由 敢 作 敢
8、为 , 不 够 慎 重 , 故 退 之 。 ”所 以 我 约 束 他 。 ”语先进)4.子 张 问 曰 : “令 尹 子 文 三 仕 为 令 尹 , 无 喜子 张 问 孔 子 说 : “令 尹 子 文 多 次 做 官 当 令 尹 , 没 有 显 出 高 兴色 ; 三 已 之 , 无 愠 色 。 旧 令 尹的 样 子 ; 多 次 被 免 职 , 也 没 有 显 出 生 气 的 样 子 。 每 一 次 被 免 官 时 , 一 定 会之 政 , 必 以 告 新 令 尹 。 何 如 ? ”子 曰 :把 自 己 做 令 尹 时 的 政 事 告 诉 继 任 的 令 尹 。 这 个 人 怎 么 样 ? ”孔
9、 子 说 :“ 忠 矣 。 ” 曰 : “ 仁 矣 乎 ? ” 曰 : “未 知 。 焉“算 得 上 是 忠 了 。 ”子 张 问 : “算 得 上 仁 了 吗 ? ”孔 子 说 : “不 知 道 。 这得 仁 ? ”怎 么 能 算 得 上 仁 呢 ? ”“崔 子 弑 齐 君 , 陈 文 子 有 马 子 张 又 问 : “崔 杼 杀 死 他 的 君 主 齐 庄 公 , 陈 文 子 家 中 有 马十 乘 , 弃 而 违 之 。 至 于 他 邦 , 则 曰 : 犹四 十 匹 , 却 抛 下 它 们 离 开 了 齐 国 。 到 了 另 一 个 国 家 , 就 说 : 这吾 大 夫 崔 子 也 。 违
10、 之 。 之里 的 大 夫 和 我 们 齐 国 的 大 夫 崔 杼 一 样 啊 。 就 离 开 了 。 又 到 了一 邦 , 则 又 曰 : 犹 吾 大 夫 崔 子 也 。 另 一 个 国 家 , 又 说 : 这 里 的 大 夫 和 我 们 的 大 夫 崔 杼 差 不 多 。 违 之 。 何 如 ? ” 子 曰 : “ 清 矣 。 ” 曰 :又 离 开 了 。 这 个 人 怎 么 样 ? ”孔 子 说 : “算 得 上 清 白 了 。 ”子 张 说 :(论语公冶长)“ 仁 矣 乎 ? ” 子 曰 : “未 知 。 焉 得 仁 ? ”“可 算 是 仁 了 吗 ? ”孔 子 说 : “不 知 道
11、。 这 怎 么 能 算 得 上 仁 呢 ? ”5.子 曰 : “ 不 愤孔 子 说 : “教 导 学 生 , 如 果 不 是 弟 子 努 力 想 弄 明 白 某 个 问 题不 启 , 不 悱却 还 没 有 弄 明 白 , 就 不 去 开 导 他 ; 如 果 不 是 弟 子 想 表 达 某 种 意不 发 。 举 一 隅 不思 却 表 达 不 出 来 , 就 不 去 启 发 他 。 举 一 个 墙 角 做 例 子 给 弟 子 讲(论语述而以 三 隅 反 , 则 不清 楚 , 而 弟 子 不 能 触 类 旁 通 推 知 另 外 三 个 墙 角 的 情 况 , 就 不 再 复 也 。 ”次 去 教 他
12、 。 ”)6.子 曰 : “吾 尝 终 日 不 食 , 终 夜 不 寝 , 以 思 , 无孔 子 说 : “我 曾 经 整 天 不 吃 饭 , 彻 夜 不 睡 觉 , 来 思 考 , 结 果 没5(论语卫灵公)益 , 不 如 学 也 。 ”有 什 么 好 处 , 还 不 如 去 学 习 。 ”7.子 曰 :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思孔 子 说 : “只 读 书 学 习 而 不 思 考 问 题 , 就 会 上 当 受 骗 ; 只 空(论语为政)而 不 学 则 殆 。 ”想 而 不 读 书 学 习 , 就 会 陷 入 危 险 。 ”8.子 曰 : “回 也 非 助 我 者 也 , 于 吾
13、言 无 所 不孔 子 说 : “颜 回 不 是 帮 助 我 的 人 , 他 对 我 说 的 话 没 有 一 句 不(论语先进)说 。 ”喜 欢 的 。 ”9.子 贡 曰 : “贫 而 无 谄 , 富 而 无 骄 ,子 贡 说 : “贫 穷 却 不 讨 好 、 奉 承 别 人 , 富 有 却 不 骄 傲 自 大 ,何 如 ? ” 子 曰 : “可 也 。 未 若 贫 而 乐 , 富怎 么 样 ? ”孔 子 说 : “可 以 啊 。 但 是 还 不 如 虽 贫 穷 却 乐 于 道 , 虽 富 而 好 礼 者 也 。 ”有 而 又 好 礼 之 人 。 ”子 贡 曰 : “ 诗 云 : 如 切子 贡
14、说 : “ 诗 上 说 : 好 比 加 工 象 牙 和 骨 头 , 切 了 之 后 还 要如 磋 , 如 琢 如 磨 。 其 斯 之磨 治 ; 好 比 加 工 玉 石 , 用 刀 雕 刻 之 后 还 要 打 磨 。 那 就 是 说 的 这谓 与 ? ” 子 曰 : “赐 也 ,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 告种 道 理 吧 ? ”孔 子 说 : “端 木 赐 啊 , 我 可 以 同 你 谈 论 诗 了 , 告 诉(论语学而)诸 往 而 知 来 者 ! ”你 以 往 的 事 情 就 可 以 知 道 将 来 的 事 情 了 啊 ! ”10.子 夏 问 曰 : “巧 笑 倩 兮 , 美子 夏 问
15、 孔 子 : “美 丽 的 笑 容 上 面 泛 起 一 对 酒 窝 , 漂 亮 的目 盼 兮 , 素 以 为 绚 兮 , 何眼 睛 黑 白 分 明 , 未 染 色 的 丝 绸 变 成 了 艳 丽 的 衣 裳 , 说 的 是谓 也 ? ”子 曰 : “ 绘 事 后 素 。 ”什 么 意 思 呢 ? ”孔 子 说 : “这 是 说 先 有 白 色 的 底 子 然 后 绘 画 。 ”曰 : “ 礼 后 乎 ? ” 子 曰 : “起子 夏 又 问 : “那 么 , 礼 也 后 于 人 的 本 性 吗 ? ”孔 子 说 : “卜 商 ,(论语八佾)予 者 商 也 !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 ”你
16、 真 是 能 启 发 我 的 人 ! 现 在 可 以 同 你 讨 论 诗 经 了 ! ”1选文第 3 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答:_答案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退缩,也不过于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6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2选文第 9 则和第 10 则,师生对话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启示?答:_答案 在这两则对话中,子贡和子夏都能从对诗经的研习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热情赞扬。孔子对子贡和子夏的反馈给予
17、了极高的评价,其实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 诗经中的这两句话,被孔子及其弟子引入谈话中,是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处,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铺垫和辅助的作用。同时也启示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3选文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请结合文本一一分析。答:_答案 本文主要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主来组织选文,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平等的教育观念。这一观点,主要通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来体现。其中的“无类” ,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一是不论贫富、贵贱、老幼、 “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
18、育;二是不管品行善恶、品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注重诱导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他才会启发。注重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面的途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有教无类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