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注:落款为 “清廉诚信勤慎宽和、广东公司廉洁文化理念、丁亥首夏沈永泰书 ”) 匾文的观点主要出自于道家 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期间为道家主张无为、逍遥、齐物、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材料中的题词为 “清廉诚信勤慎宽和 ”符合儒家理念,排除 ;题词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符合篆书的特征, 对;根据 “
2、丁亥首夏 ”可知为干支纪年法, 对;根据 “广东公司廉洁文化理念 ”可知 对。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艺术 篆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儒学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 “诗 圣 ”有关的是 ( )。 A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B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C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 D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 答案: C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
3、A B C D 答案: D 2010年 10月 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 )。 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剧种 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正式形成于 19世纪中期 A B C D 答案: B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五四 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4、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答案: B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 “据乱世 升平世 太平世 ”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 “政府皆由民造 ”,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 A民本 B君主立宪论 C社会进化 D个性解放 答案: C 以下是 19171921 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
5、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答案: B 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 “拿锤儿的说: 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 拿锄儿的说: 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 ”(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统 治黑暗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 D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 A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
6、史主题是( )。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答案: B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 “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 ”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答案: A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 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
7、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这段话出自(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答案: D 2012年 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 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 “足迹 ”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 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
8、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答案: A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形式 “词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宋朝开始出现,它体现了中国世俗文化的发展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唐代,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这种能够和乐歌唱的词。宋代词开始走向辉煌,其根源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学发展,由于宋代处于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战乱凭仍,因此南宋时期的诗词
9、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由此可知 ACD 均正确, B项时间错误。故选 B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宋词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 为,诗经是 “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 A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D质朴的现实主义 答案: D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
10、,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 “争 ”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大背景是社会大变革,引起社会阶层分化。不同阶级(层)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发展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百家 争
11、鸣的含义和实质 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 ” B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 C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D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吾将从周矣 ”反映的是维护周礼,追随古人之道;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反映的是守旧;“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反映的追随古人的治国思想。而 “不法常可, ”反映的是与时俱进,应时而变。由此
12、只有 B项强调发展变革,不必效古,因此 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的历史观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大致的含义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所以材料强调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和必
13、要性,体现了法家学派的主张,答案:选 A,先秦儒道墨三派主张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宋朝 “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 )。 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 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儒学在吸
14、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为理学。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南宋 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守仁开创心学,强调 “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 ”和 “本心体悟 ”。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清朝某著作中谈到: “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提出 “理即气之理,而后天为理之义始成 ”,有力地批判了 “理在气先 ”即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观点。这部著作应该是( )。 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 C船山遗书 D四洲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福建 八县市一 中高 上期 期中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