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某国有博物馆的安全保管设施出现故障,故由工作人员李某和王某等人临时负责看守馆藏文物。当晚李某溜进一文物储藏房间,窃取了一些青铜器。待其出门时恰好看见王某从另一间文物储藏室中出来,而且手里还拿了一幅画卷。两人心照不宣,都非常尴尬。后直至该案件被公安机关侦破,二人均未交待对方贪污的事实。经鉴定:青铜器总价值 10 万元,画卷价值 30 万元。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李某和王某构成共同犯罪,贪污金额分别为 10 万元和 30
2、 万元(B)李某和王某构成共同犯罪,贪污金额为 40 万元(C)李某和王某构成事后共犯,不构成共同犯罪(D)李某和王某构成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2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3 被告人刘某因与丈夫金某不和离家出走。一天其女(时龄 12 周岁)前来刘
3、某住处,刘某指使其女用家中的鼠药毒杀金某。其女回家后,即将鼠药拌入金某的饭中,金某食用后中毒死亡。其女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被告人刘某的行为,定罪处罚正确的是:( )。(A)刘某授意本无犯意的未成年人投毒杀人,应根据 刑法第 29 条“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的规定,对被告人刘某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并从重处罚(B)刘某授意未成年人以投毒的方法杀人,属于故意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同时,由于被授意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对被告人刘某应单独以传授犯罪方法罪论处(C)刘某唆使不满 14 周岁的人投毒杀人,由于被教唆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唆使人与被唆使人不能形成共犯关系
4、,被告人刘某非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应按其女实行的故意杀人行为定罪处刑,并且不能适用刑法第 29 条“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的规定(D)刘某的行为是间接正犯,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但应同时适用 刑法第 29条“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的规定4 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刑满释放人员,好逸恶劳,教唆乙去实施盗窃,并将如何撬门压锁等自己多年总结的“ 真传” 传授给乙,乙并未实施盗窃行为。则甲为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B)甲欲杀死乙,将投了毒的咖啡让公司同事丙拿给乙,丙实际上已经偷偷看到了甲的投毒过程,知道咖啡有毒,但仍然将咖啡拿给了乙,并
5、造成了乙的死亡。甲构成了教唆并杀人的教唆犯(C)甲教唆未成年人乙吸食毒品,但乙并未吸食,则甲不构成犯罪(D)甲教唆乙抢夺路人财物,乙在实施抢夺的过程中遭到被害人的阻挡,便使用暴力抢劫了财物。虽然乙实施的是抢劫犯罪,但甲应在抢夺罪的限度内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属于教唆未遂5 某日,李某从友人处得知妻子牛某与王某有奸情,当晚即对牛某进行威胁,牛某害怕被丈夫毒打,便称其实是王某强奸了自己。李某怒道:“要真是强奸我就把他弄死!”遂指使牛某将王某诱来与其发生性关系,然后李某将其打死,并称这样不用坐牢。牛某不肯,李某就一顿暴打。牛某实在没办法,便依照李某的指示将王某叫到家中,王某正与牛某性交之时,李某从背后闪
6、出,拿木棍将其打死。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牛某可主张不可抗力,不构成犯罪(B)牛某可主张紧急避险,不构成犯罪(C)牛某可主张遭受胁迫,不构成犯罪(D)牛某和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6 以下关于共犯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得知朋友郭某组织他人卖淫,主动为其提供帮助,对甲应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B)乙与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李某签订合同,负责帮其接送被拐卖的妇女,并收取一般运输费用,对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C)丙与走私犯罪分子王某约定为其提供资金、账号,并实际履行,对其应以走私罪的帮助犯论处(D)被告人黄某的父亲丁,劝说证人赵某向法庭提供伪证,并送给赵
7、某一千元作为回报。丁构成伪证罪的教唆犯7 吴某和朱某沿着某火车站台闲逛,并在某辆列车到站后沿着站台往车的尾部方向走。走到一节车厢时,吴某突然将手伸进车窗,将茶几上乘客的几个香蕉取了出来,并分于朱某。二人边吃香蕉边继续前行。行至另一车厢时,吴某突然又将手伸入车内,取出乘客陈某的小提包(内有现金 4000 元),然后逃跑,朱某见状也与吴某一同逃离。陈某发现包被抢,大声呼喊。吴某听到呼喊,在跑出 10 米后将提包扔进路边水沟里。后二人成功逃离,朱某问吴某提包在何处,吴某告诉了朱某,朱某就说:“现在应该安全了,我们去拿。” 之后二人返回车站拿到提包,并在僻静处分赃,朱某分得 1500 元。则以下说法中
8、正确的是哪一个?( )(A)朱某和吴某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B)朱某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吴某构成抢夺罪(C)朱某不构成犯罪,吴某构成抢夺罪(D)朱某和吴某构成抢夺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共同犯罪8 杨某正为收购一些便宜的金戒指而费脑筋时,邻居 12 岁的儿子张某到杨家玩。杨某想起张家祖上留下了一些金戒指,就问张某:“你家中有金戒指么?”张某说有。杨某就让他拿来换钱。张某背着父母分四次将 16 只金戒指(价值约 30000 元)拿给了杨某,杨某为这些戒指共支付给张某 300 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杨某不构成犯罪(B)杨某构成诈骗罪(C)杨某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D)杨
