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概论、犯罪构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概论、犯罪构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概论、犯罪构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概论、犯罪构成)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卷二1,单)(A)将盗窃罪对象的“ 公私财物” 解释为“他人的财物 ”,属于缩小解释 (B)将 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 解释为“购买和销售” ,属于当然解释 (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 (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 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
2、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 2 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 携带凶器抢夺的” 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 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卷二20,单)(A)第句正确,其他错误 (B)第 句正确,其他错误 (C)第 句正确,其他错误
3、 (D)第句正确,其他错误 3 根据刑法第 111 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 解释为 “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2008延卷二1,单)(A)补正解释 (B)当然解释 (C)反对解释 (D)缩小解释 4 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关于此案,下列哪一
4、说法是错误的?(2012卷二1,单)(A)刑法修正案(八) 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B)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依据 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5 甲与乙女恋爱。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甲绝望大喊:“ 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 ”,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甲逃跑数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关于本案的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施中的公平正义理念?(2012卷
5、二2,单)(A)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 “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 (B)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无论甲是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 (C)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D)应当充分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是否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 6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2012卷二3,单) 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 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 (B)第 句正确,第句错
6、误 (C)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 (D)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 7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2011卷二1,单)(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 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8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 (1) 禁止溯及既往(_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法(_的罪刑法定) ; (3) 禁止类推解释(_ 的罪刑法定);
7、(4) 刑罚法规的适当(_的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2010卷二1,单)(A)事前成文确定严格 (B)事前 确定成文严格 (C)事前 严格成文确定 (D)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9 2009 年 1 月,甲(1993 年 4 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11 年 3 月 20日,甲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 月被抓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卷二9,单) (A)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 (八) (B)对甲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甲在审判时已满 18 周岁,可以适用死刑 (D)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1
8、0 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2012卷二4,单)(A)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B)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 ”。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C)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D)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11 甲与素不相识的崔某发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脚。崔某忽觉胸部不适继而倒地,在医院就医时死
9、亡。经鉴定,崔某因患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卷二6,单)(A)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为既不能认定为故意犯罪,也不能认定为意外事件 (C)甲的行为与崔某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是客观事实 (D)甲主观上对崔某死亡具有预见可能性,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12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卷二3,单)(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
10、,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13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10卷二3,单)(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
11、具有因果关系 14 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8卷二1,单)(A)甲男(25 岁) 明知孙某 (女) 只有 13 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 5 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 3 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15 甲因家中停电而点燃蜡烛时,意识到蜡烛没有放稳,有可能倾倒引起火灾,但想到如果就此引起火灾,反而可以获得高额的
12、保险赔偿,于是外出吃饭,后来果然引起火灾,并将邻居家的房屋烧毁。甲以失火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获得赔偿。对于此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 延卷二13,单)(A)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 (B)就放火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C)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 (D)就保险诈骗罪而言,甲的行为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16 甲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对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卷二4,单)(A)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甲
13、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D)甲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7 甲(15 周岁) 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2010卷二4,单)(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 (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 (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 18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14、(2009卷二2,单)(A)甲(女,43 岁) 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 (智障女,19 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 (15 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 (15 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19 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由于特殊身份必须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所以,性别、国籍等不可能成为特殊身份,首要分子则属于特殊身份。挪用公款罪是真正
15、身份犯,只有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根据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从重处罚。这种情形称为不真正身份犯。关于上段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 延卷二3,单)(A)第句错误,其他正确 (B)第 句错误,其他正确 (C)第 句错误,其他正确 (D)第句错误,其他正确 20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2012卷二5,单)(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作客的
16、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21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卷二5,单)(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B)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 (C)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卖淫的是幼女 (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22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1卷二6,单)(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过失犯罪
17、,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 不限于刑事法律 (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23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卷二2,单)(A)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 (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 (C)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D)乙不构成脱逃罪 24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卷二2,单)(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B)乙以
18、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童 (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 25 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卷二3,单)(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
19、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26 甲意图勒死乙,将乙勒昏后,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为毁灭证据,又用利刃将所谓的“尸体”分尸。事实上,乙并非死于甲的勒杀行为,而是死于甲的分尸行为。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 延卷二4,单)(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侮辱尸体罪 (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和侮辱尸体罪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27 甲在从事生产经
20、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于是,甲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卷二4,单)(A)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犯罪 (B)甲没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 (C)甲虽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过失犯罪 (D)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 28 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8 延卷二5,单)(A)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换言之,具有故意、过失的人,也可能没有期待可能性 (B)行为人犯
21、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C)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外流谋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D)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9 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 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22、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上述 4 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1卷二51,多)(A)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 (B)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 (C)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 (D)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 30 刑法第 246 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卷二51,多)(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 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 “他人” 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 “侮辱” 、“ 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
23、)“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31 关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卷二5 1,多)(A)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中的“贩卖” 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B)贩卖毒品罪中的“贩卖”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毒品” 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猥亵” 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抢劫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非法占有目的”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32 刑法第 389 条第 1 款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
24、罪。” 同条第 3 款规定:“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关于上述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 延卷二5 1,多)(A)“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 “不正当利益” 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D)第 3 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33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卷二52,多)(A)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概论 犯罪 构成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