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界定“政策分析” 的学者是美国的 (A)林德布洛姆(B)拉斯维尔(C)波普(D)威廉.邓恩2 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不包括 (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一参谋结构(D)参谋结构3 论积贮疏论贵粟疏谏迎佛骨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等都反映了什么制度对政策的研究? (A)史官制度(B)策士制度(C)谏议制度(D)科举制度4 20 世纪 90 年代公共政策学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不包括 (A)
2、伦理取向(B)制度取向(C)管理取向(D)政府改革取向5 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或子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 (A)政策客体(B)政策环境(C)政策行为者(D)支持系统6 关于公共政策的客体及客体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目标人群(B)从 “人” 的角度看,公共政策的客体是政策问题(C)公共政策主体和客体之间并不截然对立(D)公共政策客体系统包含在政策系统之内7 政策系统的现实特征、功能与运行更多地取决于政策系统所处的 (A)经济环境(B)政治与法治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工作环境8 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A)决策体制(B)公共权力(C)信息系统(D)控制系统9
3、 从政策的社会效果来看,社会保障、反垄断政策、残疾人政策、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四项分别属于哪种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 (A)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B)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C)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D)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宽、代价范围宽,利益范围窄、代价范围窄10 最中国化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机构一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
4、“上下来去 ”政策过程模型11 关于政策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及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等组成(B)是非正式组织(C)美国国会、政府和利益集团的“铁三角关系”是其一种表现(D)分为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混合型政策网络12 政策方案设计的联系机制构成包括 (A)结果、目标人群、执行机构、法规(B)规则、结果、法规(C)目标人群、执行机构、假定(D)规则、工具、假定13 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 (A)公共政策的分析(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抉择(D)公共政策的执行14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分为 (A)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政治环
5、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C)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D)主体环境和客体环境15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原则是 (A)忠实原则(B)民主原则(C)法治原则(D)创新原则16 最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是 (A)受委托评估(B)不受委托评估(C)研究机构评估(D)社会团体评估17 能够考察政策整体性效果但每项政策产出量较难计算的政策评估是 (A)内部政策评估(B)外部政策评估(C)单一政策评估(D)复合政策评估18 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技术标准的是 (A)多样化(B)系统化(C)社会公正(D)数量化19 实现政策目标和有效性的基础是 (A)创新(B)调整(C)稳定(D)维持20 公共政策调整过程的首
6、要原则是 (A)实事求是(B)渐进调适(C)追踪反馈(D)成本效益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 奠定公共政策学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 是(A)系统论(B)信息论(C)控制论(D)相对论(E)反馈论22 下列属于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A)理性主义模型(B)政治系统模型(C)机构一制度模型(D)精英模型(E)渐进主义模型23 关于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评估和择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评估标准从政策目标细化而来(B)评估通用标准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与财政可行性等(
7、C)避免使用“逆向决策方法”(D)要对择定方法进行审查和评定(E)审定结果有通过、否定或修改、搁置三种24 公共政策评估是(A)政策制定过程的需要(B)政策执行过程的需要(C)纠偏的需要(D)衡量成本与收益的需要(E)政治统治的一种表现25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A)政策本身(B)执行主体(C)利益因素(D)政策对象(E)政策环境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6 简述全球范围内现代化以及大量政策问题的涌现对公共决策的要求。27 简述韦默和维宁的政策分析框架的步骤。28 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29 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要素和原则。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30 试述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31
8、 试述政策分析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五、案例分析题32 宪法修正案的诞生2003 年 3 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
9、,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 年 10 月 14 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03 年 12 月 22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 64 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 (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审议。2004 年 3 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
10、人大二次会议 2900 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 (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2004 年 3 月 13 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 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 月 14 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出席会议的 2903 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 2890 张,赞成 2863 张
11、,赞成票占有效票的 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D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包括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一参谋
12、结构、矩阵结构。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谏议制度中臣子负有向君主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职责。上述著作都是政策设计、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的杰作。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择伦理取向是因为任何选择都须有一定的标准,选择管理取向是因为公共政策是一种战略管理,选择政府改革取向是因为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决策系统,才能拥有高效能的新型政府和高质量的公共政策。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政策行为者即政策参与者,既是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构成部分,以及利益相关者及由其组成的政策网络。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选项从“事”的角度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公共政策 模拟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