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卷二 16 题)(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抢劫罪(D)诈骗罪2 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情节)?(2017 年卷二 16题)(A)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向司法机关诬告他人介绍卖淫的,不仅触犯诬告陷害罪,而且触犯侮辱罪(B)法官明知被告人系
2、被诬告,仍判决被告人有罪的,法官不仅触犯徇私枉法罪,而且触犯诬告陷害罪(C)诬告陷害罪虽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但诬告企业犯逃税罪的,也能追究其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D)15 周岁的人不对盗窃负刑事责任,故诬告 15 周岁的人犯盗窃罪的,不能追究行为人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3 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二 16 题)(A)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触犯侮辱罪(B)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 ”,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C)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
3、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D)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4 甲任邮政中心信函分拣组长期间,先后三次将各地退回信函数万封(约 500 公斤),以每公斤 04 元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所得款项占为己有。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卷二 18 题)(A)退回的信函不属于信件,甲的行为不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B)退回的信函虽属于信件,但甲没有实施隐匿、毁弃与开拆行为,故不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C)退回的信函于邮政中心的管理过程中,属于公共财物,甲的行为成立贪污罪(D)退回的信函被当作废品出卖也属于毁弃邮件,甲的行
4、为成立私自毁弃邮件罪5 贾某在路边将马某打倒在地,劫取其财物。离开时贾某为报复马某之前的反抗,往其胸口轻踢了一脚,不料造成马某心脏骤停死亡。设定贾某对马某的死亡具有过失,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16 题)(A)贾某踢马某一脚,是抢劫行为的延续,构成抢劫致人死亡(B)贾某踢马某一脚,成立事后抢劫,构成抢劫致人死亡(C)贾某构成抢劫罪的基本犯,应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D)贾某构成抢劫罪的基本犯与故意伤害(致死)罪的想象竞合犯6 李某乘正在遛狗的老妇人王某不备,抢下王某装有 4000 元现金的手包就跑。王某让名贵的宠物狗追咬李某。李某见状在距王某 50 米处转身将狗踢死后逃离。
5、王某眼见一切,因激愤致心脏病发作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 17 题)(A)李某将狗踢死,属事后抢劫中的暴力行为(B)李某将狗踢死,属对王某以暴力相威胁(C)李某的行为满足事后抢劫的当场性要件(D)对李某的行为应整体上评价为抢劫罪7 甲欠乙十万元久不归还,乙反复催讨。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十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卷二 17 题)(A)故意伤害罪(B)抢劫罪(C)非法侵入住宅罪(D)抢夺罪8 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饭后,
6、甲将乙、丙送上车。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半小时后,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 3 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 年卷二 15 题)(A)抢劫未遂与盗窃既遂(B)抢劫既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C)敲诈勒索预备与盗窃既遂(D)敲诈勒索未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9 郑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 135423 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 135423 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
7、 年卷二 17 题)(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10 乙女在路上被铁丝绊倒,受伤不能动,手中钱包(内有现金 5000 元)摔出七八米外。路过的甲捡起钱包时,乙大喊“我的钱包不要拿” ,甲说“你不要喊,我拿给你”,乙信以为真没有再喊。甲捡起钱包后立即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 年卷二 18 题)(A)甲以其他方法抢劫他人财
8、物,成立抢劫罪(B)甲以欺骗方法使乙信以为真,成立诈骗罪(C)甲将乙的遗忘物据为已有,成立侵占罪(D)只能在盗窃罪或者抢夺罪中,择一定性甲的行为11 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 1 万元据为已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 年卷二 18 题)(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12 菜贩刘某将蔬菜装入袋中,放在居民小区路旁长条桌上,写明“每袋 20 元
