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共 100 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按考试科目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纸上。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至答题纸指定位置。第 II 卷直接用 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收回。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本卷共 40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
2、”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答案】C【解析】材料中三人的主张是关于按能选官都没有涉及平等,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 B 项错误;从“举贤才” “因能授官”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 D 项错误。【名师点睛】做题关键要紧紧结合材料,注意:选项表述正确,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抓住“举贤才” “因能授官”
3、“有能则举之”是关键信息即可。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 ,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 ,杂家主张“治国公平” 、 “为民谋利” ,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主张“礼” 、 “法”并用【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道家老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 A 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 B 项排除;据材料“孔子主张“仁”和“礼” ,法家强调“法”和
4、“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 ,杂家主张“治国公平” 、 “为民谋利” ”可得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 C 项正确;由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 D 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杂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即可。3.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
5、家争鸣”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属于思想方面,不可能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故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正确。故组合错误,故 A 排除。组合错误,故 B 排除。组合正确,故 C 正确。组合错误,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 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3B.
6、 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 爆发了“七国之乱” ,社会动荡, “仁政”受到欢迎D. 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即是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A 项正确。专制主义体制在秦朝时已经确立,B 项说法错误,排除。C 项发生在汉景帝时期,与题干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佛教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点睛】汉代儒学:(1)思想以公羊春秋为骨干,
7、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5.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 “贵儒”又“尊道”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遵儒者之教”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两人都“贵儒” ,根据“履道家之言”和“
8、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说明两人都“尊道” ,故答案选B。三国时期,儒家思想虽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传统文化没有断裂,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佛教,排除 D。6.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 ) ,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4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 ) ,用酒祭祀作佛事”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也广为传播,故选 B。而材料现象与政府
9、无关,故 D 错误。因为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故 C 错误。而 A 错在渗透到各方面。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背景【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在此,学生要了解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对儒家所构建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道教和佛教盛行,巨大冲击和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法”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成为世胄高门子弟不问学业,仅靠门第“坐致公卿”的工具。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已经不灵了。魏
10、晋时期,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繁的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的玄学。而统治者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7.“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句话评价的应是A. 荀子思想B. 董仲舒新儒学C. 两宋理学D. 道家学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详解】A.荀子主张礼法并用、 “君舟民水” 、性恶论等,并未探讨世界本原问题,与材料信息“世界本原” “思辨色彩”等不符,故 A 错误;B.董仲舒新儒学
11、的内容主要是“君权神5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春秋大一统”等,并未探讨世界本原问题,与材料信息“世界本原” “思辨色彩”等不符,故 B 错误;C.两宋理学主张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理,先有理而后有万物,并认为“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天理,主张“存理去欲” ,从而使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与材料信息“世界本原” “思辨色彩”等相符,故 C 正确;D.道家学说虽然主张道是世界的本原,但是主张清心寡欲,超然出世,与材料信息“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不符,故 D 错误。【点睛】宋明理学主要内容:(1)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
12、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 (2)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8.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小处也有理,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排除 A 项;科学实验起源于
13、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排除 C 项;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排除 D 项。点睛: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 ,只有深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掌握天下之理,从而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9.“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 朱熹的格物致知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答案】C【解析】6“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属于反对空谈,讲求实际的
14、学风,符合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C 正确;其他人的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
15、实政治的影响。因此 B 项正确。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所以 A 项错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 C 项也是错误的。历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 D 项错误。11.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武帝时起,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2000 多年来中国文化的主7流。这得益于历代统治者的
16、大力支持、官办教育的大力传播以及儒家思想在各个时代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所以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过去曾经受到过佛教和道教等思想的冲击,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排除 ACD 三项。12.“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 ”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B. 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C. 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D. 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详解】材料“生得轻巧白净” “传播文化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谜语的谜底是汉朝发明的“纸” ,根据所学知识
17、可知,纸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水平,故 A 项正确;B 项是指指南针;造纸术不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的,故 C 项错误;D 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故错误。【点睛】材料“生得轻巧白净” “传播文化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得出这是纸。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相关答案即可。13.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A. 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B. 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C. 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8D.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详解】A.题干所给材料中“南宋会子铜版印刷术”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B.结合所学知识,雕版
18、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这与题干中“南宋”不符。C.“南宋的朝贡贸易”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D.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这与题干中“南宋”不符。故选 A。【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宋” ,并把握题干中“南宋会子铜版拓片”的主旨。1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B【解析】由材料“外师造化,
19、中得心源” 可知, “造化”即大自然, “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A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5.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9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了三种字体,图片中也按照顺序表现出三种字体的演变,因此本题选
20、B 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曹魏时期,当时的文字已经基本统一,故 A 错误。汉代时,隶书已经成为主要字体,C 说法错误。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 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发展16.古罗马 3 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 ”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 , “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 ”这表明民法大全A. 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B. 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C. 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
21、主义思想D. 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 民法大全在婚姻问题上更多的强调婚姻的自由,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C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地位问题,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条文的只适用于贵族的信息,B 不正确;民法大全对婚姻的定义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含义不同,D 不正确。1017.“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赋人权B. 美德即知识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城邦利益至上【答案】C【解析】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
22、仰来赋予,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是近代民主思想体现,与精神实质不符,故 A 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代表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在民主政治,主张精英治国论,与材料不符,断章取义的看到美德两字,是错误的,故 B 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是雅典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影响下的产物,肯定所有人的价值和尊严,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人的价值,城邦利益至上,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18.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 “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三权分立
23、B. 君主立宪C. 人民主权D. 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 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由此分析 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19.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A. 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11B. 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C. 基督教的包
24、容性助力文艺复兴D.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答案】D【解析】根据“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 “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可知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D 正确;A 不符合史实,错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并不能说明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B 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思想,基督教不能助力文艺复兴,C 错误。【点睛】抓住解体的关键信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 “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分析解答。20.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 1524 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