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构成犯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D)因没有救助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2 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B)属于方法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C)属于手
2、段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D)属于因果关系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3 甲得知仇人乙身患重病,便假意和好,将投有毒药的茶水给乙饮用。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于是自杀身亡。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B)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4 甲拐骗乙(女,12 周岁)、丙(男,13 周岁) 、丁(男, 15 周岁)、戊( 女,16 周岁),并将其四人分别卖给四个家庭。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拐卖儿童罪(B)戊属于拐卖儿童罪的行为对象(C)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D)丁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行为
3、对象5 甲(男, 17 周岁) 、乙(男,15 周岁) 合谋共同盗窃。甲在门外放风,乙进入房内窃取财物,不料乙进入屋内后被一老人发现,老人抓住乙不让其离开,乙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老人杀死,并带窃取的 5000 元钱离开,后和甲平分。根据司法解释,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构成共同的故意杀人罪(B)甲、乙构成共同的盗窃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杀人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不构成犯罪6 甲意欲跳楼自杀,在犹豫的过程中,听到围观者乙某大喊“怎么还不跳” ,遂毅然跳下,后抢救无效死亡。关于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B)不构成
4、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7 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天,其开车故意将走路的路人乙撞死,随后向公安机关自首,要求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关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甲没有责任能力,不应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疾病,但是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C)甲具有责任能力,但因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8 甲为县烟草局局长,其妻乙为县税务局副局长。乙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止。关于本案的分
5、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受贿罪(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C)甲成立不作为的共同犯罪(D)甲是共同受贿罪中的从犯9 阎某深夜听见自己家的狗一阵狂叫,怀疑有小偷潜入,便起身拿起猎枪外出查看,朦胧夜色中见有几个人走过来,李某便向这几个人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关于阎某的罪过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0 甲(15 周岁) 的下列哪些行为成立犯罪
6、?( )(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B)盗取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C)帮助张某将汽车推至悬崖下毁坏以骗取保险金(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重伤11 甲与其妻子乙不和已久,甲为杀死乙便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鼠强。甲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但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关于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A 的心理态度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乙为直接故意(B)对丙为间接故意(C)对丙为疏忽大意的过失(D)对丙为过于自信的过失12 在下列哪些选项中,时间、地点或者方法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构成因素?( )(A)非法捕捞水产
7、品罪(B)虚报注册资本罪(C)叛逃罪(D)倒卖文物罪13 甲为谋杀乙,就在乙平时喝水的杯子里面投毒,但因为使用的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所以仅导致乙昏迷。甲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便将乙背到山上扔下悬崖,致使乙被摔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14 甲乙二人在路边争执,甲推乙一掌,致乙被路过的车辆轧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不构成犯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故意杀人罪(D)构
8、成过失致人死亡罪15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B)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的,成立不作为犯罪(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D)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16 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 3000 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与敲诈勒索罪 (既遂) ,数
9、罪并罚(B)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C)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D)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17 关于犯罪主观方面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某因被辞退意欲报复原单位,遂明知建筑物内有人值班仍放火,致值班人乙死亡。甲某对于损毁财物持直接故意心态,对人员被烧死持间接故意心态(B)甲意图杀死乙,其得知某日乙将在单位值班室值班,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结果将顶替乙值班的丙烧死。甲对丙的死持间接故意心态(C)甲是捕猎高手,捕
10、获的猛兽养在家中。某日出门忘记了锁门,其邻居来家中被猛兽咬成重伤。对甲应定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偷取输油管道内的油放回家中缸内,不料此缸漏油流了一地。其母半夜起床用火柴点灯。引起大火,母亲被烧死。则甲构成盗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17 甲 14 周岁生日当天,其父乙带其到动物园玩耍。在动物园内,两人不断向猴子抛洒瓜子等食物。遭到管理员丙劝阻。二人即将随身携带的鞭炮点燃投向猴群,管理员无奈将二人交与安保人员丁。在丁劝阻不能的情况下,将二人赶出动物园。二人非常气愤,遂再次买票进入动物园内,故意抛洒食物引出管理员丙,乙佯装与丙争执,甲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从背后击打丙的脑袋。丙在倒下过程中脑袋撞上