9、,请将钱放在铁盒内” 。然后,刘某去 3 公里外的市场卖菜。小区理发店的店员经常好奇地出来看看是否有人偷菜。甲数次公开拿走蔬菜时假装往铁盒里放钱。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不考虑数额)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 年卷二 19 题)(A)甲乘人不备,公然拿走刘某所有的蔬菜,构成抢夺罪(B)蔬菜为经常出来查看的店员占有,甲构成盗窃罪(C)甲假装放钱而实际未放钱,属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D)刘某虽距现场 3 公里,但仍占有蔬菜,甲构成盗窃罪13 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 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何罪?(2013 年卷二 1
10、7题)(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4 甲欲绑架女大学生乙卖往外地,乙强烈反抗,甲将乙打成重伤,并多次对乙实施强制猥亵行为。甲尚未将乙卖出便被公安人员抓获。关于甲行为的定性和处罚,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2010 年卷二 61 题)(A)构成绑架罪、故意伤害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B)构成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C)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D)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
11、但由于尚未出卖,对拐卖妇女罪应适用未遂犯的规定15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考虑情节)?(2017 年卷二 59 题)(A)甲长期用高倍望远镜偷窥邻居的日常生活(B)乙将单位数据库中病人的姓名、血型、DNA 等资料,卖给某生物制药公司(C)丙将捡到的几本通讯簿在网上卖给他人,通讯簿被他人用于电信诈骗犯罪(D)丁将收藏的多封 50 年代的信封(上有收件人姓名、单位或住址等信息)高价转让他人16 关于抢劫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7 年卷二 60 题)(A)甲欲进王某家盗窃,正撬门时,路人李某经过。甲误以为李某是王某,会阻止自己盗窃,将李某打昏,再从王某家窃走财物。甲不
12、构成抢劫既遂(B)乙潜入周某家盗窃,正欲离开时,周某回家,进屋将乙堵在卧室内。乙掏出凶器对周某进行恐吓,迫使周某让其携带财物离开。乙构成入户抢劫(C)丙窃取刘某汽车时被发现,驾刘某的汽车逃跑,刘某乘出租车追赶。途遇路人陈某过马路,丙也未减速,将陈某撞成重伤。丙构成抢劫致人重伤(D)丁抢夺张某财物后逃跑,为阻止张某追赶,出于杀害故意向张某开枪射击。子弹未击中张某,但击中路人汪某,致其死亡。丁构成抢劫致人死亡17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2010 年卷二 59 题)(A)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B)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
13、环(价值 8000 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C)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D)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18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盗窃罪(不考虑数额)?(2016 年卷二 59 题)(A)酒店服务员甲在帮客人拎包时,将包中的手机放入自己的口袋据为己有(B)客人在小饭馆吃饭时,将手机放在收银台边上充电,请服务员乙帮忙照看。乙假意答应,却将手机据为己有(C)旅客将行李放在托运柜台旁,到相
14、距 20 余米的另一柜台问事时,机场清洁工丙将该行李拿走据为己有(D)顾客购物时将车钥匙遗忘在收银台,收银员问是谁的,丁谎称是自己的,然后持该钥匙将顾客的车开走19 甲的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盗窃(不考虑数额)?(2014 年卷二 60 题)(A)某大学的学生进食堂吃饭时习惯于用手机、钱包等物占座后,再去购买饭菜。甲将学生乙用于占座的钱包拿走(B)乙进入面馆,将手机放在大厅 6 号桌的空位上,表示占座,然后到靠近窗户的地方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座位。在 7 号桌吃面的甲将手机拿走(C)乙将手提箱忘在出租车的后备箱。后甲搭乘该出租车时,将自己的手提箱也放进后备箱,并在下车时将乙的手提箱一并拿走(D)乙全家
15、外出打工,委托邻居甲照看房屋。有人来村里购树,甲将乙家山头上的树谎称为自家的树,卖给购树人,得款 3 万元19 郑某等人多次预谋通过爆炸抢劫银行运钞车。为方便跟踪运钞车,郑某等人于2012 年 4 月 6 日杀害一车主,将其面包车开走(事实一)。后郑某等人制作了爆炸装置,并多次开面包车跟踪某银行运钞车,了解运钞车到某储蓄所收款的情况。郑某等人摸清运钞车情况后,于同年 6 月 8 日将面包车推下山崖(事实二)。同年 6 月 11日,郑某等人将放有爆炸装置的自行车停于储蓄所门前。当运钞车停在该所门前押款人员下车提押款时(当时附近没有行人),郑某遥控引爆爆炸装置,致 2 人死亡 4人重伤(均为运钞人
16、员) ,运钞车中的 230 万元人民币被劫走(事实三)。请回答第(1)(3) 题。(2014 年卷二 8688 题)20 关于事实一(假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抢劫致人死亡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杀害他人后立即劫取财物的情形(B)如认为抢劫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则对事实一只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如否认死者占有,则成立侵占罪),实行并罚(C)事实一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D)事实一虽是为抢劫运钞车服务的,但依然成立独立的犯罪,应适用 “抢劫致人死亡”的规定21 关于事实二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B)对抢劫罪中的非法
