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现在的山东有 “齐鲁大地 ”之称,湖北被称为 “荆楚大地 ”,江浙则被称为 “吴越之地 ”。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 A商朝的内外服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齐鲁大地 ”等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 ,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 ,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 “齐鲁之邦 ”,湖北被称为 “荆楚大地 ”也是这样。故选 B。 A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实际上是方国的联盟; C项在秦朝普遍实行; D项在元朝开始实行。 考点:分封制 点评:分
2、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通过分封,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诸侯国,如齐鲁等称谓就是以此而来。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图为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浑仪 ”。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中,浑仪曾被侵略者掠往海外, 1920年 才归还。当年这场战乱所造成的恶果是( ) A中国的领土所有权进一步沦丧 B中国完全被西方列强所瓜分 C中国内地被置于列强军事控制之下 D中国
3、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确 “1900年庚子之变 ”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故选 D。A项错误,该条约并未再次割地; 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项错误,只是在北京至山海关一线允许列强驻扎。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则徐说:我销;洪
4、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过程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完全一致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了中国近代各个阶级的救亡运动,并非文学夸张。洪秀全建立的天平天国要把小农经济固定化,不符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四者斗争的对象不一致,洪秀全反清,而林则徐则是维护清朝统治。因此 ACD均错误。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反清革命;康有为引进西方制度维新变法;孙中山直接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颁布临时约法,因此,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人的抗争史 点评
5、: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 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 “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但它推翻了 洋人的朝廷 , 即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客观上起到了 正在破坏
6、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的作用。故选 D。 A项错误,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并不能说明 “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 BC 项错误,这两个选项都未体现到反帝的内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这一切都是对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的打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 ,有如下几个场景 ,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 “民主共和 ”的标语 B孙中山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 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
7、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因此 D错误,故选 D。 A正确,辛亥革命创立了民主共和国; B项正确,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的领导机关; C项错误,外国表面上持 “中立 ”的立场。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时考查的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随后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 “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 ”、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
8、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签字誓不承认 ”“还我学生 ”这些信息,可知口号出现在五四 运动时期。故选 A。国民革命时期主要的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C项主要的是反对清政府,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项是在 20世纪30年,无法体现出材料中的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等内容。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
9、、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 ,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 ,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20余年 (18871920 年 ),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 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 ,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 1887年到 1920年这一段时间分析, 是不可能亲历的,火烧圆明园是在 1860年; 是可以看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是在 190
10、0年; 是可以看到的,中华民国成立是在 1912年; 是发生在 1937年,不可能看到。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需要对相关的基本史实有比较熟悉的把握,同时也要准确的知道相关事件的时间。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年共产
11、党宣言发表。故选 B。 A项是 1843年发表的; C项是在 1871年发生的, D项是在 1864年成立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 点评: 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首先承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但是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必然最终会走向灭亡,无产阶级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特别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 “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列宁语),其中 “三个最先进国家 ”指的是( )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
12、的思想来源即 “三种主要思潮 ”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 D。 ABC项错在了有个美国。美国是以西方的启蒙思想建立国家的,时间较短。 考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点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在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思想基础。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 “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 ”。其含义是 ( )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
13、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解材料中的 “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 ”,得出观点:特殊条件是自发性,一个城市是偶然性,并不是普遍和成熟的。故选 B。 A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讲的原因,而非意义; C项错误,材料说的特殊条件是指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而非说的是革命时机成熟; D项错误,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还不具备灭亡的条件。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追求公正与公平。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终失败。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14、方面提 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也需要掌握。 明确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任务的是 ( ) A和平法令 B四月提纲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7年 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的演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 B。 AC 项是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 D 项是在十月革命中的文件。因此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四月提纲 点评:四月提纲是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指 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有理想转变为现
15、实。四月提纲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意义需要掌握。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故选 B。 A项未指出社会性质; CD项说的是对国际上的影响。都没有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16、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答案: C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选 C。A项是中国的外交方针 ;B项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提出的; D项是在1950年签订的,是走的结盟的道路,明显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标准的。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
17、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 “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首先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接着是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选 A。 B项材料未体现; C项错误,开始并未进行官方交流; D项错误,是先由民间交往,然后再官方交往。 考点:中美关系缓和化 点评:美国在 20世纪 60到 70年代,由于陷
18、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民间交往的基础上, 官方的交往也得到很大的突破。在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 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被称为 “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 ”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 C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有色人种 ”“首届洲际大会 ”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 “二战 ”后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故选 B。 A项是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有相关五方进行的会议,并非洲际会议; C项 26届联合国大会并非首
19、届有色人种的洲际大会; D项上海会议是有相关国家进行的会议,也非洲际会议。 考点:万 隆会议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亚非拉国家参会,中国派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参加。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 20世纪 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数不包括 ( )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197
20、9年,而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1971年。故选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等都是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因素。因此 BCD均包括。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评: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从中 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时候( ) A确定敌友关
21、系是首要原则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极为困难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应将国家利益放在政策制定的首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解题关键是从题干中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出发,抽取隐含其中的主线。中美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经历了近代史上的侵略与被侵略、二战中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遏制与被遏制及 20世纪 70年代的关系正常化,当今的合作与斗争等复杂的历程,观其背后的基本主线就是两国国家利益的变化。故选 D。 ABC项错误, 敌友关系的定位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其实并不困难。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论性选择题,难度要求较高。一般认为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和国
22、家交往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外,国家力量也和国家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成立;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列强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也相继向中国输出资本, 成立,马关条约赔款 2 亿两白银,清政府不堪重负,成立; 成立,通商口岸重庆已经是长江中上游; 成立,综合起来,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狂潮,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
23、。故选 D。 考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点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割占中国领土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故选 B。 A项是直接原因; C项不符合鸦片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12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