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有学者认为, 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 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 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 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 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 诗经和楚辞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有较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根本上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
2、造成的。北方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人们会去考虑一些爱情、婚姻或者徭役、风俗方面的事情;南方经济较落后,人们生活也较为原始,所以会有更多的巫术、自然崇拜,故 A 项正确。B 材料并未表现北方社会政治情况,动荡之说无从得到,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经济重心完成转移之前,总体上来讲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比南方的更高,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 诗经和楚辞表现的社会内容十分多样,并未集中于祖先崇拜和宗法制度,故 D 项错误。点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3、2.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2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了三种字体,图片中也按照顺序表现出三种字体的演变,因此本题选 B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曹魏时期,当时的文字已经基本统一,故 A 错误。汉代时,隶书已经成为主要字体,C 说法错误。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 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发展3.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
4、画充分反映了“流血” “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 ;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 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 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 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 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北魏时代的壁画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 ;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等信息体现了北魏与唐朝壁画的不同风格,与艺术家创造性活动无关,故 A 项排除;“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仅能体现北魏时代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概括唐代,具有片面性,故 B 项排除;北魏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 ,唐代因
5、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 C 项正确;“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仅能体现唐朝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体现北魏,具有片面性,故 D 项排除。4.“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上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3 -C. 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戏曲艺术京剧及其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艺术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正确评断历史人物,A、C 两项错误,排除。D 项表述具
6、有片面性,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B 项表述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5.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李约瑟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A. 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 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C. 中国古代只重视对人的研究,不重视对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 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答案】C【解析】材料只是强调没有把个人与
7、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而不是“无法分开”,故 A 项错误,排除。B 项“惟有”说法错误,与材料“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不符,排除。由“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可知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而是强调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排除 D。6.“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思想是谁在哪本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 魏源、 海国
8、图志B. 洪仁玕、 资政新篇C.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4 -D. 梁启超、 变法通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反映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 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 A 项正确;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故 B 项排除;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故 CD 项排除。【点睛】首先明确“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所反映的主
9、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7.1893 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 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薛福成认为总理衙门负责涉外问题的专业人才很少,故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D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外事务多少的内容,而是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排除 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而是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排
10、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洋务专业人才匮乏,与立宪思想无关,排除 C 项。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5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
11、外国经验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C 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C 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故 D 项错误。9.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 政治的民主化B. 救亡图存C. 经济的工业化D. 思想的自由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它们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救亡图存,即都面临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故 B 正确。政治的民主化,不符合洋务派与顽固派,故 A 排除。经济的工业化,不符合革命派与保皇派,故 C 排除。思想的自由化,不符合洋务派与顽固派,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10.“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答案】B【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3、的能力。分析题意,联系教材,此文出自胡适的文学改良邹议 ,主张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文,很明显这是在谈论文学方面,其主旨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所以答案为 B。A、C、D 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11.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 1920 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 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 。1924 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 适应了中国
14、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答案】B【解析】根据“1924 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 ,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 “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错误,排除 A;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外国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实现国家统一,故 B 正确;和共产党合作不属于民族问题,C 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排除 D。12.“平均地权” 、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地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
15、者A. 同情农民疾苦B. 抑制贫富不均C. 制订了可行的土地纲领D.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最先提出了“民生主义” ,但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实行了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故 C 项正确;ABD 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排除。- 7 -【点睛】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13.下列著作及理论反映了毛泽
16、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因此正确顺序是,所以答案选 D。14.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 个工科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大同市 第三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