17、占有目的应与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作相同理解(C)郑某等人在利用面包车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不影响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郑某等人事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22 关于事实三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虽然当时附近没有行人,郑某等人的行为仍触犯爆炸罪(B)触犯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只有一个,属于想象竞合(C)爆炸行为亦可成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D)对事实三应适用“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的规定22 某小区五楼刘某家的抽油烟机发生故障,王某与李某上门检测后,决定拆下搬回维修站修理。刘某同意。王某与李某搬运抽油烟机至四楼时,王某发现其中藏有一包金饰,遂暗自将之塞入衣兜。(事实一)王某
18、与李某将抽油烟机搬走后,刘某想起自己此前曾将金饰藏于其中,追赶前来,见王某神情可疑,便要其返还金饰。王某为洗清嫌疑,乘乱将金饰转交李某,李某心领神会,接过金饰藏于裤兜中。刘某确定王某身上没有金饰后,转身再找李某索要。李某突然一拳击倒刘某,致其倒地重伤。李某与王某随即逃走。(事实二)后王某建议李某将金饰出售,得款二人平分,李某同意。李某明知金饰价值 1 万元,却向亲戚郭某谎称金饰为朋友委托其出售的限量版,售价 5 万元。郭某信以为真,花 5 万元买下金饰。拿到钱后,李某心生贪念,对王某称金饰仅卖得 1 万元,分给王某 5000 元。(事实三)请回答第(1)(3) 题。(2017 年卷二 8688
19、 题)23 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王某从抽油烟机中窃走金饰,破除刘某对金饰的占有,构成盗窃罪(B)王某未经李某同意,窃取李某与其共同占有的金饰,应构成盗窃罪(C)刘某客观上已将抽油烟机及机内金饰交给王某代为保管,王某取走金饰的行为构成侵占罪(D)刘某将金饰遗忘在抽油烟机内,王某将其据为已有,是非法侵占他人遗忘物,构成侵占罪24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李某接过金饰,协助王某拒不返还他人财物,构成侵占罪的帮助犯(B)李某帮助王某转移犯罪所得的金饰,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李某为窝藏赃物将刘某打伤,属事后抢劫,构成抢劫(致人重伤)罪(D)王某利用李某打伤
20、刘某的行为顺利逃走,也属事后抢劫,构成抢劫罪25 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李某对郭某进行欺骗,导致郭某以高价购买赃物,构成诈骗罪(B)李某明知金饰是犯罪所得而出售,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李某欺骗王某放弃对剩余 2 万元销赃款的返还请求,构成诈骗罪(D)李某虽将金饰卖得 5 万元,但王某所犯财产犯罪的数额为 1 万元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绑架罪。绑架罪是以人为质,向第三者提出不法要求。主观上具有利
21、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担忧的意思。只要行为人具有这一意思,即使客观上还没有通知被害人的近亲属,也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甲劫持乙的目的就是以人为质,准备向第三者勒索财物,已经成立绑架罪的既遂。乙在向其母索要钱财时说谎的行为,不影响甲已经既遂的绑架罪的定性。并且由于乙的说谎行为并没有甲的参与,所以甲只成立绑架罪。但是如果甲逼乙向家人索取赎金时,乙恳求甲不要告诉家人真相,甲同意,即甲参与了乙向家人隐瞒真相索取财物的行为,则甲前面绑人勒赎的行为成立绑架罪,后面同意乙自行交付时,甲的绑架罪行为结束,而成立另起犯意的抢劫罪,即采取暴力(拘禁 )压制被害人反抗,迫使被害人自行交付财物。在这种
22、情况下,对甲应以绑架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的行为是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行为对象是他人,包括诬告单位犯罪和诬告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罪,因为单位中的自然人、不满 14 周岁的人都可能因为诬告陷害而被公安司法机关采取刑事调查。侮辱罪要求公然进行,即能为多数人或不特定人所知晓,侮辱的事实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捏造的。A 项:仅是向司法机关告发不属于公然,不构成侮辱罪。故 A 项错误。B 项:法官明知他人无罪而定罪的,成立徇私枉法罪,因为法官没有诬告行为,不成立诬告陷害罪。故 B 项错误。C
23、 项:诬告企业逃税,会导致企业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仍然有人身权益受到威胁,所以成立诬告陷害罪。故 C 项正确。D 项:15 岁的人虽然不会最终为盗窃罪承担刑责,但是对其的诬告仍然可能引起公安机关的刑事调查,影响被诬告者的人身权益,诬告行为成立诬告陷害罪。故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侮辱罪、诽谤罪、诬告陷害罪。A 选项,在车站这样的公共场合扒光妇女衣服的,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注意: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 237 条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强制猥亵的对象范围,即将“妇女”改为“他人”,同时罪名变更为强制猥亵、侮辱罪),在侵犯女子性羞耻心的同时侵犯
24、女子名誉权,也满足侮辱罪的构成,两罪想象竞合从一重罪论处。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对他人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无实质内涵的谩骂,并没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只成立侮辱罪。故 B 选项正确。C 选项,捏造他人强奸事实向公安机关告发,意图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成立刑法第 243 条的诬告陷害罪。但是向媒体公布此种捏造事实的,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满足诽谤罪的构成。故 C 选项错误。D 选项,刑法第 246 条第 1 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成立侮辱罪或者诽谤罪。第 2 款规定,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历年 汇编 1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