9、某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9 胡某纠集李某等 6 人组成“威虎会” ,自封会长,并鼓励李某等人要积极活动,为威虎会能够扩大影响而努力。结果李某等人在两个月内抢劫 13 次,并杀死 4 人重伤 7 人,劫得财物总价值达 10 万余元。上述犯罪行为中胡某只参与了两次抢劫,劫得财物 1 万元,且未造成人员伤亡。致人重伤的案件中,胡某只知道其中的一起,而致人死亡的案件中胡某至案发时都并不知情。那么对胡某应如何处理?( )(A)只能构成抢劫罪,且抢劫数额以 1 万元计(B)应认定为抢劫罪,抢劫数额以 10 万元计(C)应认定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但绝对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D)应认定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
10、人罪1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11 沈某和张某长期躲在货物列车上,并在火车运行过程中将货物抛下,然后找机会从车上跳下,并转移货物。两人采用这种方法盗窃 20 余次,盗窃财物总价值达8 万余元。经查,每次盗窃之前,沈某和张某都会事先跟李某打好招呼,让他准备好车辆。盗窃之后,李某开车将沈某和张某盗窃的赃物运到销赃地点,但每次李某都不参与分赃,声称只是因为沈某是自己哥们儿才帮他的。那么以下说法
11、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由于李某不参与分赃,李某并不构成任何犯罪(B)李某虽不参与分赃,但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李某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但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李某既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也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2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B)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C)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
12、在犹豫之间,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D)甲对乙说:“ 你去犯罪吧。” 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13 某女叶某经常被隔壁邻居鲁某性骚扰却不敢声张。某日叶某听说隔壁的肖某是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病患者,便心生一计。当晚叶某将肖某骗到自己家,为其仔细化好妆,之后将其送到鲁某门口,并在敲门后离开。鲁某开门后看见肖某在门外,遂将其拉到自己家中奸淫。经查:鲁某知道肖某可能是精神病患者。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某不构成犯罪,鲁某构成强奸罪(B)叶某不构成犯罪,鲁某也不构成犯罪(C)叶某和鲁某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D)叶某构成鲁某强奸
13、罪的共犯14 甲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某国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乙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甲与乙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单位的财物 100 万元。对甲、乙两人应当如何定性?( )(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两人不是共同犯罪(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两人是共同犯罪(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贪污罪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共谋杀丙。二人携带枪支来到丙的住处,甲向丙开一枪,将丙打伤。甲看到丙很痛苦,就自动停止了继续射击,退到屋外,乙开枪将丙杀死。甲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14、乙是犯罪既遂(B)甲教唆乙去抢劫丙。乙在用刀威胁丙的过程中,经过丙的劝说,自动放弃了抢劫。甲的行为是抢劫未遂,乙是抢劫中止(C)甲和乙共谋杀丙。甲在外望风,乙进入丙家实施杀害行为。乙在杀害丙的过程中自动放弃了杀人行为。甲和乙的行为都是故意杀人中止(D)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6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
15、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17 以下关于共犯的判断中,哪些是正确的?( )(A)甲和乙商量好次日杀丙,但第二天甲生了急病,未能依约出现在现场,乙独自将丙杀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B)某会计审计事务所的审计师甲私下得到乙馈赠的 10 万元现金后,明知乙的300 万元注册资金没有到位,仍然给乙出具公司注册资金 300 万元的验资报告,甲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共犯(C)甲到云
16、南购买毒品,但不知道怎么联系卖主。乙将甲带到毒贩丙处,甲从丙购得 100 克海洛因。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D)侦查人员从甲家中查出 600 克海洛因,甲交代是乙所存放,乙承认该毒品为自己所有。但无法查明该毒品的来源和用途。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18 下列行为人之间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A)甲某成立一个恐怖活动组织,乙某为甲某提供了交通工具、物资和通信工具(B)甲某涉嫌故意杀人,其辩护人李某帮助甲某将凶器扔到河里去(C)甲某明知乙某正在实施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仍然为其提供了现金和物资(D)甲某组织乙某等偷越国边境19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