11、石凳鲜血直流,乙带甲离开现场弃之不理。安保人员丁看到后恐二人报复自己,遂装作没有看到丙被打伤,转身离开。另一游客戊好心将丙拉起,并背着送往医院,后医生说如将丙保持静止并得到救治,丙有生存的可能,但因跑动过程中造成脑损伤,丙死亡。18 对甲、乙不顾管理员与安保人员的劝阻向动物抛掷食物和鞭炮的行为,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A)甲、乙二人构成了妨害公务罪(B)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甲和乙是共同犯罪(D)甲不负刑事责任,乙构成妨害公务罪19 甲将丙打伤,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A)甲已满 14 周岁。应负刑事责任(B)甲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C)甲实施了杀人
12、、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死亡后果,应负刑事责任(D)甲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20 对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A)乙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构成故意杀人罪(C)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D)乙不构成犯罪21 对丁的行为定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丁对丙无救助的义务(B)丁对丙有救助的义务(C)丁构成不作为犯罪(D)丁不构成不作为犯罪22 对戊的行为定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戊因疏忽大意造成丙的死亡,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戊对丙没有救助义务,对丙的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C)戊对丙有救助义务,但不应当对丙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D)戊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丙的死亡,具有故意杀人的间接
13、故意23 关于因果关系的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丙的死亡与甲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丙的死亡与乙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丙的死亡与丁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丙的死亡与戊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4 甲将安眠药投入乙的饭菜中,准备在其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乙因吃了甲投放的安眠药而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犯罪结果虽然提前实现,但按照通说不影响故意杀人罪 (既遂)的认定(B)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对死亡结果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C)存在方法错误,对死亡结果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乙意外死于安眠药中毒,属于意外事件25
14、下列行为中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有:( )(A)15 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 15 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重伤(C) 15 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 8000 克(D)15 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26 关于罪过形式与案件定性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6(A)张某在深夜闯入仓库偷窃,由于光线太暗,张某就用打火机烧开绑麻袋的绳索以寻找财物。引燃仓库中物品导致仓库烧毁。在此案例中。应当认定张某为放火罪(B)王某对李某非常痛恨,想杀之。某天王某发现李某和赵某一起站在五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王某寻思要砍断脚手架的绳索以摔死李某。王某和赵某之间素无冤仇,但王某杀李某心切砍断绳索,导致李某
15、、赵某摔死。在此案例中,王某对赵某的死亡应认定为间接故意(C)钱某打猎时瞄准一野兔,但发现野兔旁有一牧童在睡觉,钱某打猎心切开枪射击,不幸打中牧童,当即死亡。此案例中,应当认定钱某为过于自信的过失(D)孙某是老司机,对自己技术颇为得意。一日,孙某发觉汽车刹车失灵,但自认为技术好路况熟,仍旧开车出去,刚出门不久就由于刹车失灵撞死行人马某。在此案例中,应认定孙某为过于自信的过失27 甲到其姐姐的租住房玩耍,发现角落临时车棚内有一辆摩托车布满灰尘,后听其姐说起此车已停放至少半月,一直没见有人骑走,可能是被人盗来存放于此的赃物。甲万分兴奋,认为偷了赃车不犯法,遂买来作案工具将摩托车推走并加上油骑走。两
16、天后。失主乙的朋友看到甲骑的像是乙的车,叫来乙确认后,合力将甲扭送到公安机关。对本案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A)甲没有盗窃的故意,所以其行为不成立盗窃罪(B)甲没有盗窃的故意,但具有侵占的故意。所以其行为成立侵占罪(C)甲:具有盗窃的故意,但存在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其行为仍然成立盗窃罪(D)甲:具有盗窃的故意,但存在不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其行为不成立盗窃罪28 村长甲号召村民冒雨抢救粮食,不料村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甲不应负刑事责任(B)甲对结果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C)甲对结果有
17、预见可能性,但放任结果的发生,已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D)甲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结果的发生,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29 甲不慎将烟头扔在仓库里,具有发生火灾的危险,甲如及时行动可消除危险,但想通过造成火灾陷害仓库保管员乙,故意不消除危险,导致火灾发生。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甲构成失火罪(C)甲构成放火罪(D)甲不构成犯罪30 甲、乙积怨较深,一日甲见到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后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犯罪(B)甲的行为已构成间接故意杀人(C)甲仅仅违反了
18、道德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D)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的判断。故意犯罪也能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因此,乙杀丙后对丙的生命具有救助义务,那么乙不救助就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使丙不能得到救助,甲就成为乙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事实认识错误。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因为他在诈骗时对行为对象发生了认识错误,是对着丙进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犯罪 构成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