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产能系统的是( )。(A)蓝藻(B)放线菌(C)支原体(D)衣原体2 用甲基绿一吡罗红染色经处理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其细胞核呈( )。(A)红色(B)蓝紫色(C)绿色(D)蓝色3 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 )。(A)有丝分裂和分化(B)同源染色体分离(C) DNA 复制(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4 下列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 5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
2、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现有 AaBb 和 Aabb 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数和生殖能力均相同,自然状态下,下一代中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7 图 1 所示 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B)甲 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3、,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8 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 2,4 一 D 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处理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组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数量相同的枝条(B)各组处理枝条的时间可以不同(C)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起对照作用(D)甲组 2,4-D 溶液浓度较适宜,具有促进作用9 某海岛上,每 1 万人中有 500 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万人中有(设定男女性别比为 1:1)( )。(A)1000 人(B) 900 人(C) 800 人(D)700 人10 图 2 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
4、位置是( ) 。(A)a,b(B) b,d(C) d,e(D)a,c,e11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B) (C) (D)1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 2 的产生停止(B) CO2 的固定加快(C) ATP ADP 比值下降(D)NADPHNADP +比值下降1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
5、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4 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问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 15 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如图 3 所示,酶系 1、酶系 2 和酶系 3 分别存
6、在于( ) 。(A)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6 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都称固体培养基,不可用于( )。(A)菌种分离(B)细菌鉴定(C)细菌计数(D)菌种的保藏17 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
7、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18 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 B 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19 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酿制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
8、CO220 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毒能力,科学家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抗体基因并成功导入植物体内,从而使植物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获取抗体基因所用的酶是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B)只要导入抗体基因,植物就能产生有活性的抗体(C)该事例可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D)转基因植物性状的定向改变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21 某中学生物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班级近几次的生物小测验结果都不理想,他认为是这几个单元的生物知识过于抽象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导致的,同时也认为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为了查明原因以提高学生成绩,这位教师宜采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是( )。(A)文献研究法
9、(B)教育观察法(C)教育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22 在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了图 4 中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课程理念中的(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全体学生(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3 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 )。(A)标志强化(B)活动强化(C)动作强化(D)变换方式强化24 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要点的探究性学习属于( )。(A)发现式探究(B)推理性探究(C)
10、实验式探究(D)启发式探究25 某教师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节中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 “简述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决心”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层次水平分别是( )。(A)了解、领悟(B)了解、反应(C)理解、反应(D)理解、领悟二、简答题26 图 5 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1)从的过程,利用了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_性。 (2)从 使用的培养基中,需添加 _和_两种关键性的植物激素。 (3)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27 图 6 为记录离体神经细胞电生理装置示意图。A 为刺激仪。B
11、为记录仪,其中一个电极插入细胞内,另一电极至于细胞外并接地(令其电位为零)。C 为离体的神经细胞。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 不给予刺激,B 记录到的电位比膜外电位_(高低),此时膜主要对_离子通透。 (2)当 A 给予有效刺激,B 记录到的电位波动叫作_电位。该电位波动的形成,主要是膜先后对_离子和_离子选择性通透的结果。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 某版本普通高中生物教材“问题探讨” 栏目内容如下:问题:(1)分析该栏目的教育应用价值。(2) 分析该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29 材料: 测试题 某亲本 DNA 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
12、制出的 DNA 子链,该亲本双链 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说明 该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 3 节“DNA 的复制”测试题,分值为 2 分,正确选项是“D”。某班级学生 61 人,试题分析情况如下表:问题:(1)请计算这道题的难度与区分度(不考虑学生猜对答案的因素)。(2)请简要分析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四、教学设计题30 请根据下列“ 有氧呼吸 ”一节内容,回答问题,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 (部分)。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
13、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体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很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概括地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氧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对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状态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将存
14、在 ATP 中。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应用有氧呼吸原理的例子。要求:(1)设计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2)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时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 G 一原核生物。曾长期被误为是“大型病毒”。特点是:有细胞构造: 细胞内同时含有 RNA和 DNA 两种核酸;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有核糖体;缺乏产生能量酶系,有“能量寄生物”之称;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等活体培养。2
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 DNA 亲和力强,使 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 RNA 的亲和力强,使RNA 呈现出红色。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所以细胞核呈绿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伤口的愈合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药物注射进肌肉中,进入的是组织液。A 、B 、C 三项所述均不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本题选
16、 D。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含 3n 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 A 错误;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 错误;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 C 错误;只有 D 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只发生自交。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
17、占比例为 。又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各占。因此,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故本题选c。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物体内 ATP 与 ADP 的含量比较少,且处于动态平衡,A 错误;甲乙过程是水解酶起作用,而丙一乙过程是合成酶起作用,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不相同,B 错误;丙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C 错误;丁不含磷酸,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TP 合成时要消耗磷酸(戊),D 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4-D 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植物插条生长状况、每组的枝条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生物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