17、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B)甲某 (女)与乙某( 女) 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在甲某的帮助下将乙某强奸(C)甲某唆使一个 15 周岁的中学生乙某从某商场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拿到集市上兜售,分给乙某一半款物(D)惯窃犯甲某一次酒后向乙某吹嘘自己在公共汽车上屡屡得手的绝招,第二天,乙某就在公共汽车上试手,一举窃得财物价值约 3000 多元20 甲某、乙某二人鱼塘中的鱼经常被偷,于是二人决定晚上埋伏在鱼塘边抓到小偷揍一顿。果真遇到同村人丙某前来偷鱼,甲、乙二人上前殴打丙,丙亦与二人对打,一时三人扭打做一团。丙将甲某踢入鱼塘,甲某顿时怒从心起,爬
18、上岸后,掏出偷偷带在身上的大匕首,照丙某胸部猛刺数刀,致其心脏破裂,当即死亡。关于本案:(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不构成甲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乙二人在故意伤害的限度内属于共犯21 某国有银行行长甲指使负责贷款业务的科长乙向申请贷款的丙单位索要财物。乙将索要所获 15 万元中的 9 万元交给甲,其余 6 万元自己留下。后来,甲、乙均明知丙单位不具备贷款条件,仍然向丙单位贷款 1000 万元,使银行遭受 800 万元损失。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受贿数额是 9 万元
19、(B)乙的受贿数额是 15 万元(C)甲、乙均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D)对于甲、乙的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应当数罪并罚22 郭某教唆王某去偷盗邻村养鸡场的特种鸡(价值昂贵),王某于是独自一人前往养鸡场,恰好天降暴雨,王某假借避雨为名进入养鸡场偷鸡,但在尚未偷出时被饲养员发现,饲养员大声呵斥王某,王某怕人发现,遂将饲养员杀害,并将一百只特种鸡背出了养鸡场。因为天黑路滑,鸡又很重,王某打手机给其好友胡某,嘱咐其过来帮忙,胡某到后,二人连夜将鸡背回本村,至地界处,胡某告诉王某:“进了村啦,这回不用怕,已经安全了。”此时王某又打手机给其好友卡车司机牛某,嘱咐其速来接应;牛某开车来到并将鸡运走,事后四人
20、将鸡出卖并平分赃款。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A)郭某与王某不构成共同犯罪,王某的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罪(B)王某未犯郭某教唆之罪,对于教唆犯郭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胡某成立事中共犯,构成抢劫罪(D)牛某成立事后共犯,不构成抢劫罪23 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二人商定,由甲进入丙家盗窃,乙在外望风。甲刚翻墙跳入丙家的院子,就被丙发现。在丙抓捕甲的过程中,甲为抗拒抓捕,捡起地上的石头将丙砸昏。乙听到响声后,也翻墙进入院子,对着已经倒在地上的丙说:“老家伙,还想跟我们斗” 之后,二人一起立即逃走,丙重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由于甲的盗窃行为未遂
21、,没有构成盗窃罪,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C)乙是盗窃罪的从犯(D)乙的行为是盗窃罪未遂24 下列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A)甲用枪威逼仓库保管员打开仓库,抢走财物近 3 万元。甲成立间接正犯(B)乙将装有毒品的包裹交给不知情的旅客,让其带出境外。乙成立间接正犯(C)丙强制被害人自杀身亡,丙成立间接正犯(D)某市交通局局长丁让其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妻子接受贿赂,丁成立间接正犯25 胡某在某国有银行工作,他的表姐廖某自己办了一个私营企业。廖某欲扩大企业的规模,但融资非常困难,便找到胡某说:“你帮我弄点钱花吧。你在银行上班,这对你来说不难。” 胡某不好推辞,就要求廖某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在一个月内
22、将这笔款项还上,廖某照办。后胡某成功从所在银行提取了现金 50 万元,并交于廖某。后廖某做生意亏本,该笔款项已不能还上。胡某怕被银行发现,便潜逃出国。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胡某和廖某构成共同犯罪(B)胡某和廖某不构成共同犯罪(C)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D)胡某构成贪污罪26 王某欲杀害张某,但又不想自己动手。所以就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吓唬他,结果李某向张某开枪,但由于瞄的不准,打死了张某身边的钱某。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王某构成故意
23、杀人罪(既遂)27 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了杀乙,故意唆使乙杀丙,同时将乙要杀丙的事实告知丙,让丙做好防卫的准备。乙在杀丙时,被丙将其杀死。甲与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B)甲为报复乙举枪(自制火药枪)欲将其家价值数万的屏风击碎,但是不知乙正坐在屏风后,而整个情景被丙看得清楚,丙持枪亦欲杀害乙。在甲因火药受潮无法完成射击时,丙便将自己的枪借给甲,甲开枪后,屏风被毁,乙被打死。甲丙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同犯罪(C)甲在公交车站扒窃乙的钱包后,被乙发现一边追赶一边喊抓小偷,甲的朋友丙骑摩托车路过将甲带离逃脱。甲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属于承继
24、的共犯(D)甲抢劫乙的挎包,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乙仍紧抓挎包不放,甲的朋友丙路过参与进来帮助甲也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使得挎包得手,乙倒地因脾脏破裂死亡,但是无法证明是谁踹的。甲丙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但仅甲对乙死亡结果负责,丙对乙的死亡结果不负责28 二手手机店老板甲提供摩托车,让乙和丙配合去飞车抢夺手机,然后将抢来的手机在其店内销售,乙、丙一共抢得手机 30 多部,共卖得赃款 5 万多元。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B)乙、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帮助犯(C)三人仅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D)三人都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共同犯罪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