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 “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实质上说明了( )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乐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差异; C项礼乐制度材料未体现出来; D项说法错误,西周文化在后代王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 ACD三项均错。从材料 “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
2、封建子弟之制 ”可以看出,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政治表现。故选 B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部分。宗法制的核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等都需要掌握。 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 ) A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 ” 以农业为 “本业 ”,以商业为 “末业 ”,反对弃本求末 B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认为农业是天下最重
3、要的行业,应加以重视 C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 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强调工商为末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重视农业,反对弃本求末; B项说的意思和A 项类似,也是正确的; C 项说的是农业和商业二者互相依赖,不能厚此薄彼,解释正确; D 项意思是当今人们太不明智,把工商作为末业,无知的加以抑制。主张工商皆本,解释错误。故选 D 考点:古代的经济思想 点评:古代基本上历朝统治者都是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初期保护了农业的生产,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
4、展。学生应该明白从两个方面分析。 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城市足迹馆 ”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 ” B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 C “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 D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店铺林立,这在宋朝是完全可能出现的; C项正确,宋
5、朝出现了夜市; D项正确,宋代商品经济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并且出现了草市。 B项体现的是雇佣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末出现 ,因此在宋代的作品中不可能体现。故选 B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宋代在商业上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以前的城市的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下表是 1913 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这组统计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 品种 1913年 1916年 1920年 1925年 1928年 1931年 1936年 原料 29 1 24 7 23
6、 9 31 3 35 4 37 7 35 8 半制成品 38 7 43 2 37 5 38 9 34 8 32 5 23 2 制成品 12 2 11 0 14 6 13 8 13 3 13 6 16 3 A.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B.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D.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比较大,反映了民族工业力量依然弱小;在 1913年到 1920年间,出口数额较大,反映了一战期间发展的较快;从制成品上来看,发展速度有限,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因此 BCD都是正确的。 A项错误,出口产品大都是初
7、级产品和原料为主,特别是制成品比重小,说明制造业不发达。故选 A 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这表明汉朝时( ) A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汉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开始开放水陆交通,禁止开山
8、的禁令也放松了,因此产生了大商人周游天下,货物流通频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答案:为 C。 A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的原因; B项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情况材料未体现; D项农副产品成为主要商品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汉代经济的发展 点评:汉代由于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汉武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些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恩令等需要掌握。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 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 m)设为 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 n)设为 40,若价格
9、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 1000,那么,下列关于 m、 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 A m为 700, n为 300 B m为 500, n为 500 C m为 600, n为 400 D m为 800, n为 200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从亚非拉掠夺了巨额的贵金属,导致欧洲货币大量贬值,引起价格革命。在价格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获得暴利,传统的封建主阶层逐渐没落,阶级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分析,答案:为 B。 ACD三项看不出封建主阶层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实力壮大来。 考点:价格革命 点评: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两个大的革命,一个是商业革
10、命,传统商路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传统商业地位衰落,英国、法国的地位开始上升;另一个是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 “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 ”,此话的含义是( ) 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英国保留了封建因素,但是社会所生产的产品价格比较低,为人民生产产品;法国是一个民主制的国家,但是产品却不丰富,价格高,只能满族贵族的需要。作者暗含了赞扬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
11、的巨大地发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故选 C。作者是讽刺的法国的生产力水平。所以ABD错误。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时间和作者的主要意图。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英国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英国人对此非常自豪。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主要成就、所带来的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新中国 建设道路,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 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二五 ”(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 ”( 19911995 ):;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
12、主题词应该是( )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1 年到 1995 年是改革开放深化的阶段。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故选 C。 A应该是 1978年; B应该是 1979年后,家庭联产承包制推行,解决了温饱问题; D项是迷惑项,无实际意义。 考点:邓小平南巡谈话;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点评: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 “从 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 ”。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 ”, “交换货物,扩大知识 ”,说明中国与世界联系密切,是世界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 D项正确
14、。 A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在明清一直推行; B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 18世纪。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开辟以后,对世界、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世界而言,世界开始由分散独立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但是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却带来了巨大地灾难。学生应该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如图,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 C 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 F B A E C B H D D H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看,图中 C和 G都是采用计划经济。
15、 1978年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苏联引进市场经济是在新经济政策时,即 1921年到 1928年。故选 C。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苏联和中国的经济政策 点评: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苏俄相继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最终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中国建国后引进斯大林体制,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弊端也十分明显。 1978年逐渐进行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如图, 2012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 9 0 级地震并引起了大海啸,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媒体称日本灾后重建 经费将高达 1800亿美元,日本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
16、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或组织提出申请(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为亚太经合组织,不向成员国贷款,只是论坛性经济组织; B为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成员国的收支平衡; C为 WTO,是国际贸易组织,不提供贷款。因此 ABC均错。 D为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发展经济。故选 D 考点:世界银行的宗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这几个图标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和它们的宗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要明白: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集团化。中国加入的区域集团和全球化组织也需要了解。 如图,以下两个常见的图片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和信
17、息网络化 B经济区域化和信息网络化 C经济区域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D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个图片是亚太经合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第二个图片是 internet浏览器,反映的是信息化。故选 B。其他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区域集团化和信息网络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加入的区域集团和全球化组织等知识点学生一定要明白,另外,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并且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也需要了解。 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如要研究近代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可选用的竹枝词是 ( ) A邑志详陈
18、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蓬首晨兴遥入市,归家手挈米和盐。 B “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有城不若无城富,第一繁华让此方。 ” C “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 红。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 ” D “北口山头民力忙,耕牛无恙乐平康。一鞭残照吹横笛,蚕豆青青麦半黄。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动的情况。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ACD三项反应的是自然经济的情况。 B项中的 “北洋场 ”指租界中的 “北市 ”。北市的
19、繁华已经超过了南市(城隍庙)。反映了上海开埠后的情况。故选 B。 考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后,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在列强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民族工业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 “求同存异 ”方针 C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D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
20、一身份 和地位参加讨论国际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错误,巴西是南美国家, 1955年万隆会议主要是亚非国家; C项错误,涉及到印度支那问题的重要会议是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D项也是说的日内瓦会议。因此 BCD均错。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且推动会议做出了和平共处为核心的十项原则。 考点:亚非会议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61 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中曾
21、引用谚语 “主卖官爵,臣卖智力 ”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 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 B “家国一体 ”的局面开始形成 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 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主卖官爵 ”可以看出,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所代替。故选 A。 B项未体现出来; C项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 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战国时期已经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考点:战国时期世袭制的破坏 点评: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争霸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纷纷变法改革,改变了原来的分封制,打破血缘关系,开始依据才能做官,官僚政治逐渐建立。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
22、,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 “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这反映出经过隋唐两百多年的发展( ) A宗法制仍然根深蒂固 B科举制对削弱门阀无能为力 C门阀势力被证明不可动摇 D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 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说法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权力世袭,但是隋唐实行科举制; BC 项说法错误,科举制的推行,门阀士族实力逐渐缩小。经过了唐代 200年的时间,门阀士族实力得到一定的削弱,反映了过程的艰难。故选 D 考点:科举制的影响 点评: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省 本溪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